1927年,在北伐的炮聲中,......,中國海關迎來了第四位總稅務司梅樂和。
相比於之前那個和赫德關係非常密切的安格聯,梅樂和與赫德的關係還要更加親密一些,因為他是赫德的親外甥。
英國人選擇他的原因非常簡單,中國海關遍布著赫德的親屬,還得赫德家的“長老”來管。
梅樂和帶著這樣的使命,從1929年到1941年執掌中國海關,在向帝國主義輸送利益的同時,給予蔣介石足夠的財政支持。最典型的操作就是關稅餘額(一般簡稱“關餘”)的重分配。
所謂關稅餘額,是優先償付對帝國主義賠款與外債後,中國海關的剩餘收入。辛亥革命後安格聯將錢存入匯豐銀行,用來支持英國資本。沒有他的批準,中國政府一點也不能動用。
這筆錢的分量極為可觀,1931年(民國20年),中國海關總收入2.6億兩關平銀,兩年就足夠還清辛醜條約本金,折合國幣將近3.8億元。
3.8億元是多少錢呢?
1931年(也就是下表的民國20年)民國財政總收入不過6.3億元,關稅占到了蔣介石政權財政總收入的60.9%。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東三省,1937年全麵侵華,英國在遠東扶植的二等帝國主義開始反噬主人,和自己曾經的大哥爭奪殖民地。梅樂和背後的軍事力量不足以嚇阻日本,隻能選擇妥協與綏靖。正如同期德國在歐洲的擴張,大英帝國已經不想再挑頭鎮壓新出現的工業強國了。
於是,慕尼黑協定使英國首相張伯倫成為千古笑柄,梅樂和代表中(da)國(ying)海(di)關(guo)也製造了抗日戰爭中荒唐的一幕。
1932年,在東三省淪陷於日寇之手時,梅樂和這個中國官員竟然跟日本談判,隻要日本承認總稅務司的行政權力並且按時交納英法美等國的外債份額,就承認東三省海關的剩餘收入歸日本所有。梅樂和還表示,願意說服南京中央政府承認這一事實。
1938年,南京大屠殺之後,梅樂和為了所謂海關的完整性,代表中國和日本簽訂了《關於中國海關問題的協定》。
這個協定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
隻要日本履行占領區海關債務賠償問題,那麽非占領區的海關依然會向日本交付【庚子賠款】。
換句話說,不僅東三省的海關餘款歸日本,其他未占領區也要繼續給日本提供軍費,支持日本侵略自己。這筆錢一直付到1941年日本對英美宣戰為止。
蔣介石一直希望外國列強來幹涉日本的侵略,然而英國和日本妥協,根本不需要和蔣介石打招呼。對於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國來說,隻要保住在華現有利益,日本愛幹什麽,就可以幹什麽!
蔣介石當然很不滿,但一句娘希匹都沒有,隻能委屈地回複。
“並不表示驚駭,因彼等早知有此結果。但中國民眾以英竟與日訂結協定,表示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