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其實探討的正是個人與社會,在20世紀的中國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響了多少人的心理結構,中國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識,也是其中一斑。全書視野開闊,令人心服。大約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書悄悄地在大學裏流傳,與其說書,不如說是一份複印本,篇名叫《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作者名為孫隆基,據說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國留的學。那個時候,正是“文化熱”如火如荼的時候。文化人見了麵,就要談文化。書也是這樣,隻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陽紙貴,印個四五萬冊,是家常便飯之事。在這本書裏,孫氏不僅談文化,而且還是文化的深層結構,這就不能不撩撥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國史大綱》是中國近代曆史學家錢穆所撰寫的一本通史性論著,著於抗日戰爭時期。錢穆當時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在戰火紛飛中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輾轉大半個中國。在雲南昆明岩泉寺,錢穆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國通史的考證與寫作之上。當時生活的窘困、物資的緊缺以及內憂外患的狀況都使錢穆將對中國命運的思考貫穿於了全書始末。
人是否生於罪、長於邪惡, 我不知道,然而,我絕不懷疑,政府生於侵犯,也長於侵犯。而今我們的文明麵臨的最致命的威脅時:國家的幹預,任何自發的社會力量都被國家所吞噬;我指的是,那些長久以來支撐、滋養和推動人類命運的自發的曆史行為。它(國家)承擔了大量新的義務和責任;它權力的觸角全麵而隱秘地伸及公民所有的行動;它儼然成為一個新的宗教,賦予自身行為已宗教方能具有的尊嚴與情操;它的行使者躍升成為一個獨立而優越的階層,大權在握,巧取豪奪。然而,有一點從起初伊始未曾改變;它始終是所有敏銳的、勤勉的、體麵的公民共同的敵人。
是什麽在引導著我們的步伐,又是什麽在頑強地支持和維係著中華這古老的文明?文明有意誌,決定了未來全球的天下大勢與何去何從,以及誰將是“帶頭大哥”。中國人到了最關鍵的時刻,看清世界格局,找到中華的位置。《易中天中華史:文明的意誌與中華的位置》易中天最具影響力和價值的作品,讓你更透徹理解《易中天中華史》,是打開我們的命運和選擇之門最好的鑰匙。
《喬廠長上任記》小說集,公選在了十八篇中、短篇小說。這些作品,有的歌頌了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獻身的幹部,例如《喬廠長上任記》《土地》等;有的刻畫了堅持原則與林彪、“四人幫”幫派爪牙搏鬥的英雄,例如《大牆下的紅玉蘭》《內奸》等;有的揭示了林彪、“四人幫”在中國造成災難的社會原因和曆史原因,例如《黑旗》《剪輯錯了的故事》等;有的描繪了在落實黨的政策中的鬥爭,例如《信任》《在小河那邊》等。這些小說,無論在主題的深度上,在題材的豐富多樣上,和在風格技巧的探索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是一九七九年以來,較為優秀的小說,在全國都產生了程度不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