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三峽大壩“變形” 景區首次關閉 官方不解釋原因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
登錄
返回新聞帖
ufocanada
發表評論於 2019-07-10 12:04:27
前幾天已經就有關問題回答過,今天再給大家科普一下。本人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衛星影像的處理,我們在Google 上看到的影像叫做正射影像,由於我們拍攝的衛星影像是以相機鏡頭為中心的中心投影,因而高度不同的物體在影像上會發生偏移,例如一個旗杆,旗杆的底部和頂部的二維平麵坐標是一樣的,隻是高度不同而已,但實際上我們在原始照片中看到的卻是旗杆頂部會偏移底部一定距離,除非這個旗杆正好位於攝影鏡頭的正下方。並且這個偏移會隨著距離鏡頭中心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我們通常要通過地麵的三維模型來消除這種偏移,通過特殊的算法把中心投影的原始影像轉換為我們平常在種地圖軟件中看到的垂直投影的衛星影像,並賦予其地理坐標,這一過程叫做正射糾正,隻有經過這種正射糾正,我們才可以把成千上萬張的原始影像鑲嵌成一張無縫的全球影像,才能建立地理信息數據庫並執行檢索。由於google沒有三峽大壩精確的三維模型,因此也就無法對三峽大壩的衛星影像進行正確的正射糾正,才會出現我們看到的變形的影像。國外的朋友可以上Google earth 上看一下,所有的立交橋都是變形的,因為Google 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去對這些橋梁進行正射糾正,其實也沒有必要而已。
紅樹蟲
發表評論於 2019-07-10 10:21:57
德國專家日本專家都多餘,憑空說都沒有用,最好是拿數據說話。
高德和百度地圖是不能放大了,不是還有穀歌嘛,但我用穀歌衛星看了下,情況似乎不是很理想。
小毛er
發表評論於 2019-07-09 20:54:19
怕的就是地震。
lzr
發表評論於 2019-07-09 10:51:03
中國造的水泥土大壩要是能夠彎曲過幾十米還沒斷裂的話,那才是天頂星技術呢
燭光不及LED
發表評論於 2019-07-09 07:04:41
自由亞洲的爛文,嗬嗬。
5AGDG
發表評論於 2019-07-09 06:45:47
三峽大壩真正是勞民傷財,弊大於利。不過這是重力壩,基本就是一個大混凝土塊,安全性應該沒什麽大問題。
ridicu
發表評論於 2019-07-09 06:07:29
不心虛為什麽關閉? 土共從來都是靠謊言和暴力維護統治
lthy
發表評論於 2019-07-09 03:09:42
朔性好的鋼即使超過彈性極限也允許永久變形而不斷裂,但水泥的朔性極差,受到拉力很容易出現裂縫.
沒頭沒腦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23:46:21
四十米變形,這個水庫肯定不能在蓄水了。這個數據被誇大了,四米肯定是有的。最深的底部到壩頂的垂直距離是181米,接近一棟60層的高樓。這個高度的樓宇風一吹頂部的位移是比較大的。越高鋼機構的比例越大,主要是鋼的彈性好。混凝土的彈性就比較差,一旦裂紋產生隻會擴大,不會自我恢複。三峽大壩是是重力壩,不是拱型的壓力壩。因為要過船,弧拱型的壓力壩就沒有了可靠的壓力支點,強行建幾個弧端的支點是不可能的。重力壩最怕就是大大小小的地震,位移以後不會恢複原狀。三峽庫區蓄水後在花崗岩板塊上的壓力使得邊界端上翹,庫區建在強大的花崗岩上,本身不會有大的地震。但是邊端的大小地震反饋回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大壩不用他國的核打擊,那一天周邊的一次小震就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孤島白雲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22:36:00
大壩若40米變形,長江下有人們早就逃離了。民間有智慧的人多的是,大壩周邊了解大壩的人多得是,哪裏還要靠國外人來提醒?
老鍾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20:45:00
文學城=造謠天地
老鍾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20:44:00
\u7E7C\u7E8C\u9020\u8B20\uFF01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9:44:32
雖然當代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現代力學模型 (彈塑性力學,斷裂力學,損傷力學,以致描述微觀裂縫破壞的納米力學等),可以用它們去分析和解釋土木建築和機械材料進入塑性(損傷、裂縫和破壞)狀態的應力和變形狀態,但都不準確,它們隻是教授、科學家們做研究出論文寫著作的好領域。工程師設計水壩、地基礎和樓房時,一般還是隻允許建築物和基礎的位移/變形在彈性階段 -- 土木建築破壞後產生的負麵影響太大了。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9:44:26
(接一)
土木結構的彈性變形和其本身尺寸相比,絕大多數都很小,象三峽大壩這種最大壩高有180多米的巨體建築,其頂部水平位移隻有幾毫米到二十幾毫米不等,這種變形叫“小變形”,用一般的線彈性理論,位移和外力呈線性關係 --- 虎克定律,就可以去描述和模擬。
還有一種材料的彈性變形是大變形,其變形大小和原來結構的尺寸在一個數量級,譬如橡皮,它的變形就是大變形。這種變形,雖然是彈性的,但一般不能用線彈性理論-- 虎克定律去解釋了,而要用各種各樣的非線性彈性理論去理解。人體的肌肉組織也象橡皮,在生物力學裏,有著各種各樣的非線性彈性、大變形理論,類似於那些橡皮的大變形模型,被用來模擬人體肌肉受力後的大變形。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9:44:13
(接二)
那些發表的位移觀測數據,可以用來理解了三峽大壩小變形裏的“小”,那麽,如何理解彈性大變形裏的“大”? 年輕女性自己不妨做一個實驗,按一按豐滿的臉部,一個大大的“酒窩”出現了,手一鬆,“酒窩”消失,胸部和臀部則更明顯。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皮膚“有彈性”。人老了以後,肌肉鬆弛了,本來挺拔秀氣的乳房下垂了,臀部下墜了,於是產生了永久變形。有沒有模型用來描述這種隨時間不斷增加的變形呢? 有! 把“彈性”改成“粘彈性”,“塑性”改成“粘塑性”。。。。。。但至今很少有能模擬準確的模型。:-)
楊振寧穿著泳褲和翁帆下水的那一刻,你看到的他那坍塌的臀部,在力學上可以稱做永久大變形,要用“粘彈粘塑性”的大變形理論去模擬。。。。。。:-)
sooo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9:43:45
一看題目,猜都不用猜,就知道來自什麽爛貨。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8:25:35
有人不知道啥叫“彈性變形”。彈性變形裏的“彈”來自彈簧裏的“彈”。混凝土壩的彈性變形就是指類似於彈簧受力後的那種變形:力被撤除後,被拉長的部分也回歸到零。如果還不清楚,回家拿把彈簧秤,或一個拉力器。開始稍微用一點力去拉,它就有了變形,被拉長了。力釋放以後,變形消失。如果使勁拉,到了一定程度後,在你釋放掉力以後,彈簧秤或拉力器恢複不到原始狀態,即有了永久變形—-彈簧秤或拉力器壞了。
混凝土大壩的變形及破壞原理和彈簧秤相似。
老大粗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8:09:38
應該是謹防國內外階級敵人搞破壞。
知行不合一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8:04:13
無良媒體!三峽大瀑布景區距離三峽大壩幾十公裏,是山中的一個景區,和三峽大壩沒有關係.
兵團農工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8:00:11
4 億人民到身家性命!!!
Ellen_Brown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7:57:42
這是三峽大壩,不是普通一棟樓,這麽大的事有人敢造假嗎
lostman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7:46:16
要是暴雨,怕更危險
XYZ94538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6:56:44
物理材料學上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彈性變形與塑性變形之分。
john_聖迭戈01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6:53:15
穀歌地圖所使用的遙感衛星影像出現了“技術問題”。
===
這種技巧似曾相識。
比美國誤炸中國前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理由還荒唐。
vxmon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6:22:00
沒上過大學理科的人根本不明白什麽叫彈性狀態
vxmon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6:20:00
明明是解釋了原因
小小百姓甲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6:11:48
工程技術人員和專家才是這方麵的權威,他們能做到一言九鼎,而你什麽也不是,最多隻能自娛自樂。
-------------------------------------------------
MApatriot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5:28:00
彈性狀態 - 哈哈。中共謊話是張口就來。
小小百姓甲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5:47:19
誰要是擔心,可以到壩上或附近去目測,但要自付旅費喲。國內的老百姓不擔心,外人瞎操什麽心。國人已經開始明白過來了,這是反華攻心戰的一部分。
MApatriot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5:28:00
彈性狀態 - 哈哈。中共謊話是張口就來。
northbigrock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4:58:41
李鵬的豆腐渣
mao83515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4:48:29
大壩可以彎曲40米,難道三峽大壩是橡皮做的,這些人的腦子灌了水也沒有用。
豬年行運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4:39:00
正在最高法院的審判中,最高法院周頭會給大家一個公平的說法。
季襄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4:37:38
信還是不信這個大壩變形的謠言, 是最好的試金石。
方知妻美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4:15:00
我相信央視說法,其他的都是謠言!別扯犢子
SoWhatAgain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4:07:48
如果有危險,早就泄洪了。
jinzhengping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4:01:19
開放壩頂去看一看瞧一瞧
讀者用戶1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3:56:00
40米確實是有很大的距離,那照片不能做實。四米都是個大問題了
sevenfish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3:48:09
位移40米。。。。中學跑過50米,對這個距離還是有概念的。
還是老李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3:47:28
如果真的目視都扭曲成那樣了,那早完蛋了,怎麽可能。
泰傻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3:42:24
德國專家都說沒問題了,那就肯定沒問題了。官方不必多解釋,缺乏公信力,反而越描越黑。
小米幹飯
發表評論於 2019-07-08 13:39:27
一個景區才幾個人。如果三峽大壩有垮壩的危險,大壩下遊地區都要撤離。這種事情誰也不敢捂著。
頁次:
1
/1
每頁
50
條記錄, 本頁顯示
1
到
41
, 共
41
分頁: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