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馬拉鬆,如何成為中產的“新愛馬仕”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西湖孤山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16:04:49
沒辦法,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
Liantao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13:49:45
跑馬不難 但是別對自己太苛刻。

一定要破三/破四 去逼迫自己 很容易受傷

循序漸進訓練 跑量逐漸增加;身體不適就休息…

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 不強求配速 跑步中經常補水 堅持自己的能量補充計劃

容易造成膝蓋損傷的都是一些比較劇烈的運動 慢跑不至於

GP2X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10:31:41
樓下的別吹牛害人啊。人類為解放雙手,直立行走,就已經超負荷使用腰,胯,膝關節。以前人均壽命低,這點還不明顯。而現在,老年人普遍都有關節問題,而且越是職業運動員越糟糕,郎平就親口說過,40多歲做手術時醫生發現她的膝關節是70多歲的狀況。這完全是生理結構限製跟物理損耗,跟啥科學訓練方法,飲食毫無關係。那麽多SB跑朋友圈馬拉鬆,證明了這是一項入門容易的項目,要跑進3小時固然難,但勉強完成全馬,或者半馬,不需要運動天賦,絕大多數人堅持日常訓練都能做到。但最大問題就在於這個“日常訓練”的關節損耗是非專業運動員沒必要付出的代價。
bluetag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07:56:00
跑步是個好運動,但馬拉鬆過度透支身體,隔天跑個5-10公裏是比較適當的運動量。
size0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07:13:38
東亞人跑馬可以參考日本人的訓練辦法。日本可是馬拉鬆大國,有著適合東亞人身材體型的訓練辦法。東京馬拉鬆也是世界6大名馬之一,隻不過不是你想跑就能跑,要參與抽簽。
size0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07:09:49
馬拉鬆發生猝死的情況往往在隨後10公裏,就是累積的糖原消耗完以後,而且死者往往是青壯年。青壯年好勝要成績,上歲數的僅僅要求完賽。而且青壯年對自己身體的了解不如老年人。我參賽馬拉鬆中有老人90多歲完賽的。我第一次參賽49歲,一個70多老奶奶跟我一樣,4個小時後達到終點。平時靠生酮或者斷食飲食法養生的,最好不要做長跑。心肌必須要糖,低碳水飲食可能傷害心肌。
size0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07:04:05
做關節置換不是經常跑步的,而是久坐不動,體重大的。你認為的合情合理,符合邏輯的想象不一定就是科學。不過中國這補給站給燒雞也太搞了,隻能導致腸胃問題影響成績。有經驗的跑者在比賽前2兩周就開始攝入高碳水食物,比如麵條,意麵等,積累肝糖原和肌糖原。雖然過往訓練的肌肉和身體記憶會讓經驗跑著最大程度的積累糖原,但是如果不補充的話,在30公裏左右,糖原就會消耗殆盡。所以要在不同的距離階段的補給站增加能量。所謂補給,主辦方一般給的就是運動飲料。如果給錢,有的組織者會在不同的距離給能量膠。無論是運動飲料還是能量膠,其實主要成分就是速糖。馬拉鬆可不僅僅是錢和意誌問題,也是科學訓練以及對自己身體代謝了解的問題。什麽時候進餐,什麽時候排空宿便,自己最大程度能積累多少糖原,補給計劃,到底是勻速跑還是變速跑,脈搏控製在多少,什麽身體感覺就該決定退賽。還有什麽跑鞋平時訓練,什麽鞋用來比賽,比賽鞋應該提前幾個月適應,是否使用壓縮襪等等,這是要靠長期訓練積累和摸索的。
還是老李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07:00:13
跑步的意義就在於借助慢跑做上個把小時的均勻深呼吸,要知道中國氣功的本質在於意念和呼吸,武術也說內練一口氣,長跑能完美地幫助你進行一個小時的呼吸調理,意義非凡。所以長跑並非可以隨意放鬆,是需要全神貫注集中精神的,否則精神不集中,造成呼吸紊亂,不光無益還有害。

凡事一比賽就有百害無一益,馬拉鬆對人損害巨大,甚至超過心肺極限造成猝死。另外跑步是嚴肅的個人修行,有人把跑步當成社交,那是瞎搞,搞社交還不如去打麻將。
GP2X 發表評論於 2025-10-12 06:26:00
朋友圈上的馬拉鬆,一群SB, 做關節置換的醫生有福了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9, 共9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