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特斯拉是贏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想不開1 發表評論於 2025-07-26 20:02:47
“對於高速NOA這個被認為不是最難的場景,中國車企的智駕水平的確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倒退。”
=================
這是倒退嗎?以前很好?作者的語文是農村媒婆教的嗎?
左轉右轉 發表評論於 2025-07-26 07:14:41
強行洗地, 現實是估計特斯拉銷量要大幅上升
iHuyou 發表評論於 2025-07-26 04:16:28
跟他釀的傳武大師一樣,功夫是用來殺人的,不是用來打擂台的,就剩下嘴硬了。
hachimada 發表評論於 2025-07-26 02:37:09
目前幾乎所有的“智駕”都是L2輔助駕駛,完全不具備點到點的自動駕駛能力。這個測試完全印證了這點,應禁止商家誤導消費者的宣傳。其次,同意文章的這個說法,即依靠大數據模型有很大風險(例如在進環島的測試中,測試車的行為其實符合大多數國內司機的駕駛習慣),所以必須引入基於規則的駕駛邏輯。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26 02:12:17
說來說去,自動駕駛技術離實際應用還早著呢,還要多加努力
人在旅途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3:46:41
Tesla可能在那些花裏胡哨,可有可無甚至有害的功能(比如車門搞什麽隱藏拉手)方麵不如大陸EV,但在那些保命的基本關鍵指標上,比如安全性和智駕方麵,絕對是碾壓實力。。。

如果珍惜生命又喜歡EV,特斯拉為不二選擇。。
人在旅途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3:41:58
這文章還在絞盡腦汁地為國產智駕在特斯拉前一敗塗地洗地啊。。。

告訴你吧,另外9個城市場景也同樣不敵:

中國36款智駕車集體挑戰 結果團滅

中國汽車節目挑選36款最暢銷智能駕駛車型,挑戰15類高風險場景,結果沒有一款全部通過,與此同時,特斯拉車款的表現遙遙領先。

近日,中國汽車信息平台“懂車帝”在輔助駕駛科普節目“懂車智煉場”中,選取在中國暢銷的20多個品牌,包括小米、比亞迪、特斯拉等36款車型,模擬城市和高速公路上共15個高風險場景進行測試。城市場景包括開進大轉盤、4個小學生過馬路等9項。其中,“開進大轉盤”通過率最低,僅23%。“4個小學生過馬路”與“刹停”的通過率皆為58%。測試的車型當中,特斯拉Model X表現最佳,通過8項。

高速公路場景難度更高,包括驚見事故車、施工路遇卡車、消失的前車、莽撞橫穿的豬等6項。其中“消失的前車”與“莽撞橫穿的豬”兩個場景的通過率分別僅為14%、5%。在高速場景中,特斯拉Model 3、Model X的表現最好,都通過5項。至於其它車型,未通過的數量均在3項以上。測試結果還顯示,輔助駕駛的表現與汽車售價無關。整體上高價車的表現並未優於低價車。表現排在前10的車型,均通過了至少兩項測試,其中廣汽AION RT和廣汽豐田鉑智3X指導價均在人民幣15萬元以下。但指導價高達52.99萬元的小米SU7 Ultra,僅通過了“施工路遇卡車”一項。此前,華為、小米等所謂“民族品牌”采用虛假宣傳推銷其智駕車型,吹噓“可以處理所有突發狀況”。結果導致眾多駕駛者盲目自信,結果付出慘重代價。
方到佳境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3:01:00
遙遙領先車企太飄了,花式營銷太過了,粉絲在網上互掐太慘烈了。自媒體加央視聯手,告誡你們,中國新能源這波亂象,該收斂一下了。一項新技術的迭代,必定經曆千辛萬苦。承認別人的優秀不丟臉,趕上腳步學習甚至模仿也不丟臉 ,但是盲目自信,互踩友商,推卸責任,真的拉垮了品牌的高度。在中國新能源戰場聲嘶力竭的營銷聲中,車企是不是需要一個時刻靜下來,想一想造車的初心是什麽?千錘百煉方成鋼,萬琢千磨始見玉。造車的初衷,不是快速變現的市場力,不是幾秒加速的速度與激情,應該是對生命的敬畏,對質量的把控,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嚴謹。一場測試,200多次的碰撞,將那些遙遙領先,全球第一的神話攆成了渣。但現實生活中,生命隻有一次。一個生命的隕落,後麵是一個家庭。一場智駕博弈落幕之後,所有的人都該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中國車企路在何方?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2:20:37
這種測試就應該多做,經常做,
大頭魚001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1:59:25
作者屁都不懂,還能說出真相。真相就是,一沒有算力,二沒有足夠的高質量數據,三是模型還不行. 端到端就是模仿人的直覺,要的就是足夠的數據,算力,足夠好的模型
點點點點點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1:41:21
回複:‘bigcatf4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0:54:06
前兩天我就有個想法,自動駕駛的規則和達標標準,不應該是個個企業想怎麽做怎麽做,是應該有個標準的框架和測試規則,即使是端到端,也是應該全國有統一的規則,比如看見雪糕筒應該怎麽做,應該所有的車的自動駕駛,都做出一樣的反應。’

**================**

傻逼,那個規則叫交通法規。這麽傻逼就不要想了。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1:26:55
嘴是特碼的真硬
國內智駕智商太高,反而不會做小學算術的即視感
尼瑪這洗地角度還真是智商在線
點點點點點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1:22:17
五毛們又傻逼了,正常,這是這個行業的認知,隻是五毛太傻逼了不知道而已。
bigcatf4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0:54:06
前兩天我就有個想法,自動駕駛的規則和達標標準,不應該是個個企業想怎麽做怎麽做,是應該有個標準的框架和測試規則,即使是端到端,也是應該全國有統一的規則,比如看見雪糕筒應該怎麽做,應該所有的車的自動駕駛,都做出一樣的反應。
zzlbentley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0:53:19
智力能力沒有匹配其風格與野心,聽起來有點像隱射二百斤進攻台灣,結果估計也和測駕一樣
宜加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0:20:20
我也看完了這個視頻。
特斯拉勝出的理由哪來的那麽複雜,就4個字,遵守法規!

這是國人和西人腦子裏質的區別,或者說思維方式的不同。
靜心8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0:09:10
不好意思,看來作者還有待對端到端自駕係統有更深刻的了解。這些分析是對規則寫入的自駕係統,而不是端到端的係統。如果有國內數據,特斯拉FSD會表現更優秀。另外,測試版本的特斯拉使用的已被淘汰的FSD版本,硬件不知道是HW4還是HW3,新版FSD在HW4的表現比舊版的又上了一個等級
藍靛廠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0:01:00
還嘴硬
莫言無語 發表評論於 2025-07-25 20:00:01
sc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19, 共19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