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紐約時報:“中國衝擊2.0”比上一次嚴重得多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roy1914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11:45:56
說的好,但是全無用處。川總領導美國人民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畢納到拉猛琴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9:48:41
床鋪高舉反中大旗,手持機關槍猛烈掃射……

問題是他不瞄準對手,而是原地360度旋轉,自己陣地內中槍的遠遠多於對麵敵營。

結果還有人相信他是座山雕、不是楊子榮!
OldRookie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9:29:59
關鍵是人 中國人認頭肯吃苦 美國的製度人隻能越養越懶。 很簡單的一個現象就是 逢年過節 中國人的生意都開 美國的商店基本上都關
少正卯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9:19:52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8:49:05TO 故鄉的水, 你真的搞錯了。其實中美之爭,美國一直就是弱勢的那一方。原因很簡單,美國的經濟完全放棄製造業,而是押注在金融以及IT等虛擬產業上。這就導致美國作為一個大國,越來越缺乏自我生存的能力。而中國則相反,踏踏實實的搞製造業,並逐步脫離對於其他國家的依賴,不但可以自我生存,更是讓其他國家不得不靠著中國生存。而中美之間的競爭,中國真正在做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在保持中美表麵和諧的條件下,不戰而勝。舉一個簡單疫情時發生的例子,如果中國不供應美國的口罩,美國人就沒口罩用。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有太多的東西都是依賴中國。這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溫水煮青蛙,中國不是應對不了美國破釜沉舟的最後一跳,隻是中國要用自己的方法,讓美國根本沒有機會來實行最後一跳,而是在逐漸升溫的水中慢慢被徹底取代。
==============================================================================
你說的手段對付民主黨的白癡們當然有效,但問題現在是川普執政,川普可不是傻左逼,川普有得是耐心和手段。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8:49:05
TO 故鄉的水, 你真的搞錯了。其實中美之爭,美國一直就是弱勢的那一方。原因很簡單,美國的經濟完全放棄製造業,而是押注在金融以及IT等虛擬產業上。這就導致美國作為一個大國,越來越缺乏自我生存的能力。而中國則相反,踏踏實實的搞製造業,並逐步脫離對於其他國家的依賴,不但可以自我生存,更是讓其他國家不得不靠著中國生存。而中美之間的競爭,中國真正在做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在保持中美表麵和諧的條件下,不戰而勝。舉一個簡單疫情時發生的例子,如果中國不供應美國的口罩,美國人就沒口罩用。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有太多的東西都是依賴中國。這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溫水煮青蛙,中國不是應對不了美國破釜沉舟的最後一跳,隻是中國要用自己的方法,讓美國根本沒有機會來實行最後一跳,而是在逐漸升溫的水中慢慢被徹底取代。
人在旅途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8:32:12
牛屎早已經墮落為D的海外喉舌的可恥地步。。。
故鄉的水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8:13:12
牆國處於弱勢,嘴上的合作公贏而已。但張公公等一眾國師們,早就嗷嗷叫的要美國跪下,LOL

—————————
SeSeYiYi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7:59:00 中國想的是合作共贏,老美想的是一家獨大,通吃,讓世界其他六十幾億人永遠給米國打工。這次即使暫時遏製中國,也會付出很大代價而且遺患無窮,後麵還有一個人口大國印度,現在還沒咋樣,已經嘚瑟不止了。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8:08:45
樓下好好說話拽什麽日文(米國)
醬缸的合作共贏就是自己贏兩次
美西遲鈍,但也終於琢磨過味兒來了
hachimada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8:08:11
說政府“低能”不是罵,是指政府在如何引領經濟發展上乏善可陳,而是把鞏固權力放在第一位。想一想,整教育培訓、整滴滴,整馬雲,清理城市“低端人口”,等等等等,哪一刀不是砍在經濟發展上。更可怕的是寒蟬效應,企業家們人心惶惶。現在經濟還在繼續發展,完全拜托於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慣性。

痛恨中國的人巴不得看到中國崩潰,而真正的愛國者隻能祝願寒冬能盡快過去,春天遲早還會到來。
SeSeYiYi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7:59:00
中國想的是合作共贏,老美想的是一家獨大,通吃,讓世界其他六十幾億人永遠給米國打工。這次即使暫時遏製中國,也會付出很大代價而且遺患無窮,後麵還有一個人口大國印度,現在還沒咋樣,已經嘚瑟不止了。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7:36:09
醬缸之所以能成為威脅是因為被納入了美西自由世界的供應鏈和經濟體係
是美國為首的美西向醬缸開放市場才導致今天的困局
任何其他國家都絕對不會讓美國感受到今天的威脅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7:24:23
您怎可忘記幫助醬缸產業升級彎道超車
躋身產業高科技的兩大功臣:蘋果和特斯拉?

kingofLiu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2:49:38
老北京炸醬麵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7:13:00
洋人人看中國總是霧裏看花,一會兒中國崩潰,一會兒中國不得了,實際上兩方麵都偏頗。中國有其內在的矛盾無法克服,現在的發展已經是到頭了。西方世界隻要自己不亂搞,短期看中國勝,長期看美國勝。
ypb001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6:51:17
白宮裏一堆草台班子,天天吹中國崩潰,加上台獨,民運,FL功,讓Trump對中國加關稅製裁,結果招來一頓組合拳反擊,措手不及.鼻青臉腫.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6:47:08
產矛一千,
自捅八百,
供給側改革,
留矛不留人,
留廠不留市。
laokanrenao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6:45:00
中國經濟崩潰了!美國政府都是由高等人種治理的,都不是低能兒!城裡普吹在美國人的褲襠裡生存也不是低能兒!
初春時節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6:32:28
不會吧?中國不是已經崩潰了嗎?
lazysun-leo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5:57:55
你根本就不明白全球化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需要。市場經濟是強者的遊戲。看看西方大學的理工博士有幾個事白人?

想明白為什麽中國企業去印度再發言吧?是想去幫印度發展嗎?不是的。是因為沒有印度市場,在競爭中就處於劣勢。

tony0101 發表評論於 2025-07-14 23:12:00左媒文章完全不提真是左棍鼓吹的全球化才造成中國衝擊1.0,要不是川普力挽狂瀾發動貿易戰現在就是中國衝擊2.0了
ytren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5:53:26
應該查查牛屎是否拿了中共的資助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4:49:31
從曆史看,如果使用關稅作為吸引製造業的方式,必須同時有大量的政府補貼,兩者缺一不可,比如中國在上個世紀發展汽車業。
這意味政府必須漲稅增加收入,而不是減稅。
pacific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3:59:56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3:58:34有罵中國政府專製獨裁的,有罵貪汙腐敗的,有罵不透明的,但是很少人罵中國政府低能的。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3:58:34
有罵中國政府專製獨裁的,有罵貪汙腐敗的,有罵不透明的,但是很少人罵中國政府低能的。

hachimada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2:08:36中國在低能政府的領導下都能迅速發展,若換上有識之士,美國基本就沒機會了。工業基礎設施、教育規模,這些都是積攢下來的優勢。祝願中國人民能盡早擺脫政治束縛,重新走上以發展為中心的道路
forer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3:05:03
冷戰結束,美國人過於自大,輕視一切可以挑戰它的力量,所以才有今天。美國以及美國人應該好好向東亞國家學習產業政策和社會管理。
kingofLiu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2:49:38
美國製造業流失是從上世紀日本崛起開始,到墨西哥,到亞洲四小龍,到歐洲德國整合, 中國的製造業不是從美國轉移過來的,反而是日本、韓國、台灣二次轉移, 美國製造業在1980s就衰弱了,那時候中國還沒改革開放。
duty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2:12:36
這篇文章是從另一個角度鼓吹中國威脅論。現實是燈塔國利用其霸權強行阻止中國發展高科技。芯片禁止出口,EUV光刻機禁止出口,禁止與中國太空合作,在各個領域處處打壓,華為中興大疆海康被禁,甚至留學生都要限製。這才是真相。
hachimada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2:08:36
中國在低能政府的領導下都能迅速發展,若換上有識之士,美國基本就沒機會了。工業基礎設施、教育規模,這些都是積攢下來的優勢。祝願中國人民能盡早擺脫政治束縛,重新走上以發展為中心的道路。
hachimada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1:58:11
我讚同這樣的說法:現行的美國關稅策略像是地雷,而不是導彈。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1:52:29
澳國防部研究數據:
在2003年至2007年間,美國在64項前沿技術中有60項領先於中國
在2019年至2023年間,中國在64項前沿技術中有57項領先於美國

這是【製度的優越】和碾壓。就是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maina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0:27:05
先解散工會,撤銷福利,讓懶人自生自滅再說。
river2020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0:21:57
英國麵對美國的崛起,有沒有這樣類似的思考?有沒有所作為?舒適的金融行業就像鴉片一樣蔓延在昂撒人的頭頂之上,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奮鬥精神再也回不到昔日輝煌的美國人頭上,去華爾街吧!再也沒有底特律,再也沒有加利福利亞,沒有矽穀
想不開1 發表評論於 2025-07-15 00:07:19
牛屎這篇文章很幫忙。
tony0101 發表評論於 2025-07-14 23:12:00
左媒文章完全不提真是左棍鼓吹的全球化才造成中國衝擊1.0,要不是川普力挽狂瀾發動貿易戰現在就是中國衝擊2.0了
JasonRSM 發表評論於 2025-07-14 23:09:21
晚了
生意不錯 發表評論於 2025-07-14 22:51:35
本來美國是領先而且非常領先, 我甚至以為中國都沒有可能性追趕上美國的技術, 可是實際上美國引進了大量印度垃圾並占據重要位置,導致美國技術的升級長期地原地踏步或者是緩慢移動, 因而從長期來看, 美國的科技業要敗給中國一點也不奇怪, 印度人越多的公司, 敗的越快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34, 共34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