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紐約時報:為什麽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動汽車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
登錄
返回新聞帖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7-10 00:03:26
樓下糊弄誰呢?
眾所周知日本對外國汽車的關稅很低幾乎為零
樂樂幽靈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23:55:53
駐日評論員駐日都幹了什麽?去過比亞迪的日本4S店嗎?比亞迪賣日本可是付了日本進口車的高關稅,結果日本投資者一家一家4S店的開,非常看好市場前景,目前日本的比亞迪4S店隻有一家是華人投資的,其他全是日本大佬投資的,而且銷售逐年上漲,基本都是日本人在買,因為華人不會花比國內多一倍的價格買中國產車
Observerx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18:42:48
當年IPhone在日本可是最便宜的手機,日本當時最流行的能直接收看電視的手機在美國根本見不到,直到後來移動數據帶寬的提高才使得Iphone收到歡迎。這次不知結局會如何,隻是有點把美國人當井底之蛙的感覺。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18:16:23
忘了,城裏的人更沒有選擇
油車上路都有日子限製,上個牌照更是耗時費錢還不一定排得上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18:12:26
說白了,醬缸電車能看似興起來就是考了在剽竊特斯拉基礎之上
更依靠政府補貼扶植,龐大的市場體量和封閉的市場保護
大多數韭菜們(尤其鄉鎮村的)愛用電車麽?是沒辦法沒有選擇啊
不是已經全球領先席卷世界了麽?
醬缸如果敢把對進口車的高關稅撤了再來吹才讓人信服一點
szyang01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17:01:39
正麵評價:比亞迪搞垂直整合,效率高,省錢, 而其他車企都是水平整合。中國企業有戰略優勢:市場的覆蓋麵寬,可以賣到發達國家,中國的高端市場,低端市場,非洲,拉美,得益於廉價人力,原材料,水電,可再生能源。負麵評價:有偷工減料之嫌,新車看不出問題,三五年後,可能就是一堆生鏽的廢鐵。
zlzly1260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15:29:00
既然是最好的,留給中國自己用吧, 我們用又大又笨的燃油車就行了
富祖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11:37:00
沒有自由競爭了 ?現在是各國都保護本國企業。全球化已過時 !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11:25:55
歐洲安全標準夠高了吧?很多中國汽車達到五星標準,起碼和歐洲汽車一個水平。比亞迪某幾個型號被戲稱是公裏坦克車,和貨車相撞都不吃虧。
人在旅途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09:01中國電動車就是花裏胡哨的東西弄了一大堆,但最基本的安全性卻讓人不放心,防撞測試按美國標準不一定能過關。。
天堂小鬼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10:08:21
美國禁止中國電動車是對的。
中共的話完全是不可信的,武漢病毒的時候中共不但限製口罩給美國,而且還把美國市麵上的口罩都賣走。
未來如果發生台海戰爭或美中戰爭,中國電動車早晚會成為在美國的定時炸彈。
st1025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9:03:20
任何事情都有代價。
國家補貼產業升級
大量中國農民工被投入到產業第一線中一輩子拿著微薄的工作,過不上體麵的生活。
大學宿舍管理員夏天被活活熱死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40:52
馬斯克的航天也是政府養著。這就是為什麽他不能放過聯邦政府,離了政府他得餓死。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37:41
如果電動車是馬斯克唯一掙錢的企業,那他掙的錢就是不義之財。跟貪汙犯一樣。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28:00
這些電車自駕AI等等都可以在實驗室裏做。等到這些產品能夠自負盈虧再推向市場吧。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26:54
沒有機會開比亞迪,但如果連福特的總裁每年都要前往中國考察上百種型號和品牌的中國電動車,帶回來十幾台研究的情況看,美國汽車是不行了。更何況此人自己平時開的是小米SU7,4.2萬美元(基本型2.9萬),今年以前是最貴的SU7(如今最新型號是6.7萬美元)。
特斯拉最近公開說美國電動車是死了,馬斯克也開始轉移精力用在航天上,而不是電動車,而實際上電動車是馬斯克目前唯一掙錢的產業。
尤其是如今美國在稀土上被中國卡脖子,不得不把最核心的與發動機有關的組件製造放在中國,這是唯一可以合法獲得稀土的方式。
因此可以預期美國製造業核心組件部分不得不移到中國。
akuan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17:08
單就技術路線來說,電車未來的方向是通過自學習的自動駕駛外加全AI智駕。這方麵沒有任何車企有特斯拉那樣的集成能力。
先看自動駕駛,特斯拉是全視覺係統,通過不斷收集數據自學習來不斷完善自動駕駛功能,由於特斯拉有全世界最多的車和積累十年的數據,它的護城河是極高的。一旦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完善,其它車企再開發已經沒有價值,因為從特斯拉獲得授權遠比自己開發合算得多。在這方麵,中國車企雖然熱鬧,卻與特斯拉相距甚遠,很可能特斯拉是唯一勝出者,壟斷這個領域。
而AI智駕,特斯拉自己的視覺AI訓練係統是獨一無二的,甚至可以對外出租算力來賺錢。而特斯拉的大語言模型也是目前的頭部,所以特斯拉會以比別人快得多的速度低得多的成本把AI係統集成到電車裏,這個能力也幾乎是吊打其它車企。
我覺得特斯拉是最不希望有補貼的車企,因為沒有補貼,它的競爭優勢會更大。與特斯拉相比,中國車企技術上相差仍多(而且很難追趕),主要還是靠低價來淹沒市場。所謂最好的電車自嗨成分太大了。西方關鍵還是把市場守好,不要被低價淹沒,然後集中注意力培養特斯拉之外的車企來與特斯拉競爭(避免特斯拉一家獨大),這才是發展的正途。
人在旅途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09:01
中國電動車就是花裏胡哨的東西弄了一大堆,但最基本的安全性卻讓人不放心,防撞測試按美國標準不一定能過關。。。
Dalv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08:00
在中國 電摩更符合國情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07:12
該錯試錯應該在實驗室裏做。把不成熟的賠錢產品推向市場讓政府買單,很不地道。
Dalv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07:00
電摩應該更符合國情
危言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8:01:11
如果下麵的評論代表了美國人的想法的話,美國電動車就真的發展不起來了。電動車有缺點,但是一個產業就是要經過這些試錯改錯才能發展起來,試錯改錯就需要大量的市場反饋。不打算試錯和競爭就永遠沒有發展機會。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57:47
hybrid 補錯,弄輛hybrid開開。哈哈
京西觀察使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49:54
最好的電動車應該留給中國人自己,中國人勤奮刻苦善良勇敢,應該享受最好的電動汽車,何況還是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為什麽要給美國人享受呢?
美國人有特斯拉,還有很多hybrid和油車,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可以湊合開。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49:47
性價比比不上油車也沒關係。隻要能自負盈虧不靠國家補貼就是正經生意。這種用政府錢的賠錢的生意做到再大,怎麽看都像是騙局。
akuan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47:21
中國搞補貼,就由中國,那是中國自己的事。但是美歐日一定要保護好市場,讓自己的車企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充分競爭,這才是發展強大企業的正路。所以對中國立起貿易高牆是必須的,因為你沒補貼的車企是沒法與有補貼的車企競爭的,單就補貼造成的低價就能把你淹死。民主黨主張的補貼政策是死路一條,因為不僅造成自身的經濟扭曲,而且你再怎麽補貼也補貼不過中國政府。相反,把市場守好,中國那些補貼車企無法獲得外部供血的話,它們隻是自相殘殺,除了造成中國經濟畸形外,得不到任何好處。中國的補貼政策也就慢慢偃旗息鼓了。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42:38
做得好不焚屍的電車也就是個高檔玩具電子產品
其經濟性價比和適應性永遠比不上燃料車
除非電能像變形金剛裏的能力塊兒一樣存儲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33:50
什麽時候電車商清潔能源能做到自負盈虧,才是正經生意。也許永遠做不到。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31:07
如果清潔能源在中國能賺錢,在美國隻能賠錢,就要找找原因了。中國有麵子工程,三峽大壩,高鐵都是賠錢的。但是中國賠得起。美國不用這樣陪著玩。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29:02
這叫做對“幼稚園”產業傾斜扶持,等做大做強之後補貼就撤了。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24:04電車要政府補貼就是浪費資源,什麽
akuan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28:10
電車領域真正的技術革新主要還是來自特斯拉,中國車企做的更多是模仿和改良。
美國要做的是保護好市場,鼓勵特斯拉和其它具有革新精神的新車企充分競爭,美歐日的電車就會是領先局麵。不要搞補貼,就讓車企自己競爭,因為那樣出來的車企才健壯。唯一要注意的是隻要中國搞補貼(這個其實不可能改變,除非中國體製全變),就要禁絕一切中國電車進入市場,因為你不補貼的車企是沒法跟有補貼的車企一同競爭的。這是阻斷不公平競爭的唯一方法。
yezhu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24:54
真正的原因是,現在美中之間已經完全沒有互信,互相把對方當敵人提防。所以美國對任何可以聯網和遠程監控的產品,都禁止引進中國公司產品。已經引入的也要踢出去。包括但不限於:IT/通信產品 比如 手機,運營商設備(基站,交換機,路由器等等),社交媒體app(TikTok等),甚至變壓器,港口起重機 等等。電動汽車因為都具備智能化和聯網功能,中國的當然也得禁。至於拜登加的 100% 關稅,隻是選舉作秀。就算零關稅也不可能引入中國電動車。
另外從用戶角度來看,中國電動車雖然做得很好,但中國廠家大多是無良廠家,濫用遠程鎖車、鎖電、廣告彈窗、遠程監控 等功能。比如:
2023年蔚來為了強行推廣換電模式,遠程鎖定了部分山西車主的汽車充電口。
深藍汽車未經車主同意在車機屏幕上推送廣告,倒車時廣告突然彈出來,360 影像全被擋住,差點撞到人。
某新能源汽車在未獲車主同意的情況下私自公布車主行車影像和具體車速,侵犯車主隱私。
2024年奇瑞車主因為自己的 瑞虎8plus 質量問題準備將車輛開去315"問題車展"進行維權,然後被廠家遠程鎖車。
其他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廠也幹過類似的事。但特斯拉在中國從來沒幹過。
美國前商務部長雷蒙多曾表示,電動車如同裝了輪子的手機可以搜集大量信息,假如美國路上有300萬輛中國電動車,北京能讓它們同時熄火。說的一點沒錯。
所以中國電動車再好,咱們也不能要。我相信美國和其他國家(德日韓等)能造出比中國更好(至少不比中國差)的電動汽車。特斯拉在核心技術方麵是領先中國的。問題是西方政府缺乏相關的鼓勵政策,川普的大美麗還把僅有的一點聯邦退稅給取消了,可氣可歎。自己的問題也怨不得別人。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24:04
電車要政府補貼就是浪費資源,什麽時候電車商能自負盈虧了才是正經生意。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18:48
替代能源在美國無解,因為美國是富油國,不用白不用,但是多用了就汙染。中國是貧油國,隻能搞多樣化,新能源,歪打正著,正好完成能源產業技術升級,中國的碳排放量正在減少,但是用電量卻還在增加,是美國的兩倍。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08:35電車隻在大城市有用,減少排氣汚染。美國地廣人少,油車空氣汙染沒那麽明顯。電車的電池仍然是燒油核電發的電。總體並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luting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17:50
ZGBD01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00:21電瓶車,本人絕對不買,除非:。。。準備明年遊美加的國家公園(從Nova Scotia, 到 Alaska。電瓶車行嗎?
你的標準美國EV是做不到,中國EV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人家不做,你的需求太小眾,不值得。等吧,美國也行有一天會有的。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14:17
我不知道你在哪個地區住,咱們這邊就有很多啊,說滿街都是可能有點誇張,但是確實是不少,而且還有長城,奇瑞,名爵,極氪,LDV等,甚至還看到過幾輛小鵬和理想。準備明年買一輛合適的。
遊浪者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03:00陳阿疥,記得去年你說澳洲滿大街比亞迪。今年1月在悉尼和墨爾本待了半個月,幾乎沒見到(好像看到一、兩輛)比亞迪。別盯著美國了,趕緊讓澳洲大量進口比亞迪,充實你的生活
ZGBD01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13:32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5:54:19
---------------------------------------------------
人類駕駛並未依賴“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卻依舊安全有效
強調“取消毫米波雷達”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但這種說法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人類駕駛員完全依賴視覺係統(眼睛)和大腦的認知判斷來完成駕駛任務。
我們在複雜交通環境下也能完成變道、避障、識別交通標誌、預測他人行為等行為,這說明視覺係統本身在信息處理和判斷上的能力已經高度成熟。純視覺自動駕駛的目標,正是模擬人類這一高度智能的感知模式。
“傳感器堆疊”≠更高安全,信息冗餘不等於智能判斷
當前一些中國車企采用“毫米波+激光+超聲波+攝像頭”的多傳感器方案,看似全麵,但更多傳感器並不等於更高智能,而是轉向了一種“堆料式”的保守路徑。這種設計有幾個問題:
冗餘數據帶來的融合複雜度:傳感器之間容易產生矛盾數據(如雷達誤判靜態物體為障礙),反而增加係統判斷的不確定性。
依賴硬件而非算法演進:靠堆疊硬件而非提升AI決策能力,路線容易固化。
成本與維修負擔高:激光雷達價格高,易受損,增加整車成本及維修複雜度。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更專注於AI識別能力的進步,就像人類嬰兒學會認路一樣,是一種“軟件先行”的思路。
安全背書取消,是監管審慎而非技術否定
NHTSA等機構取消部分安全認證,並不意味著純視覺方案本身不安全,而是反映出監管體係對新路線的謹慎態度。這是一種“政策滯後於技術”的典型現象。
例如:
監管機構更傾向於已驗證係統(如雷達+視覺),在尚未形成標準前,寧願暫緩認證。
特斯拉的安全記錄仍居於全球領先水平,根據其2024年第四季度安全報告,其配備Autopilot的車輛每行駛數百萬英裏才發生一起事故,遠優於人類駕駛平均水平。
四、未來趨勢是“視覺為主,其他為輔”,不是“雷達為王”
盡管目前部分廠商追求多傳感器並存,但長期來看,視覺係統的技術潛力遠大於其他傳感器:
AI視覺識別不斷突破,已經能實現交通燈識別、手勢識別、視角預測等高階功能。
雷達/激光在惡劣天氣下雖有補充作用,但精度仍低於視覺配合神經網絡處理後的結果。
像特斯拉、Waymo等頭部公司都在積極推進視覺主導方案,表明行業共識已在轉變。
總之
取消毫米波雷達並不代表魯莽,而是基於對人類駕駛本質的還原與科技路徑的重新思考。用人類的智慧與視覺係統為標杆,推動純視覺自動駕駛,是一種更接近通用人工智能的路線。批評者應當看到的是,這是一次對“安全=傳感器堆疊”的傳統認知的突破,而非簡單的削弱配置。
這是一次激進但有方向感的探索,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是“逆勢中爭先”。中國的廠商敢嗎?從來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後麵追。
Ask ChatGPT
東方華夏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08:35
電車隻在大城市有用,減少排氣汚染。美國地廣人少,油車空氣汙染沒那麽明顯。電車的電池仍然是燒油核電發的電。總體並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遊浪者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03:00
陳阿疥,記得去年你說澳洲滿大街比亞迪。今年1月在悉尼和墨爾本待了半個月,幾乎沒見到(好像看到一、兩輛)比亞迪。別盯著美國了,趕緊讓澳洲大量進口比亞迪,充實你的生活
ZGBD01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7:00:21
電瓶車,本人絕對不買,除非:a)充電一次春夏秋冬都可以跑400英裏, b) 15分鐘充滿電, c)可以拉10000 磅的RV, d) 至少25萬英裏不用換電池,換電池成本低於1萬美刀, e) 無論是盛夏還是寒冬可以實現空調自由, f) 在找不到充電樁的時候,可以用自帶電池跑200 英裏 g)價格不高於8萬美刀。如果滿足這些條件就絕對買。鄙人剛剛買了一輛二手的2022 年的TAITAN 4x4, 400 HP, 完全滿足上麵的條件,並且隻花了 23000美刀(drive out price), 裏程表12,0000 邁。另外又買了一個4萬8千mill 的 動力係統+電子控製係統的保險 花了2000 刀 (250刀自付)。準備明年遊美加的國家公園(從Nova Scotia, 到 Alaska。電瓶車行嗎?
麥迪拉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6:58:00
和特斯拉一樣優秀?美國人太自以為是了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6:43:08
不能說滿街都是,但是越來越多,而且開這車的不止華人,還有很多其他種族的,白人也不少。
遊浪者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6:09:00陳阿疥,澳洲是不是滿大街比亞迪?
DukeAB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6:22:54
靠,NY Daily? 以為是 Ppl's Daily
新手一位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6:21:40
滿大街都是TSLA,挺好的呀。
一方水土一瘋人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6:09:34
這牌子是是BiYangDe的縮寫,說的就是城裏的五毛
這個以英文“Build Your Dreams”(成就夢想)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6:09:00
ajaychen: 雖然隻是在美國Austin少量測試,但Tesla已經做到隻依靠攝像頭無人駕駛的士Robo Taxi,甚至乎從工廠自動駕駛送車到客戶家裏。
遊浪者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6:09:00
陳阿疥,澳洲是不是滿大街比亞迪?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5:54:19
早就追上了,特斯拉對外宣布,從5月份開始,北美市場的Model 3和Model Y將不再配備雷達傳感器,取消車前方的毫米波雷達,僅使用攝像頭作為自動駕駛係統的信息采集,這意味著特斯拉準備“冒天下之大不韙”,成為真正意義上第一個在量產車上實現“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的車企。僅僅是在北美市場取消毫米波雷達,已經導致特斯拉在美國失去了多家機構的安全背書。包括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消費者報告》和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在內的多家機構均宣布,將暫停或取消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車型的部分安全背書。而中國電動車,毫米波超聲波雷達甚至激光雷達已經成為標配。
四月如風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5:32:38世界上最好的車是特斯拉,沒有特斯拉在中國,中國的電動車現在還不知道在哪。中國所有的電動車都是以特斯拉為標杆,想追卻追不上。
herlion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5:50:09
牛屎是人民日報海外分部吧?
四月如風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5:32:38
世界上最好的車是特斯拉,沒有特斯拉在中國,中國的電動車現在還不知道在哪。中國所有的電動車都是以特斯拉為標杆,想追卻追不上。
遊浪者
發表評論於 2025-07-09 05:24:00
比亞迪在哪個銷量好?
頁次:
1
/2
每頁
50
條記錄, 本頁顯示
1
到
50
, 共
77
分頁: [
1
] [
2
] [
下一頁
] [
尾頁
]
眾所周知日本對外國汽車的關稅很低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