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日本進退兩難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
登錄
返回新聞帖
goldeyeball1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6:05:32
奴才忍受不了主子的訛詐,已經轉投中國了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4:18:56
日本沒有缸人的螺旋思維是關鍵
要怪自己
樂樂幽靈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4:14:56
日本就是美國的半殖民地,軍事指揮權都是美國的,日本能怎麽反抗?投向中國是日本獨立的唯一機會,可惜沒這個魄力,那就等著被美國任意索取吧,中日建交等等都是雙方的共同需要,各取所需,日本從來沒想過化解曆史恩怨,中國也從來沒忘記,一切表麵的東西都是做戲
馬年生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4:08:39
倭寇標榜脫亞入歐,現在進退維穀,這就是被占領者當孫子的結果。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3:53:37
樓下,那時日本根本沒有什麽依賴市場購買力渺小的醬缸
是江蛤舔著臉邀請日本天皇給自己打開僵局然後翻臉反日
那時醬缸還沒有開始反日宣傳但已經在領土和神社問題埋下伏筆
天皇希望真正化解曆史恩怨結果別狡猾利用
馬年生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3:33:06
中國市場是日本經濟的生命線,日本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的。1989年六四之後,西方製裁中國,日本則是不參與製裁,最早恢複與中國的貿易。美國人根本沒法讓日本和南韓放棄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trade128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0:54:00
ppp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0:09:43
中共五毛整日罵川普俄雜,罵普京的兒子
就是想繼續拖美國進去另一個泥潭。
什麽胡賽什麽伊朗都一樣都是想轉移焦點。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0:07:11
“釣魚島會被拿走”——本來就是中國的,和日本什麽生命線無關。
“美國製裁後,歐洲日本反而大舉投資,侵占美國放棄市場。”——你美國都放棄了中國市場,還不讓別人進行投資嗎?美國有補償盟友的損失嗎?美國自己後來不也屁顛屁顛跑回來?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0:07:08
那時包括現在這裏很多在美國的世界各地的網友也都在聲援醬缸反日
舉著大家都是 世界中心華麗民族 的旗號。。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0:06:37
日本最大的損失是安倍晉三
他是這個時代最厲害的政治家。
為了國家利益能屈能伸,拜登上台立馬讓位。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4 00:01:24
小泉那個時機不對。美國正進行反恐,
本拉登炸了雙子塔。不過也是美國最大的失誤。
花大力氣維持秩序被中國專空子。
阿富汗早就可以結束。
所以現在川普絕對不在烏克蘭浪費一點精力。
如果在陷入長期戰爭美國更沒有贏得機會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56:24
2000年之後那已經是後來了。
小布什已經準備扼殺了。
南海撞機事件2001年
結果來了911
據說江澤民連吃了幾個大閘蟹慶祝!
東大一下子解套,
最好的時機是奧巴馬時期,但是奧巴馬是個中看不中用的家夥
就知道喊口號。不過民主黨本身是左派。
做事情隻顧著理想主義,自我閹割,搞綠色。
不過我觀察的結果是他們其實骨子裏也喜歡中共那一套。
接下來就是兜兜轉轉到了現在。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53:40
當時日相小泉連續5年參拜激起醬缸糞浪千層
其實就是希望引起世人尤其美國的警惕,
結果大家都搬個板凳看熱鬧,看醬缸反日的大戲呢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49:44
阿拉司機大餅還輪不到日本。
美國的地理位置
美國貿易戰失敗,
目前的軍力再過30年,沒有人敢入侵美國領土。
就是可能美國也沒有實力維持霸權,無法維持在亞洲利益了。
到時候爹死娘嫁人,就看這些小兄弟想以後過什麽日子。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49:35
樓下說的都是哪年的事?
我說的就是2000年之後的事
也是醬缸開始真正形成威脅的時期
畢納到拉猛琴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45:59
中國畫個阿拉斯加大餅給日本,漂亮國就傻眼了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44:23
89美國製裁後中用市場換利益,德國大眾奔馳日本豐田本田日產有賺了大量的利益。
結果美國一看這樣不行,隻能解禁。
還有一部分是韓國電子是因為和日本合作
三星起家全靠三洋技術轉移
結果韓國坑了一把日本。
三星掌握技術後韓國政府把三洋趕走了。
無奈日本又往中國轉移。
國家之間就是這樣競爭
美日韓起碼有共同的製度價值觀
中共的問題嚴重得多
中共的擴散模式,如果這次他成功了
日本失去的不是30年可能是300年。
韓國可能被朝鮮滅了。
美國這些年駐軍保護無非收點錢,想掌握主導權。
中國要是成事,首先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就被截斷。
釣魚島會被拿走。韓國輪為附屬國。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32:08
美國不是利用醬缸幹掉日本的產業。
實際上廣場協議後,日本出現親中的浪潮。
80年代末開始日本家電產品大量進去中國,
之後開始大量設廠。
89之後美國曾經想要和日本歐洲聯手撤出中國,進行製裁
但是因為利益日本歐洲不退。
美國製裁後,歐洲日本反而大舉投資,侵占美國放棄市場。
早年政府的公務用車都是桑塔納帕薩特還有奧迪
廣本雅閣豐田汽車大量進去中國。
美國汽車中國占有率不高和中共當年用市場換利益有很大關係。
過去幾十年,每次美國要製裁要貿易平衡
中國就大舉采購歐洲日本產品。
每次都是一個套路
放棄波音,從空客下大單。
不論溫加寶還是李克強都是歐洲撒幣買飛機。
歐洲嘴巴上關心人權,從來都是美國背後捅刀子。
日本也一樣,當年高鐵被耍的團團轉。
歐洲日本從中國逆差,從美國順差,他們無所謂。
因為自己能平衡。
唯獨美國敵人作對,小弟也挖牆腳。
川普說的有些盟友比敵人還可惡就是這個。
歐洲日本從來沒想過有一天美國會對他們同時征稅。
所以現在就是決斷的時刻。
美國玩不下去了,你們要跟中國好就好。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26:23
正是蘋果的醬缸製造教會了它智能手機的製造方法
並幫助培養了大批的熟練技工然後引發了醬缸科技產業的井噴鏈式反應
一發不可收拾,看看蘋果的市值增長增長曲線和醬缸的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的正相關性
一目了然啊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20:27
引狼入室養虎為患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自己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19:09
就看看那個蘋果就知道怎麽回事了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18:29
問題是美國自己的貓膩也太大
其實美國的高科技企業也是利用醬缸產業
幹掉日本很多企業、市值和GDP更是將日本遠遠拋開
駐日評論員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15:38
太簡單太天真
兩個籃子都有自己的雞蛋,兩個籃子幹架自己的雞蛋還能好?
這就是體量市場小的無奈
日本能做的就是順勢而為因勢利導
老川的關稅戰本來也是試驗,就是要限製醬缸的野蠻生長
結果如何不確定但總比什麽都不做等死的好
應該相信,日本的未來希望還是更多在美國
wuyg719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1:54:00 中美兩國大打出手,難道不是日本的好日子?可以左右逢緣,兩邊都要它的幫忙,它才能提高自己的籌碼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14:16
不過中國要是想打可以嚐試進攻台灣。
不要整天拿著大jb在外麵炫耀自己的屌大。
沒啥用的。打一下就知道美國會不會為台灣出手了。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08:49
opa看你激動的,
美國不會打現在打吃虧
先把你的錢折騰光了,
先把你的產能搞沒了,失業率搞上去
先吃吃草瘦身一下
然後再打。
你丫應該趁現在還沒亂輸出一陣戰爭
Opa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3:03:31
對日本都這樣不要說中國了。 中國就應該這樣,我不跟你丫做生意,也不想跟你有什麽協議, 有種過來打我,操你丫的
Capitaltwo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2:50:03
美國會要求日本把現有美債全部轉為百年無息不可兌付的債劵。而且以後如有順差,都要把順差部分購買百年美債。日本和台灣等已經主動響應並且要把所有外匯儲備都購買美國百年無息債劵。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2:42:00
3個月,想一想38線吧,打了3年,主帥也被撤了。
envy4525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2:29:00
其實日本可以先等個3個月再說 中國不可能撐過3個月的
陽光燦爛3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2:15:54
其實還有一個可能:如果先幫助美國打壓中國,然後突然中美達成協議了,誰幫美國就歇菜了~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2:01:00
日本,韓國閃一邊去,讓中美單挑吧。
wuyg719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1:54:00
中美兩國大打出手,難道不是日本的好日子?可以左右逢緣,兩邊都要它的幫忙,它才能提高自己的籌碼
duty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1:36:09
日本應該不會忘記讓日本衰退的廣場協議。這次若再低頭認宰,經濟勢必加速退滑,所以必須反擊。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4-23 21:03:30
日本對中國500億美元逆差,對美國600億美元順差
他怎麽選是他的事情,美國要求降低逆差自己看著辦咯
頁次:
1
/1
每頁
50
條記錄, 本頁顯示
1
到
35
, 共
35
分頁: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