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台積電不把研發轉移到美國,投千億美元也沒啥用”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XM25 發表評論於 2025-03-29 07:59:00
川普代表落後生產力,鍾情於製造。如果研發,美國人才有的是。英特爾說這話,真是不要臉。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20:16:24
富士康模式?
所以你看未來還有富士康麽?
fool me once,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go fuck yourself.
畢納到拉猛琴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14:23:29
台積電的最佳策略是富士康模式:

虛張聲勢打下一大片地基
建好幾個大廠房
試產低端產品,有貨可出
設立研發實驗室,招一堆暑期工,從總部拿些皮毛作為成果充數
核心研發和生產線嘛,下個世紀再說

富士康隻做到大半,台積電有望做全套。
匿名用戶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12:35:13
嗯嗯嗯,聽起來好酸呀。。。
西樓月如鉤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11:50:21
基辛格這傻蛋 自己intel搞得要死有啥臉指揮台積電怎麽做?
投資千億不是錢?
ioT2020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10:37:52
明白人,工藝的研發也是研發,芯片製造工藝尤甚, 要不然這世界怎麽隻有一個台積電?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8:45:16To

令胡衝和Scipio,如果你們不懂,就不要亂下結論。我自己就是在製造業做研發的。以我做得為例(要比芯片製造簡單很多),recipe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產品的設計(design),另一部分時生產的工藝(process)。作為一個研發人員,我不僅僅要能夠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還要需要讓這個產品可以在生產線上量產。Design和process是相輔相成的,而在process階段,有專門的工程師和我對接配合,最終讓我的產品可以量產。很多的時候,process並不比design簡單,甚至我會因為process的問題來改變產品的design。你們說美國隻有研發,台灣隻有生產完全是錯誤的。因為研發本身必須和量產結合起來,而建立有效的process本身也是研發的一部分。不然的話,設計一個好的產品,卻在現有的設備基礎上無法生產出來,這種研發就是失敗的。不要以為process的難度要小於研發,很多時候我們花在process上的時間,科研人力和資金,遠遠超過一開始的design.
糖醋鯉魚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9:49:58
別吹了,日本汽車現在被特斯拉和中國電動車都找不著北了,日本汽車大概豐田還能繼續抵抗一陣子,其它本田尼桑鈴木,看看他們的下場,哈哈哈。。。

----------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9:44:0040年前日本車已經轉移到美國生產。但主要的研發和零部件製造,仍然保留在日本。
糖醋鯉魚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9:48:01
等到中國打通高階光刻機的產業鏈然後各種芯片白菜化了,美國的芯片產業一樣會和汽車行業一樣衰敗咱們拭目以待,哈哈哈。。。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9:44:00
40年前日本車已經轉移到美國生產。但主要的研發和零部件製造,仍然保留在日本。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9:18:51
一步一步來,先把先進製程fab廠搞起來(已經搞起來了)
然後進一步擴大規模,形成不同製程的生態搞起來(後續1000億就是幹這個的)
當這些都有了,研發就會跟上,市場規模足夠大,研發需求就會快速提升,本土化也是必然
所以這一切順利發展,8-10年內就搞定
如果台海危機加劇,這個進程會大大縮短,5年也不是夢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9:11:22
整個台灣的蛋蛋都被美國狠狠捏著,小小的一個台積電,敢不聽話,分分鍾捏爆蛋黃。
沒辦法,這是主動自願的,就願意被捏著。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8:45:16
To 令胡衝和Scipio,如果你們不懂,就不要亂下結論。我自己就是在製造業做研發的。以我做得為例(要比芯片製造簡單很多),recipe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產品的設計(design),另一部分時生產的工藝(process)。作為一個研發人員,我不僅僅要能夠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還要需要讓這個產品可以在生產線上量產。Design和process是相輔相成的,而在process階段,有專門的工程師和我對接配合,最終讓我的產品可以量產。很多的時候,process並不比design簡單,甚至我會因為process的問題來改變產品的design。你們說美國隻有研發,台灣隻有生產完全是錯誤的。因為研發本身必須和量產結合起來,而建立有效的process本身也是研發的一部分。不然的話,設計一個好的產品,卻在現有的設備基礎上無法生產出來,這種研發就是失敗的。不要以為process的難度要小於研發,很多時候我們花在process上的時間,科研人力和資金,遠遠超過一開始的design.
ioT2020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8:33:16
基辛格在暗示美國政府應該施壓台積電把最先進製程移到美國。
Observerx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8:03:09
Intel loser大發厥詞
glasslake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7:47:37
要全部台灣工程師移民美國?
糖醋鯉魚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7:32:39
一樓說的大差不差,台積電可以看做一個高級一點的富士康代工廠。。。
糖醋鯉魚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7:31:25
時間長了還是會掏空台積電在台灣的產業的包括各種技術儲備人才,包括上下遊的產業鏈估計也得有好幾千億的產值。台灣本身沒什麽大的電子消費市場,而美國不同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最後的結果就是台灣人才會隨著產能轉移到美國,這個是大概率的事情。。。
goldeyeball1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7:20:59
美國這種“既要又要”的海盜本性從來就沒有變過,可惜台蛙在賴缺德的脅迫下,主動送上門被人家反複強奸,可憐又可恨
tudoutudou99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7:20:27
一個失敗的傻貨就別逼逼。他要是聰明的話,intel也不至於混的這麽慘
知我是誰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7:18:34
台積電不是代工生產廠家麽?哪來的研發?再者說,芯片的核心技術就是精密製造,不是研發。芯片研發的公司多了去了,包括華為、中興。
cn_abcd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7:11:43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6:53:00也就是說把總部大本營搬到美國,成為名符其實的美積電。否則,美國不放心。因為台灣籍籍可危

=================

說到點子上了
何西2017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7:00:00
說到點子上了,普及一下,晶圓廠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特別是後端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6:53:00
也就是說把總部大本營搬到美國,成為名符其實的美積電。否則,美國不放心。因為台灣籍籍可危
Scipio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6:50:34
樓下說得對,台積電沒有「研發」,隻有「工藝」。
當然在普通人眼裡這是高得不能再高的高科技,但是改變不了它就是一個「高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事實。
過路人_2016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6:46:00
台積電搬到美國,trump拋棄台灣就更沒有後顧之憂了
令胡衝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6:43:01


這篇貼文不是瞎扯淡嗎。研發設計都是蘋果、Nvidia做了。台積電都是精密工程,生產作業流水線,哪有什麽研發?研發工程師要是離生產作業流水線八小時時差,那企業不完了蛋了?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26, 共26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