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14000一台“行車記錄儀”,理解大家為何不願捐款了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匿名用戶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12:53:36
中共獨裁政權一切都不可信,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
tz2000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11:43:23
重新排版,北歐不知道在第幾
List of countries by charitable donation as percentage of GDP

Rank/ Country___ /Inflated GDP_____/ Amount given___/ Charitable giving as a
_#_/ ______________/(USD, billions)/(USD, billions)_/————% of GDP
1 United States____/ 17,936.0______/258.5___________/ 1.44
2 New Zealand______/ 142.7_________/ 1.1____________/ 0.79
3 Canada___________/ 1609.0________/ 12.4___________/ 0.77
4 United Kingdom__/ 3,203.6________/ 17.4___________/ 0.54
tz2000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11:38:20
樓下寫那麽多在基本事實上是錯誤的

Rank/ Country /Inflated GDP / Amount given / Charitable giving as a
(USD, billions)/(USD, billions) % of GDP
1 United States 17,936.0 258.5 1.44
2 New Zealand 142.7 1.1 0.79
3 Canada 1609.0 12.4 0.77
4 United Kingdom 3,203.6 17.4 0.54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9:09:41
慈善機構大部分是管理費大於實際用途的模式,本身是一種個人斂錢方式,美國上次金融危機後出現過大量成立慈善機構的現象,甚至有一本書叫怎樣成立一家非盈利機構。
所謂非盈利,隻不過就是不以資本投資盈利為模式的機構,而是依賴捐款。比如當時最常見的是老兵心理幫助組織,剛打完小布什的伊拉克戰爭嘛。整個機構可能就一個人,但如果能以這個名義每年弄到幾十萬捐款,那你的收入就是幾十萬,因為真正用在實際事情上的錢一般不到10%,找幾個老兵,幫助他們每個月看一次心理醫生花不了多少錢,一年兩萬大概夠了。
這事情其實就是推銷員的能力,把自己的非盈利組織打的名目推銷出去。而企業一般都有用於幫助慈善的資金,給誰不是給?再說可以給經手人回扣,就像醫藥公司喜歡雇美女去醫生辦公室推銷藥品那樣。
很多個人也需要捐款獲得減稅,在貧富差距巨大的美國,這種錢有很多,就看你有沒有門路接觸。一旦你給什麽機構捐款,平均每年收到的希望你給他們捐款的信至少幾百封,很明顯你的名字和住址在這個行業中被倒賣了。
這事情各國沒什麽不同。
至於捐款,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概念,並不是無私的。很多人是為了獲得tax break,也有人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尤其是信教的。反正對大多數人來講幾千美元的捐款對自己算不上是大錢,不捐就是給政府納稅,怎麽都不是自己的。
小家夥在考上醫學院後用了gap year加入了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公司允許無限期帶薪休假(大概是美國唯一一家,這是臉書小劄夫婦私人自助30億美元的公司,公司70%的人是博士學位的科學家,知道你不可能真的無限期休假),她想利用這一年在歐洲生活四個月,遠程工作。因此有了工資,但本科剛畢業的學生有多少錢?
而在她的收入分配裏,有三百美元的固定捐款,給自己喜歡的慈善機構。
如今孩子畢竟是所謂幸福小孩,對錢不在乎,我們在這個年齡段是不會考慮這事情的。
而這就是很多搞慈善的人關注的角度,集腋成裘。整體來講,美國人是發達國家中做慈善比例最低的,比較高的是北歐國家。
捐款是財富再分配的三種形式之一,理論上對於一個國家不可少,這也就催生慈善事業,盡管用在真正用途上的錢是少數。美國很有名的慈善捐款例子是亞利桑那的一個牧師,他動員信徒給他捐款買私人飛機,這樣可以盡快把主的聲音傳播。
他因此而擁有三架十幾個人的商務飛機那種私人飛機。麵對記者的鏡頭,他不認為有什麽不妥,有什麽比傳遞上帝的聲音更重要?盡管他的教會就在當地。
一方水土一瘋人 發表評論於 2025-03-28 05:48:07
還有腦殘捐款啊
wfucku 發表評論於 2025-03-27 23:35:08
反正有人捐款用唄
kl3527 發表評論於 2025-03-27 22:53:00
不會沒有人捐的,強迫“自願”是中共國的拿手,那麽多“資本家”,還不是黨派代表一句話的事:)
無城子 發表評論於 2025-03-27 21:40:44
還是當年大樹進城的年代,1998年左右吧,城市裏不少道路兩旁,或是綠化區域一夜之間就會出現一棵棵一片片的大樹,至少是幾十年的那種。銀杏樹,土蜜樹(也叫子彈果子樹),很受歡迎。剛巧有朋友參與了預算到買樹到種樹的過程。園林局(不是交通局)一棵樹預算1萬,承包給種樹的人給1千,種樹的人有拖拉機和吊機,去農村挖那種長成的大樹,給大樹的主人付的錢是2百。

實際上大樹進程不容易活,無論含根土球挖多大。然後就又是一個循環:1萬-》1千-》2百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8, 共8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