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紐約時報:特斯拉為何在中國“失寵”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
登錄
返回新聞帖
swmpsp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12:08:30
此類言語在蘋果手機上也發生過,可蘋果手機還是穩如泰山。攫取了手機界絕大多數的利潤。
特斯拉不是屌絲車,賣車是為了掙錢,不是為了賺吆喝。
城頭散仙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11:31:56
特斯拉好像從出品以後,就再也沒有進行過設計和外觀上的改進。2025年的產品和第一代產品幾乎一摸一樣。
不好吃懶做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10:46:54
紐約時報:特斯拉為何在中國“失寵” - 完了,特斯拉在美國也"失寵"了!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10:30:09
買特斯拉與買勞力士是一個概念,沒別的意思,就是證明買得起。
不論在美國還是中國,特斯拉都不是中產階層的消費對象,在美國你掙十幾萬大概是不會買動輒六萬以上的特斯拉的(你會要求加上長程電池和自動駕駛的),因此具有status的概念。
小米su7具有保時捷的外形(因為是給保時捷設計外形的設計所做的),法拉利的加速性,內外都是跑車的概念,連福特總裁都在美國開一輛配置最高的,4萬美元。美國最大汽車公司的總裁不開自家的車,弄一輛非知名品牌的外國車招搖是什麽概念?su7基本型是2.8萬美元,客觀上等於2.8萬可以買一輛起價10萬的保時捷跑車,並且性能上超過。
特斯拉性能上具有類似的能力,這是電動車的共性,但外形沒法與su7比,或者與任何中國品牌的電動車比。馬斯克的審美觀是非常有問題的。在美國你買一輛特斯拉,需要再花幾千美元改變內部,和加裝各種配件。都是小東西,幾十個,並不是必須,但駕駛質量很不同。再說一遍,馬斯克的審美觀很土很土。
DANIU_S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6:36:00
小米汽車不比特斯拉差吧?為啥一定要開特斯拉?
xiaoxiao雨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6:27:21
he did not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ulture.
夢想天空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5:59:01
現在最大的懸念就是固態電池能不能在2030年前大規模應用。目前幾家車企宣稱的是在2027年左右開始小規模應用。如果2030年左右固態電池真的能夠成熟,那以後也真的就沒有燃油車什麽事兒了。
5mslj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5:56:52
老街口瓜子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2:16:00
這幾天正在國內,深深感受到中國的進步,所
——————————————-
已在中共懷抱,還回加拿大嗎?
匿名用戶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5:56:30
因為失去了統戰價值,中共糞坑哪裏有什麽真正的商業,全是奴隸社會壓榨的那一套
選民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5:55:46
特斯拉這幾年確實沒有什麽進步, 從 2018 年開始就說: “明年將全麵推出全自動駕駛”, 7 年過去了, 現在還是這麽說: “明年將全麵推出全自動駕駛”. 此外, 2018 年推出 model 3 時, 特斯拉充滿電後能跑的裏程數比其它電車大約多 100 多公裏, 現在其它電車比特斯拉多跑 100 多公裏. 現代工業的發展速度, 任何產品, 如果多年沒有大的更新, 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特斯拉現在中國基本上是靠吃品牌紅利,在美歐則靠關稅壁壘.
選民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5:38:27
vincentsjtu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2:36:00
樓下那個怎麽知道網約車100%是電車?電車確實多,但2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的網約車好多油車的
xxxxxxxx
2000萬人口的大城市在市區對油車都實行限號製, 例如, 車牌號尾數是單數隻能在單日進市區, 尾數是雙數隻能在雙日進市區. 電車則不受限. 網約車, 出租車, 為了能夠在所有日子工作, 都選擇電車.
去年夏天我在北京, 上海兩個多月, 出門隻是用網約車, 全是電車.
smart321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5:10:50
中國電動汽車也不便宜,最便宜的也要20多萬人民幣,不過中國人買車基本都是市裏開,不怎麽上高速,錢不多買個中國電動汽車也行,就是充電麻煩一些
夢想天空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4:57:09
應該說中國的汽車製造業每年都在進步,每隔三五年的進步就更大了。2024年中國一共出口了640萬輛汽車,這在幾年前是沒人能想象到的。現在幸虧歐美開始以關稅和非關稅手段給中國汽車添堵,要不然其他國家的車企根本沒法競爭,特斯拉也不例外。
vincentsjtu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2:36:00
樓下那個怎麽知道網約車100%是電車?電車確實多,但2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的網約車好多油車的
vincentsjtu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2:33:00
因為性價比不如中國電動車,而且自動駕駛技術,馬斯克也落後了
空城之主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2:26:41
馬斯克一個人養肥了中國的電車業,現在不需要他了。
老街口瓜子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2:16:00
這幾天正在國內,深深感受到中國的進步,所在城市兩千多萬人,三十萬網約車司機。100%全部電車,光高德下麵就60多個平台,不包括dd。大多數是幾萬一輛的電車,打了10幾次,牌子沒重樣的。舒適幹淨,有個司機說他的車是從平台租的,一個月兩千租金連保險都包了。一天機場四個來回每次250左右。一天充一次電半個小時可以跑三百多公裏,20 -30人民幣。他的車已經跑了18萬公裏了,除了充電沒花過錢。向理想,比亞迪都算好車了。感覺即使幾萬的車,內飾,減震不輸豐田。感覺國內的平台卷的厲害比Uber一家獨大強太多。四五公裏隻要10塊錢左右,機場60公裏也就130。酒店業,餐飲都很卷,300的酒店幹淨舒適,早點遠勝北美。免費夜宵。吃夜宵時經理主動征求住客意見反饋。銀行辦事也都很熱情,效率那叫一個高。唯一感覺服務不怎樣樣的就是國泰航空
mirror1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2:11:36
哈哈,
文學城已經成了牛屎的中文專刊了。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1:32:00
中國電動車有不同品牌牌和型號,加起來應該有上百個;可以迎合消費者的不同品味和價格需求。而Tesla基本上就隻有兩個型號。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1:31:00
中國的電動車品牌和型號眾多,加起來應該有上百個;而Tesla基本上隻有兩個型號。
狄更絲
發表評論於 2025-03-13 00:56:00
byd低端品牌。怎麽和tesla比
頁次:
1
/1
每頁
50
條記錄, 本頁顯示
1
到
21
, 共
21
分頁: [
1
]
此類言語在蘋果手機上也發生過,可蘋果手機還是穩如泰山。攫取了手機界絕大多數的利潤。
特斯拉不是屌絲車,賣車是為了掙錢,不是為了賺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