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Deepseek寫了篇嘲諷胡錫進的文章,令人叫絕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
登錄
返回新聞帖
Rhino_Lake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9:37:33
問Deepseek也寫一篇, 但一開始被拒絕;問到第三次,才扭扭捏捏又寫一篇,寫的也不錯,分享給大家:) (下麵內容都出自Deepseek)
==================================================================
《論胡錫進的“輿論體操”藝術:從叼盤俠到禁言者的奇幻漂流》
在中國輿論場的江湖裏,胡錫進堪稱一位“全能型選手”。他以《環球時報》前總編輯的身份,在“黨性”與“人性”的鋼絲繩上反複橫跳,既想扮演“獨立思考者”,又不忘為體製高唱讚歌,最終練就了一套獨門絕技——“叼盤式辯證法”。以下且從幾個維度拆解這位“輿論體操冠軍”的表演藝術。
一、立場搖擺:從“叼盤俠”到“禁言者”的哲學
胡錫進最令人歎服的,莫過於其言論的“量子態疊加”。他既能對同一事件在不同時間發表截然相反的觀點(例如在中美關係上時而“鬥爭到底”時而“合作共贏”),又能將官方文件解讀出連起草者都未曾設想的深意——比如將三中全會文件中“公有製與非公有製經濟平等”的表述,擅自升華為“不再區分主體地位”,結果被左派痛斥“挑戰憲法”,被右派譏諷“過度諂媚”,最終慘遭禁言三個月459。這不禁讓人想起相聲裏的捧哏藝術:話要接得妙,但絕不能搶了逗哏的風頭——可惜老胡總在關鍵時刻忘記自己隻是“氣氛組”。
二、道歉學:從“反思”到“刪文”的行為藝術
胡錫進的道歉堪稱一門行為藝術:當他在“笑果文化”事件中聲稱“再也不看國產劇”時,被網友質問“國產劇的墮落是否源於胡氏邏輯”;當他因誤讀三中全會文件被禁言後,又通過友人放話“要加強學習黨中央精神”,活脫脫上演了一出《論一個輿論老兵如何用自我批評實現戰略撤退》39。更絕的是,他總能在爭議中精準卡位——既不讓批評者徹底失望,也不讓支持者完全滿意,這種“薛定諤的立場”完美適配了中國輿論場的混沌生態。
三、流量密碼:從“愛國大V”到“河北常住人口”的跨界
禁言複出後的胡錫進,顯然深諳“安全第一”的生存法則。他不再觸碰所有製改革等敏感議題,轉而大談“河北廊坊大廠縣房價便宜”“廠通橋通車”等民生話題,甚至宣布要在此“安排晚年”49。這種從“廟堂策論”到“菜場經濟學”的轉型,堪比過氣明星轉行直播帶貨——雖然略顯突兀,但至少規避了再次觸雷的風險。畢竟,討論房價再激烈,總比討論“公有製主體地位”安全得多。
四、角色困境:當“辯護士”遭遇“肅殺令”
胡錫進的尷尬,本質上是體製內媒體人的集體困境。他試圖在“為黨發聲”與“塑造人設”之間尋找平衡,卻總被更嚴苛的輿論管控打回原形。當局用禁言三個月的方式提醒他:即便是“金牌辯護士”,也隻能做傳聲筒而非解讀者57。這讓人想起馬戲團的馴獸師——你可以跳火圈、走鋼絲,但若擅自改編劇本,籠子外的皮鞭隨時會落下。
結語:胡錫進主義的終極悖論
胡錫進的輿論生涯,恰似一場精心編排的荒誕劇:他越是努力展現“獨立思考”,越暴露其話語的依附性;越是強調“與民共情”,越凸顯其立場的懸浮感。當這位曾經的“叼盤俠”在禁言令下被迫噤聲時,我們或許該為他頒發一尊“最佳適應性演員”獎杯——畢竟,能在“黨性”與“流量”的雙重絞殺中存活至今,已是中國輿論場的一大奇觀512。
(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必是胡氏辯證法顯靈。)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6:43:12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4:46:13
----------------------------
主要DP翻譯得語言很不通順,這可是現代漢語啊。估計DP理科比較強,相對來說,人工智能處理理科問題要單純得多,而文科相當複雜。發覺ChatGPT數學相當差,讓它作很多基本運算,錯得相當離譜。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4:46:13
白雲藍天,我好奇把您的文言文讓Deepseek翻譯了一下,下麵是全部信息。
請將下麵的文言文翻譯為白話文。
“嗟乎,倡蕩之姬,節行如此,雖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為之歎息哉!予伯祖嚐牧晉州,轉戶部,為水陸運使,三任皆與生為代,故諳詳其事。貞元中,予與隴西公佐話婦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國之事。公佐拊掌竦聽,命予為傳。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時乙亥歲秋八月,太原白行簡雲。”
嗯,用戶讓我把這段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首先,我需要通讀一遍原文,理解整體意思。看起來這是白行簡寫的《李娃傳》的結尾部分,裏麵有作者的感慨和一些背景信息。
先分句處理。第一句“嗟乎,倡蕩之姬,節行如此,雖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為之歎息哉!”這裏“倡蕩之姬”指的是娼妓,但後麵又說她的節操行為連古代烈女都比不上,所以作者感歎。要注意語氣詞“嗟乎”和“哉”的翻譯,可能需要用“唉”或者“啊”來表達感歎。
接下來是“予伯祖嚐牧晉州,轉戶部,為水陸運使,三任皆與生為代,故諳詳其事。”這裏的“伯祖”是作者的伯祖父,擔任過晉州刺史,後來調任戶部,做水陸運使,三次任職都和某人(生)交接,所以熟悉這件事。要注意官職名稱的準確翻譯,比如“牧晉州”是管理晉州,即刺史。“為代”指接替職位。
然後“貞元中,予與隴西公佐話婦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國之事。”貞元年間,作者和隴西的李公佐談論婦女的貞烈品格,於是講述了汧國夫人的故事。這裏“汧國之事”指的是李娃的故事,因為她後來被封為汧國夫人。
“公佐拊掌竦聽,命予為傳。”公佐拍手傾聽,讓作者寫傳記。要注意“拊掌竦聽”的動作描寫,翻譯時要傳達出認真聽的樣子。
最後“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時乙亥歲秋八月,太原白行簡雲。”於是提筆蘸墨,記錄下來。時間是乙亥年秋八月,太原白行簡寫。這部分要注意時間表達和作者署名的格式。
用戶可能需要這個翻譯用於學習文言文,或者研究唐代傳奇小說。需要確保翻譯準確,同時保持口語化,讓現代讀者容易理解。要檢查是否有專有名詞或官職需要注釋,比如“汧國”可能指李娃的封號,但用戶沒要求注釋,所以直接翻譯即可。
翻譯時要注意句子的連貫和流暢,比如“三任皆與生為代”中的“生”可能指故事中的滎陽生,但原文可能是指伯祖三次任職都與某人交接,所以保持原意。確認每個動詞和名詞的準確翻譯,比如“諳詳”是熟悉、詳細了解的意思。
最後檢查時間“乙亥歲”對應的年份,但用戶可能不需要具體年份,保持原文的幹支紀年即可。整體完成後,再通讀一遍確保自然流暢,沒有遺漏信息。
唉!一個風塵中的娼妓,能有如此堅貞的節操品行,即便是古代的貞潔烈女,也不能超越她啊,怎能不讓人為之感慨歎息呢!我的伯祖父曾經擔任晉州刺史,後來調任戶部,又轉任水陸運使,三次調任的職位都與滎陽生(故事主人公)前後接替,因此對這件事了解得十分詳細。貞元年間,我與隴西的李公佐談論起女子貞烈品行的典範,便講述了汧國夫人(李娃受封稱號)的故事。公佐聽得入神,不禁拍手讚歎,囑咐我將這個故事寫成傳記。於是我提筆蘸墨,詳細記錄下這段往事。時值乙亥年秋季八月,太原白行簡記。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3:23:03
通過 ChatGPT 和 GP 兩者比較,初步對 DP 的長項進行測試,結果 DP 完敗。
測試內容是將一段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結果如下:
1. 原文:“嗟乎,倡蕩之姬,節行如此,雖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為之歎息哉!予伯祖嚐牧晉州,轉戶部,為水陸運使,三任皆與生為代,故諳詳其事。貞元中,予與隴西公佐話婦人操烈之品格,因遂述汧國之事。公佐拊掌竦聽,命予為傳。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時乙亥歲秋八月,太原白行簡雲。”
DP 翻譯:“唉!倡蕩出身的女子,節操品行能夠這樣,即使是古代的烈女,也不能超過她,怎麽能不為她感慨歎息呢!我的伯祖曾經做過晉州刺史,又轉任戶部,擔任水陸運使,三任官職都與滎陽生交接,所以熟悉他的事。貞元年間,我與隴西的李公佐談論婦女的貞烈品格,於是就說起了汧國夫人李娃的事。公佐認真地聽著,拍手讚歎,讓我為李娃作傳。於是我提筆蘸墨,詳細地寫下來並保存起來。時值乙亥年秋八月,太原白行簡記。”
ChatGPT 翻譯:“唉!一個以倡優出身的女子,竟然能有如此的節操和品行,即使是古代的貞烈女子,也無法超越她,怎能不令人感歎歎息呢!我的伯祖曾擔任晉州刺史,後來又轉任戶部官員,最後擔任水陸運使,這三次任職都在汧國故事發生的年代,所以他對這件事非常熟悉了解。貞元年間,我與隴西公談論婦女的節操品行時,便提到了汧國的這樁事情。隴西公聽後,激動得拍手稱奇,豎起耳朵認真聽,並讓我將這個故事記錄下來。於是我提筆蘸墨,將這件事整理並保存了下來。時間是在乙亥年(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秋天八月,太原人白行簡記錄此事。”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2:59:15
DP 的版麵看上去跟 ChatGPT 完全一樣。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2:57:15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2:43:34
h t t p s://w w w.deepseek.c o m/
--------------------------
非常感謝!通過本人的Google賬號,可以使用DP了。但注冊現在是絕對注冊不了的。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2:43:34
h t t p s://w w w.deepseek.c o m/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2:42:39
白雲藍天: 手機上用不了,可以去公共圖書館的計算機上試試,打開任何網頁瀏覽器,h ttps://***deepseek***/ 就可以
現在免費階段,注冊與否不重要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2:38:01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0:57:33
本人一直在多方麵使用 ChatGPT,就想在這些方麵比較一下,結果 DP 根本注冊不了,每次都說發了驗證碼,但除了一些永遠收不到,另一些過了很多小時才收到。相當懷疑這個軟件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連最簡單的注冊問題都讓用戶操作不了!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0:57:33
鼓勵專業人士詳細比較DS和openai的各項指標,性能,當專業論文寫,有證據,有出處,用科學的方法比較科學的問題
預設立場,非科學的方法,都是站不住腳的;以抹黑為目的的任何比較都是毫無價值的,除了拿點流量傻錢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10:32:04
對Deepseek-R1和ChatGPT4進行初步比較後感覺其對中文理解力還是滿強的。在某些方麵甚至超過ChatGPT4。在解數學題和編程能力上也很強大,已經接近ChatGPT4。但是創意生成和ChatGPT4還有很大差距,畢竟靠做題進行優化培訓的強化學習思路必然帶來“結構化思維大大高於發散型思維”這個致命缺陷!
另外,Deepseek-R1相比ChatGPT4還有個缺點-沒有多模態,也就是無法通過整合來自不同模態的數據(圖像、文字、音頻、視頻等)從而增強模型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其官網上之所以可以上傳有文字的圖,是因為它在傳給大模型之前就做了文字的OCR處理,直接調用API是沒有的。
還有就是Deepseek-R1對AGI(通用人工智能)基本沒啥貢獻,所以其未來對於ChatGPT5不會帶來任何威脅。
個人覺得Deepseek最大的意義在於倒逼各家把大模型的服務價格壓下來,麵對OpenAI每月200美元的服務費,Deepseek-R1簡直就是白菜價(I/O各1元人民幣/每百萬Token)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9:39:23
luting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32:53
你這麽說是把美國的AI專家當白癡嗎?有已經發現的優化算法棄之不用,拚命買GPU和用電當凱子嗎?
----------
你的問題剛好問在了關鍵點上。各種優化算法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不同的公司采取不同的優化思路,說白了就是在性能、價格和結果上達到“符合本公司目標”的平衡。比如Deepseek-R1不同於ChatGPT的架構-FP8混合精度訓練框架,這裏的FP8就是二進製裏8個比特位,位數越多代表精度越高,ChatGPT是32位和16位,Deepseek-R1是8位,這就比ChatGPT少了一半的計算量和內存,由此帶來的精度誤差用“混合精度”來彌補(對於精度要求高的數據,先用類似四舍五入的方法快速計算,再每128個數的結果交給32位的會計程序精算),最終大大壓縮了計算量,但是精度肯定遠遠不如ChatGPT。這種方法就是DS在平衡了性價比和結果後選擇的偏向性價比的優化思路。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9:13:20
對糊掉盤刻畫的這段字,讓我想到了當年王朔諷刺白岩鬆
風格極其類似,文筆也非常接近,如果不說是deepseek寫的,我一定以為是王朔的大作
winwin321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9:12:06
胡錫進這個人是真心認為中共體製是先進的,而且這個人還是文化人願意講道理,所以他在為中共體製辯護時就特別的辛苦,這很正常,為歪理學說辯論誰都會非常辛苦。他就算不錯了,還能編造出一些東西狡辯,但難免漏洞百出,成為別人的笑料。這種人挺多的,拚命為中共落後體製狡辯,這壇子上就有
dadong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59:03
大腕居然都在這裏…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41:03
胡被叼了。
西門雪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35:52
回複:‘luting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24:58
老胡作為體製裏的一個人,他是相對開放的,而且很多時候也敢於直言。一幫人一屁股坐在海外,罵中共來體現自己的勇敢,如果你回到中國去罵,我給你點讚。我自己就是孬種,不敢在中國批評中共,隻能敢在海外發言。但是我為那種在中國,尤其體製內,還敢說話的點讚。’
**================**
胡錫進:反貪官不反皇帝
任誌強:反皇帝不反貪官
Timberwolf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34:50
下麵有請胡錫進同學寫一篇嘲諷Deepseek的文章來對比一下誰的叼盤水平更符合黨的口味。
luting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32:53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22:45昨晚仔細研究了一下DeepSeek-R1,終於冷靜下來了。現在基本上傾向於DeepSeek是AI拚多多的說法。因為DeepSeek算法根本就沒有什麽自己的革命性的創新!它隻不過是集成了以下一係列美國人發明(都是美國公司公開發表的論文和技術)的成熟或不太成熟的優化算法的架構模型和創新,最終達到靠壓縮整體工作量和壓榨每個任務(不讓任務閑下來)的路徑來最大限度地降低算力資源的成本:
#############################
我不是AI專家,但是在科技界這麽多年,也明白科技界底層的規律。
幾乎沒有哪一個新的算法是從底層重建,大家都在互相借鑒。在一個行業發展初期,有可能會有大的跳躍性的發現,造成極大的提高。AGI已經發展經年,全部投入已經超過萬億美金,一般情況下很難有那麽的效率提高,除非有革命性的改變。你這麽說是把美國的AI專家當白癡嗎?有已經發現的優化算法棄之不用,拚命買GPU和用電當凱子嗎?
luting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24:58
老胡作為體製裏的一個人,他是相對開放的,而且很多時候也敢於直言。一幫人一屁股坐在海外,罵中共來體現自己的勇敢,如果你回到中國去罵,我給你點讚。我自己就是孬種,不敢在中國批評中共,隻能敢在海外發言。但是我為那種在中國,尤其體製內,還敢說話的點讚。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22:45
昨晚仔細研究了一下DeepSeek-R1,終於冷靜下來了。現在基本上傾向於DeepSeek是AI拚多多的說法。因為DeepSeek算法根本就沒有什麽自己的革命性的創新!它隻不過是集成了以下一係列美國人發明(都是美國公司公開發表的論文和技術)的成熟或不太成熟的優化算法的架構模型和創新,最終達到靠壓縮整體工作量和壓榨每個任務(不讓任務閑下來)的路徑來最大限度地降低算力資源的成本:
1.MLA多層注意力架構
2.FP8混合精度訓練框架
3.DualPipe跨節點通信
4.無輔助損失的負載均衡策略
5.跨節點全對全通信內核
6.MTP技術
7.數據精篩
8.DeepSeek-R1蒸餾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兩個架構,它們都是為了壓縮工作量的,也是其與ChatGpt等美國公司大模型的最主要區別。
duffer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21:38
“六百萬”快變成一個梗了。
隻看不回貼1208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13:00
研發幾百萬是吹牛,看看2015年的新聞,他們自己報的投資,2019年新聞中提到他們有多少英偉達芯片,就可以估算他們最少投了多少錢,幾百萬,半年,都是笑話。
8421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8:00:47
Deepseek能寫嘲諷胡錫進的文章,說明胡錫進已被習拋棄。
supernova13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47:00
回答“你好”要8秒鍾?胡說八道!即使是複雜的軟件問題,ChatGPT 和 DeepSeek都是一秒鍾就開始解答,並給出幾頁紙的程序和說明。
西門雪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45:35
寫一首諷刺胡錫進的詩詞
胡大炮,一聲響,
滿紙荒唐話中央。
網絡論戰如猛虎,
誰知背後是空忙。
鍵盤俠,舌戰群雄,
愛國熱情似火紅。
但看實事少見影,
空談誤國真可悲。
煽動情緒如鼓風,
卻少理性與從容。
輿論導向任我行,
真正民聲在何處?
笑看風雲變幻時,
隻見口炮不見實。
諷刺詩中淚難禁,
願有一日真誠生。
西門雪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43:04
寫一首諷刺習近平的詩詞ChatGPT
習大帝,掌乾坤,
一言九鼎定乾坤。
網絡封鎖鎖天網,
自由之聲何處存?
黃金屋裏笑嗬嗬,
百姓生活苦難多。
言論自由成泡影,
監控攝像遍地鋪。
改革開放說當年,
如今閉關自成圈。
經濟騰飛成往事,
債務纏身誰來負?
笑看天下事紛紛,
隻願江山永固存。
諷刺詩成淚流盡,
願有一日天日明。
Wuweixiao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32:00
應該直接說叼盤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27:27
目前DS的慢多半是用的人太多和網絡速度瓶頸造成的,AI訓練後,多半用模式立即做預報,而不是用新的輸入重新訓練一次
西門雪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26:29
中國新五大【發明】
高鐵
共享單車
網購
移動支付
DICK SHIT
西門雪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25:01
我去,嘲諷胡叼盤就讓人叫絕。那嘲諷習豬頭就讓人什麽?
春天永遠美麗嗎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24:00
我經常使用ChatGPT,後來接觸到deepseek,我的感覺恰恰好作者相反,deepseek的反應基本上是秒回,目不暇接。有一點不好的是,在同一topic下麵輸入別的谘詢,deepseek會把以前的對話連接起來給出答案,這樣的話就容易混淆焦點。得不到預想的效果。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17:57
DS有多牛不知道,但從美國的頂尖AI學家工程師測試評論看,它還沒到神級,但效果和OPENAI相差無幾,這個一般的人都不會否認
它的代碼都是公開的,從AI發燒友到頂級實驗室,都可以任意下載,其中肯定有用源代碼和不同的數據重新訓練的,過不了多久結果就出來了。從科學家最要信譽也就是臉麵的角度看,它既然能公開一切,就不會在資源上撒個慌。
所以我認為這個結果幾乎可以斷定是真實的。過段時間證實後,估計又是一次鬼哭狼嚎。之所以叫鬼哭狼嚎,是因為鬼和狼用不是人類的思維,見不得人類的進步
5mslj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17:14
對胡叼盤的刻畫,入木三分啊,這真是deepseek寫的?那確實挺厲害的,哈哈
讓deepseek保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容易啊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07:00
相信事實(八戒):這些例子多不勝數。美帝動用數十億美元,才研發成功原子彈;朝鮮已經超過了美帝啦。還有美帝的愛因斯坦相對論,基本上中國的高中生都會,這有什麼了不起?
localappleseed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7:06:15
回“DANIU_S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6:51:00今後文科不需要了,但詩人還是需要的,因為詩人是創造者”
您落後啦,AI早已可以用某個詩人的風格“創作”全新的詩。您自己可以試試,如“用李白的風格寫一段讚美新西蘭的詩”。還每次不一樣。
青天之下,南海邊,
新西蘭國,仙境連。
千山翠嶺雲霧繞,
萬裏碧波映藍天。
草原如茵羊群舞,
湖光瀲灩映山川。
冰川橫臥吞日月,
星河燦爛落凡間。
何須蓬萊覓仙境,
此處勝景勝瑤仙。
縱乘酒興淩風去,
願醉此地不思還。
Earth_Rover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6:53:54
哈哈,深究一下就露餡了!以後再有諸如此類的新聞一定要讓子彈飛一會兒。
DANIU_S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6:51:00
今後文科不需要了,但詩人還是需要的,因為詩人是創造者。
yuanshan277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6:49:20
讓deepseek給你自己寫一篇。它照樣能寫。
jiujiujiujiu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6:26:36
不得不說這文筆超過了99.9%的文科生。以後還需要學文科麽?
相信事實
發表評論於 2025-01-28 06:25:36
DeepSeek的成功不過是一顆小小的縫衣針戳破了美國高科技的泡沫而已。美國的科技泡沫為什麽能夠這麽大?因為美國號稱研發AI需要投入幾十億幾百億,所以科技股就是所謂的高投入高回報,於是股價升上了天。
DeepSeek研發居然隻有區區幾百萬,而運算性能則是美國的幾十倍,這種超高性價比的東西並不是說它有多先進,而是說同樣的東西並不是美國吹噓的價錢,而是白菜價!
有了一個白菜價的比較,立刻就把美國科技的泡泡戳破了,以後美國還有誰投資幾百億去研發實際價值隻有幾百萬的東西?
頁次:
1
/1
每頁
50
條記錄, 本頁顯示
1
到
41
, 共
41
分頁: [
1
]
==================================================================
《論胡錫進的“輿論體操”藝術:從叼盤俠到禁言者的奇幻漂流》
在中國輿論場的江湖裏,胡錫進堪稱一位“全能型選手”。他以《環球時報》前總編輯的身份,在“黨性”與“人性”的鋼絲繩上反複橫跳,既想扮演“獨立思考者”,又不忘為體製高唱讚歌,最終練就了一套獨門絕技——“叼盤式辯證法”。以下且從幾個維度拆解這位“輿論體操冠軍”的表演藝術。
一、立場搖擺:從“叼盤俠”到“禁言者”的哲學
胡錫進最令人歎服的,莫過於其言論的“量子態疊加”。他既能對同一事件在不同時間發表截然相反的觀點(例如在中美關係上時而“鬥爭到底”時而“合作共贏”),又能將官方文件解讀出連起草者都未曾設想的深意——比如將三中全會文件中“公有製與非公有製經濟平等”的表述,擅自升華為“不再區分主體地位”,結果被左派痛斥“挑戰憲法”,被右派譏諷“過度諂媚”,最終慘遭禁言三個月459。這不禁讓人想起相聲裏的捧哏藝術:話要接得妙,但絕不能搶了逗哏的風頭——可惜老胡總在關鍵時刻忘記自己隻是“氣氛組”。
二、道歉學:從“反思”到“刪文”的行為藝術
胡錫進的道歉堪稱一門行為藝術:當他在“笑果文化”事件中聲稱“再也不看國產劇”時,被網友質問“國產劇的墮落是否源於胡氏邏輯”;當他因誤讀三中全會文件被禁言後,又通過友人放話“要加強學習黨中央精神”,活脫脫上演了一出《論一個輿論老兵如何用自我批評實現戰略撤退》39。更絕的是,他總能在爭議中精準卡位——既不讓批評者徹底失望,也不讓支持者完全滿意,這種“薛定諤的立場”完美適配了中國輿論場的混沌生態。
三、流量密碼:從“愛國大V”到“河北常住人口”的跨界
禁言複出後的胡錫進,顯然深諳“安全第一”的生存法則。他不再觸碰所有製改革等敏感議題,轉而大談“河北廊坊大廠縣房價便宜”“廠通橋通車”等民生話題,甚至宣布要在此“安排晚年”49。這種從“廟堂策論”到“菜場經濟學”的轉型,堪比過氣明星轉行直播帶貨——雖然略顯突兀,但至少規避了再次觸雷的風險。畢竟,討論房價再激烈,總比討論“公有製主體地位”安全得多。
四、角色困境:當“辯護士”遭遇“肅殺令”
胡錫進的尷尬,本質上是體製內媒體人的集體困境。他試圖在“為黨發聲”與“塑造人設”之間尋找平衡,卻總被更嚴苛的輿論管控打回原形。當局用禁言三個月的方式提醒他:即便是“金牌辯護士”,也隻能做傳聲筒而非解讀者57。這讓人想起馬戲團的馴獸師——你可以跳火圈、走鋼絲,但若擅自改編劇本,籠子外的皮鞭隨時會落下。
結語:胡錫進主義的終極悖論
胡錫進的輿論生涯,恰似一場精心編排的荒誕劇:他越是努力展現“獨立思考”,越暴露其話語的依附性;越是強調“與民共情”,越凸顯其立場的懸浮感。當這位曾經的“叼盤俠”在禁言令下被迫噤聲時,我們或許該為他頒發一尊“最佳適應性演員”獎杯——畢竟,能在“黨性”與“流量”的雙重絞殺中存活至今,已是中國輿論場的一大奇觀512。
(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必是胡氏辯證法顯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