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我的醫生父親不太對勁,原來是得了抑鬱症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2024-07-17 10:32:43
這不是老年人的問題,而是醫生這個行業的特點。
最近灣區醫學界一個事情都知道,就是一個華人(大概率是華人),四十歲上下,是神經外科醫生,他自己在視頻裏說四年醫學院,六年住院醫實習,之後十年行醫,二十年時間讓他決定不再當醫生,跑到了山裏,弄了這個看上去像是遺書的視頻(大概率是沒結婚,或者婚姻失敗,否則不會這種語氣)。
據說他退出前的年薪已經是150萬(神經外科醫生的工資很高,起始工資是70萬,最終可以到200萬)。
從視頻中不難看出他很明顯是burned out,這種現象在美國並不罕見,我在美國畢業後工作的頭兩年也有過類似的過程,那也是第一次聽到burn out這個詞。好在作為第一代移民,當時對生活的期望值並不很高,因為選擇很少。
這種情況下導致抑鬱症不罕見,尤其是很多年後還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的情況下。
醫生這個行業的特點就是不得不麵對病人的死亡,甚至是經常性的,無法逃避。小家夥成為住院醫才一周,說同期的人中已經有人兩次經曆病人死亡,受到的心理衝擊很大。
這種情況下,醫生一般都會潛意識上責怪自己無能,小家夥在醫學院時第一次經曆病人死亡,也是事後在電話裏哭的一塌糊塗的。
所謂抑鬱症,常見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期望值與現實相差太大,而自己又無能為力。這個現象在醫生這個行業很普遍,好的醫學院有大致10%的學生會自殺,因為自我要求很高,有過自殺念頭的更多,學校免費給學生定期提供心理谘詢。
其實東方文化有很強的宿命論思想,這對避免抑鬱症有正麵意義。你可以說東方人都有抑鬱症,但一般都是輕度的,加上什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將。。。之類的概念,很少走極端,這純粹是文化因素。而美國長大的,興趣廣泛,野心勃勃的,很容易在受到打擊後心理出問題。
抑鬱症的典型表現是對不論什麽失去興趣,走向introvert。
噢,詩人一般都是這種,比如顧城,被美化為“有氣質”。因為人們假設詩人應該與普通人不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有益處的假設。不僅詩人,任何天才都有類似的特征。
尤其是當負有某種責任的時候,一般來講,最自私的人是不會有抑鬱症的。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在生命中會有一個時期,你尋求一個答案,你的價值是什麽,如何體現,或者說如何意識到自己在世界上存在?
解決這個問題,就能走出抑鬱症。這是一個關於世界觀的問題,所謂哲學基本問題。或早或完你都會遇到這個問題,不論貧窮還是富有。如果沒有,或者你是太自私,沒心沒肺不覺得自己需要對什麽負責任,或者就是太二智商低(所謂傻子是最幸福的概念)。
何西2017 發表評論於 2024-07-17 08:20:00
老年抑鬱大都來自難於克服對衰老和死亡的恐懼,想開點,不容易。
Capitaltwo 發表評論於 2024-07-17 07:44:00
隻要把病人送往烏克蘭前線,病馬上就好了。現在烏軍中的士兵大多原來都是重度抑鬱症和精神病患者。
size0 發表評論於 2024-07-17 06:11:18
有班上就好了
herlion 發表評論於 2024-07-17 05:52:41
真希望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機會照顧過我爸爸。
duty 發表評論於 2024-07-17 03:08:43
這個閨女是名符其實的小棉襖,這個老爸應該很欣慰。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6, 共6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