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汶川地震十五周年,重返現場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18:47:54
長劍倚天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09:22:35
還記得美國新奧爾良颶風2005年的卡特利特嗎?
現在你走在旅遊景點,馬路依然無法行車,因為鼓起的路麵比馬路牙子還高!
汶川地震是2008年,而且是個偏僻的山區,和富裕的首府新奧爾良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
缺心眼,新奧爾良好多地方海拔低於海平麵(海拔 −2 to 6 公尺),需要經常抽水才能維持,好多地方已經變成藻澤,修複成本太高。這也是新奧爾良逐漸被放棄的原因。新奧爾良在十八世紀曾經是美國第三大城市。現在隻有38.4萬人。還不如中國一個小縣城人多。

有意思的是,新奧爾良名吃小龍蝦卻是大部分土地塌陷形成的藻澤裏麵的產物。
一條小路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12:50:03
習思想不會照亮這些地方。
SeSeYiYi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09:01:00
時間過得太快了。當年年輕還在看奧運火炬傳遞和國外藏獨鬧事,突然就地震了,整個世界好像都被震住了,西方也暫時不去折騰中國了。
技術員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08:54:57
救災和複建就是為恢複當地的正常生活。隻要正常了,目的就達到了。否則,你還要指望啥?指望災區永久提供免費雞湯?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05:38:00
汶川地震十五周年,我們對過去的一切知道得太少,卻又忘記了太多。“沒有反思的眼淚隻是水”,而人們在淚跡風幹之後,隻能繼續奔忙在各自的路上,深刻的反思與執著的問責,縱非天方夜談,至少是奢談。充斥我們軀內的,隻是不無內疚的陌生感、苟延殘喘的正義感,還有難以抑製的無力感。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05:38:00
如果我們從汶川地震中得到的經驗,隻是“多難興邦”;如果我們從汶川地震中得到的教訓,隻是更加得心應手地對付“公民社會”;如果慈善救濟的社會動員,僅是依靠意識形態的豪情煽動;如果災後重建的社會組織,僅是訴諸全麵控製的行政手段;那麽十五年過去,災區隻是陌生人。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04:07:11
當年紋川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年的香港人,包攬了一半捐款。海外華人也踴躍捐款,支援災區。連一向不理中國的印度都支援中國500萬美元的物質。

新冠開始時,美國各大商店的口罩幾乎一夜之間就賣光了。都被這裏的華人買去支援中國抗災。海外華人踴躍捐款,甚至小學生把他們的零花錢都貢獻出來。那時的中國是世界一員,朋友遍天下。

這幾年中國又有災了,可是香港的捐款在哪裏?海外迄今我還沒見到任何華人發起的捐款活動,為什麽會這樣?是誰讓海外華人寒了心,是誰讓香港人開始逃離祖國?

一個垃圾的破壞力是驚人的。中國又回到了以前的封建王朝,中國還有前途嗎?
super-talent 發表評論於 2023-05-13 03:12:21
不知道那位範跑跑有沒有重返汶川呢?再跑一回看看吧。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8, 共8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