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馬斯克股東會放大招:生產1億輛車 新工廠選址 機器人規劃

隻有登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點擊此處登錄    返回新聞帖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3:48:10
豐田等公司,靠全球供應鏈的,就悲慘了,現在生產停頓。而美國的公司就好得多。而且會越來越好,因為製造業的生產鏈很多都回來了。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3:40:12
這些投資不是政府補貼,直接就是公司的投資。當然有些地方上麵有稅務優惠。
有幾個我還專門做過分析。

比如NUCRO的那個,他們生產的鋼材,是他們自己的下遊製造業直接消費。比如他們的特殊鋼,結構鋼生產廠,還有汽車公司等,都是急用。

如果從海外進口,因為運輸,疫情,等等的原因,沒法保證供應,所以本地生產,貴一點沒有問題。
當然也導致通脹。但是賺的錢都在美國國內,一點都不虧。
cczz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3:33:00
有本事不拿政府補貼。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3:25:52
這不是幾個例子,而是一個趨勢,如果隻是幾個例子,不會出現勞動力不夠,工資劇烈上漲的情況。
現在的產業鏈問題,直接導致製造業回歸。

這是有統計數字的,白宮的報告裏麵也有,是2000億,不是五毛那種舉個例子,以偏概全的搞法。

而且股市一路上升,現在在高位就是不崩,加息都不崩,本來就說明有業績支撐。
拿股息都可以勝過存銀行。
Sam大樹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3:03:18
特斯拉德州和德國的工廠虧錢,都關掉

設備一律打包,運去火星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2:46:46
另外還有些小製造業,比如Green Bay Packaging五億投資的新紙廠,
在威斯康興開業。

這是五大湖第區第一次工業回流

時代不同了,美國的製造業回來了
Sam大樹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2:42:19
生產1億輛車 新工廠選址 機器人規劃

地址答案:火星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2:30:03
現代汽車也投資74億,在美國建新汽車廠

***electrek.co/2022/05/11/hyundai-confirms-plans-electric-car-factory-us/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2:26:49
Novelis 投資25億在阿拉巴馬建鋁廠
******madeinalabama***/2022/05/novelis-plans-2-5-billion-alabama-aluminum-plant-with-1000-jobs/
弟兄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2:23:23
趕緊買股票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2:03:00
毛利率達33%!世界上哪有這麼好賺的生意?就算有其他電動車成功,也是虧本經營,Tesla可以有大量空間減價,逼走競爭對手!
那夜的雨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1:55:38
就目前這價格和質量,很快將失去競爭力
theriver1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1:47:28
新廠選址肯定還是會深耕歐美,因為隻有歐美才以規定了燃油車的截止日期,更因為隻有歐美才對燃油車的購買提供大量補貼。隨著今後機器人比例的逐步提高,熟練技工已經不再是吸引車廠的最重要條件。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1:42:46
美國製造現在正在回歸之中,據我所知,不少美國上市公司都已經在美國投資建造製造業的廠,而且不是小投資,都是以幾十億計數。

現在技術人員供不應求,最近的勞工部的報告顯示,已經完全恢複到了疫情前的水平,而且還在繼續。

我負責分析的幾家上市公司,都還有新廠在建設中,估計投產要幾年後。
看客678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1:39:38
吹牛逼不上稅
luting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1:16:00
需要靠低端車,否則全世界賣不了這麽多豪華車
luting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1:15:00
除非把廠設中國,否則不可能
咲媱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0:53:34
我估計會是在墨西哥或者南美的什麽地方。印度也有可能。
從布局來看,馬斯克是想吃下全世界,沒有理由放過中南美,還有印度。

印度很快超越中國是必然的事情。中國有廠,印度應該也會有。
何西2017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0:49:00
老馬說的還是比較靠譜,時間點可能激進了點,十年生產100M,不建新廠的話,靠已有四個廠產能是40M到 80M。十年裏再建2-3個廠產能就夠了,這還不包括機器人和一次性軋壓成型帶來的產能提升。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0:43:11
斯克再次公開為上海超級工廠點讚:“奧斯汀、弗裏蒙特、柏林的三座工廠之間將形成良性競爭,但上海超級工廠很難被超越,我必須承認,我們的上海團隊真的非常出色。”

-------------------------
看來美國製造真的沒希望了!
iask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0:25:54
“下一座工廠” 一定要高度智能化, 這是Made in US 的關鍵。 希望馬斯克開創的智能工廠,大量降低工人數量, 成為工業產業重回美國的領頭羊!
jessy2017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10:10:03
電池老化了咋辦? 一億個焚化爐。
漲保田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09:59:00
又來了,隻要能把股價吹上去,啥都幹了
Radianz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09:53:25
是十年後造2000萬量。 最終目標有能力造一億輛。 即使如此年造一億輛也驚人。難以相信。
西湖孤山 發表評論於 2022-08-05 09:40:57
老馬看起來和大嘴差不多了
頁次:1/1 每頁50條記錄, 本頁顯示125, 共25  分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