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紐約客如果夠細心,可以窺見這個城市的許多迷人的過往與現在。在曼哈頓第五大道夾45街之間,有一幢大廈名為TheFredF.FrenchBuilding,是一幢充滿了西南亞古代美麗藝術裝飾格調的大樓,大樓裡麵的現代巴比倫藝術讓人目眩神迷,帶大家來欣賞一下。TheFredF.FrenchBuilding樓高38層,完工於1927年,大樓的外麵現在正在維修,也許你會覺得它其貌不揚,但是在你進入大樓前你可以先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8-02-09 19:47:49)

少年時代的我就已經讀過徐速先生的名著「星星、月亮、太陽」了,那時候年紀太小,祗知道那是一部描寫抗日戰爭前後時期一個男生從少年變成青年,與他生命歷程中所遇到的三位女孩子和三段沒有結果的愛情文藝小說,讀的時候是喜歡的,讀完了以後慢慢也就淡忘了。不久前我偶爾在YouTube上看到了「星星、月亮、太陽」的電影,分上下集,1961年香港國際電影懋業公司的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01-20 05:32:18)

李誌輿,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一位非常優秀的表演藝術家,欣賞他的演技,欣賞他的安靜儒雅,是一種美的享受。因為太喜歡他的表演了,所以看了這部2005年的電視劇「金色黃昏」。這是一部反映當代老年人情感生活的電視劇。李誌輿在這部劇裡演的是一個剛剛從醫院退休回家的主任醫師,名叫方潤秋。在三十多年的家庭生活裡,方潤秋與他的妻子關係冷漠,兩人無論是世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Ihadathoughtfornoone'sbutyourears:Thatyouwerebeautiful,thatIstrovetoloveyouintheoldhighwayoflove;......(ByWilliamButlerYeats)......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重看電影「最後的貴族」,為的是看濮存昕,他在這部電影裡演陳寅,是主要角色之一,九十年代初看這部電影時覺得這演員演得好,就記住了濮存昕這個名字了。「最後的貴族」是根據白先勇先生的小說「謫仙記」改編的,潘虹演李彤,算是盡力了,但白先勇筆下的李彤,豈是可以容易演好的?拍出來的電影,跟白先勇先生的原著相去太遠,所以我覺得電影並不是很成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12 06:59:20)

從古巴回來整一星期,在整理照片歸檔時覺得這趟旅行的照片都很美,之前寫blog時iPad出了故障沒辦法把這些美美的照片做配圖,現在發幾張與大家分享。古巴每個角落每條街道都是一道風景。ZapataSwampNationalParkHavana的PlazadeLaCatedralPlazadeArmas,Havana的武器廣場Trinidad的老城區清晨的加勒比海四星級酒店BrisasTrinidadDelMar五星級酒店MemoriseVaraderoVaradero美麗的海灘加勒比海日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6-06-09 17:45:46)

古巴,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個羣島國家;古巴,也是一個神秘、優雅又低調的國家。古巴由63%的白人,37%的黑人,歐洲人,加拿大人,美國人,以及中國人組成古巴民族,古巴人民熱情,樂觀,開朗,積極向上,收入不高,幸福指數在世界上卻是名列前茅。短短幾天遊走於古巴,了解了一些這個國家的製度和人民的生活,在今天全球僅有的幾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它有著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6-05-21 07:22:04)

波茨坦:二戰歷史名城 2015-10-20annieL閱讀78神秘園 CecilienhofPalace,Potsdam,Germany......德國波茨坦Cecilienhof皇宮,普魯士王朝(1701-1918)末代王儲威廉三世和王儲妃Cecille一家(1917-1945)生活的宮殿。英國莊園式的建築宮殿有5個部分,有房間180個。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這座宮殿見證了舉世聞名的波茨坦協議之蘇聯斯大林、美國杜魯門及英國邱吉爾歷史會議。波茨坦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6-04-08 19:45:28)

早就知道南卡(SouthCarolina)州的查爾斯頓(Charleston)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初春三月,紐約還是春寒料峭的時節,我們來到了這個南方的古城,雖然衹是逗留了短短的二、三天時間,但是所見所感受的,覺得真是不虛此行。建立於1670年的Charleston市當初叫做CharlesTown,是一個鎮,還不是市,是為了紀念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CharlesII)而命名,1783年以後才被叫做Charleston,它是SouthCarolin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2-24 20:15:51)

我第一次讀到他的死訊,是1979年,在香港的「文滙報」上,我是流著淚把那篇文章讀完的。他曾經是上海ST.JOHN'SUNIVERSITY的驕子。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選擇做一個進步青年,演話劇到處宣傳抗日,成為了進步文藝工作者和中共地下黨員。他成名後四十年代末期在香港拍電影時有著優雅的生活,良好的環境,據說當時每部影片的酬勞是十根金條。他1950年毅然拋棄優渥的生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