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很多人都追著郭蘭英合影留念,我卻走向孤零零的卞小珍,跟她談起了電影《南海風雲》,她剛剛給大家演唱了該電影中的插曲,她是原唱,而西沙海戰的受傷的艦艇有我們父輩的汗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9-29 11:12:18)
建造英國工程師設計的最高時速達110公裏/小時的快艇。。。投入了上萬美元製造了艇體模具。。。現在模具還躺在我的廠房裏。。。很長的故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9-29 11:12:05)
“原文再續書接上一回”。這是八十年代南方某市電台在中午講故事開頭一定會說的話。
軍品出口:
話說1977年父親被調到三線船廠B(前文typo,打成1978),我留在三線船廠A所在的城市上全國重點中學。1978年開放了,一下子很多人的海外關係都暴露了。1979年三線船廠B為香港造了一艘船,1980年父親帶團去香港交船,當時的香港文匯報、大公報都報道說:這是中國大陸為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9-29 11:11:41)
開放以後八十年代還可以介紹,九十年代後很多事情我就不知道了,父親也退休了。但2003年後我又回到了造船行業,如果感興趣,我可以寫寫陸軍造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9-29 11:11:33)
一大型船廠:
1953年,蘇聯援建一大型船廠,由原上海地下黨任一把手,由於父親是從香港回來的,在當時是有技術的了,父親被他從該市紡織係統聯合工會主席任上調去參加該船廠的建廠,從此入了軍工這一行。當時船廠人才濟濟,老紅軍才是船廠的中層幹部,船廠的大門和車間的大門都有軍人站崗,朱德都去船廠視察過,父親
跟著蘇聯專家工作,每年都提工資,57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算一下從六機部分出來的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有多少船廠就不會提這個數目了。
見過陸軍的造船廠嗎?
說多了不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時候學工在船上幹活,對導彈發射槽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長大1沒有選擇參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