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辭舊迎新,回首往事任重道遠---誠征下聯2004年“幾曾回首”壇易主。新班主是“回首往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最近,有李銳評價毛澤東,三句真言“革命有功,執政有錯,文革有罪”。
李銳[1],湖南平江人,1917年生於北京,1934年考入武漢大學工學院機械係,參加一二九運動。37年加入共產黨。58年任水電部副部長,兼任毛澤東秘書。59年廬山會議被撤銷一切職務。文革期間被關在秦城監獄8年。79年平反複職任電力工業部副部長。十二大中央委員,十三大中顧委委員。六四後在海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4-12-26 06:24:49)
陳光更多的是他自身性格造成的。
陳光曾是一名出色的戰將。以他的經曆,小心做人,最後做到大將應沒問題。林彪負傷後,八路軍總部開始是任命他為115師代師長的。陸房戰鬥,幾乎可以說是他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最後乘夜色逃脫實屬僥幸。當然,他如果擅吹,這是可以作為一個成功的突圍戰例的。在山東,和朱瑞,羅榮桓鬧得一塌糊塗。大家都申請“到延安學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12-25 20:02:28)
有人轉貼散宜生的《被出賣的女神》。不愧是大家手筆。還有中俄邊界協議的簽定,似乎被弄得高深莫測,老百姓卻不知詳情。
領土的問題幾乎在其它所有的國家都是國家主權的問題,容不得半點含糊。和其它別的東西一樣,到了我們中國,卻變得複雜的多。
首先,喪失領土=賣國,這大概是都能接受的等式。遺憾的是,近代中國的曆史上,這等式常常是用來作為一種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總有人提到林彪一直到五九年廬山會議上才為彭德懷澄清寫信的事。
看看彭德懷的《我的自述》,就知道無論是彭本人還是黨內其它人,從未討論過是否是彭指使林彪寫的信,盡管毛本人可能記恨彭多年。華北會議上操彭德懷二十天,操的是他的“百團大戰”,暴露了八路軍的主力,得不償失。直到廬山會議,尤其是抗美援朝後,彭如日中天,整劉伯承整粟裕整教條主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12-25 10:13:33)
五次戰役,180師全軍覆沒,樓上已有不少很好的帖子。插一句嘴,和大家一起討論。
幾年前,曾有一書,“錯覺”,專門討論180師的失利。最近的帖子認為主要責任在三兵團副司令王近山。細節討論我基本同意,但不同意結論。
也學學老鄧的口氣,看看當時的國際大氣候和國內小氣候。
朝鮮出兵,高層多數是反對的。力量懸殊,尤其是裝備。即使老毛最後拍板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12-25 10:08:17)
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其嫡係起源於三大起義的匯合。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和平江起義。秋收起義是毛澤東自己領導的,南昌起義是朱德周恩來,平江起義則是彭德懷。憑此資格,彭德懷是黨內最後一個叫“老毛”而不是“主席”的。也是據此,彭德懷軍事上敢看不上任何人,因為朱德軍事上確實是比不上他。
紅軍期間,彭德懷領紅三軍團。劉伯承是紅軍總參謀長。對劉伯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網上總有那麽一些人對毛澤東緋聞津津樂道。有時真為那些鐵杆反毛反共的人們著急。吐沫四濺,總是不知所雲。能罵的事多了去了,從反右到文革,多少家流離失所,妻離子散。怎麽就對毛澤東的性生活感興趣?從前有個京夫子,後來又有個丁抒、李誌綏。中情局化了好多錢,指望一個“毛澤東身邊禦醫”的身份加上點性描寫能賣個好價錢。豈知結果適得其反,反而造出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12-25 09:57:27)
楊振寧李政道得諾貝爾獎,作為中國人,永遠為之自豪。盡管他們不是中國本土培養的。到最後知道他們因得獎而失和,真感到遺憾。以前心裏偏向楊振寧,原因本是毫無道理:一是看了江才健寫的楊振寧傳記。(書中坦然承認因為李政道婉拒采訪,所以隻是一麵之詞);二是李正道後來在哥大人緣極差,他有tenure,哥大也拿他沒辦法。我有時是相信小節的。最近看法卻變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