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時 原著:《國學五百問》

(2006-05-15 07:56:03) 下一個
《國學五百問》


李時 原著
崔曙鳳 整理

說明

《國學五百問》的原著是民國年間李時先生,李時先生是河北省樂亭縣人,曾在北京、天津的大學中任教。本書在1934年出版,1935年再版。出版時封麵題目《國學500問》,扉頁由葛慶惠題《國學問題五百》。全書以經、史、子、集為綱分為四編,每編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其中,各編之後又附有《小學問答》、《創作家(發明家)問答》、《小說家問答》及《婦女作家問答》、《圖書總說》五種附編。以一問一答的形式,組成了五百問。

國學是目前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然而當代學者對於國學的知識和素養,與古人已有絕大的不同,其所懷抱的目的、所營建的基礎和研究的路徑都已異乎從前。而在民國時期,學者承晚清學術遺緒,國學大師輩出,尚能得古代之依稀仿佛。李時先生本書,完全以原典為依據,所設問題雖然淺顯,但俱有所本,其中對於古人及古典作品,均持有明顯的尊重態度。因此,本書對於初入國學之門的人,應該是有所幫助的。

原書為繁體、豎排,這次整理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並重新做了排版。對書中查出的一些筆誤和錯誤,包括校正書中的引文和標點符號的使用,也重新作了整理。

由於本人正在初學,這部書的缺點和錯誤一定還不少,特別是關於原作者李時先生的情況,所知甚少,希望學者多多指正。

洛陽  崔曙鳳
2003
4 

新版國學五百問

目錄

再版序 原序

甲編  經部

一、何謂四部?其名始於何時?

二、四庫之名何時成立?

三、經史子集之略說

四、何謂經書?

五、何謂六藝?

六、試言六藝之功用

七、何謂六經五經?

八、何謂七經九經?

九、何謂十經十二經?

十、何謂十三經十四經?

十一、試舉二十一經之說?

十二、緯書產生於何時?

十三、何謂三易?

十四、問《易》之意義?

十五、《易》為四聖所作,孔子讚《易》有《十翼》之說?

十六、四聖作《易》,試指明其部分?

十七、試言《易》之內容

十八、說易家之派別?

十九、以道教解《易》

二十、以釋教解《易》

二一、以新說解《易》

二二、何謂《尚書》?

二三、《尚書》有今古文之別,又有偽孔傳之說

二四、《今文尚書》略說

二五、《古文尚書》略說

二六、誰傳《洪範》?何謂《洪範》九疇?

二七、問現今流行本《尚書》何如?

二八、問《詩》之興起?

二九、《詩經》共有幾家?

三十、何謂四始六藝?

三一、雅有正有變說?

三二、《詩序》之作出於何人,說者不一,究以誰作為是?

三三、四家《詩》之傳授人

三四、魯齊韓三家《詩》之亡

三五、《禮》之起原

三六、何謂三禮?出於何人所作?

三七、《周禮》、《儀禮》之分別

三八、三禮各有若幹篇?

三九、《周禮》六官何名?

四十、六官所掌何事?

四一、《儀禮》篇目有幾?

四二、《儀禮》今古文之說

四三、《禮記》有大小戴之別

四四、漢代注《禮》者何人?

四五、何謂《禮運》?

四六、《春秋》三傳為何?

四七、何謂《春秋左氏傳》?

四八、左氏明經之義

四九、問不讀《春秋》之害?

五十、何為《內傳》、《外傳》?

五一、何謂齊學魯學?

五二、《公羊》多新義,是否?

五三、治《穀梁》學者較少於它書

五四、《春秋》三傳評

五五、何謂三種《論語》?

五六、《論語》之撰集

五七、《論語》之內容何如?

五八、《孝經》為何人所作?

五九、《孝經》今古文之別?

0、流傳《孝經》今文乎?抑古文乎?

六一、何謂《爾雅》?共分若幹篇?

六二、 問《爾雅》十九篇之名稱?

六三、《爾雅》之撰著

六四、孟尊於荀何故?

六五、孟子之撰著

六六、讀《孟子》之法

六七、試列《十三經注疏》

六八、問《易》《書》《詩》注家之事跡?

六九、問三禮三傳注家之事跡?

七十、問《論語》、《孝經》注家之事跡?

七一、問《爾雅》《孟子》注家之事跡?

七二、讀經於作文有益否?

七三、問文章體製原出於經,信乎?

附小學問答

七四、何謂六書?能釋其義歟?

七五、六書次第不同,何者為優?

七六、問指事、象形之區別?

七七、問會意、形聲之區別?

七八、昔人論轉注有“考字左回,老字右轉”,其說是否?

七九、造字而有假借一法,其用意何在?

八十、何謂小學?

八一、《說文解字》作者為誰?

八二、何謂秦之八體?

八三、何謂新六書?

八四、何謂大篆?

八五、何謂小篆?

八六、何謂隸書?

八七、何謂草書?

八八、何謂真書?

八九、何謂科鬥文?

九0、何謂石鼓文?

九一、何謂甲骨文?

九二、何謂反切?

九三、何謂雙聲?

九四、何謂疊韻?

九五、誰創四聲?其讀法如何?

九六、昔人謂小學為文學之本,何故?

九七、問治小學之方法?

九八、史體大別有幾?

九九、何謂正史?

一00、何謂編年?

一0一、何謂紀事本末?

一0二、試言正史之名稱?

一0三、試述《史記》概略

一0四、問司馬遷之事跡?

一0五、《漢書》之概略

一0六、問班固之事跡?

一0七、《後漢書》之概略

一0八、問範曄之事跡?

一0九、《三國誌》之概略

一一0、問陳壽之事跡?

一一一、《晉書》之概略

一一二、問房玄齡之事跡?

一一三、《宋書》之概略

一一四、問沈約之事跡?

一一五、《南齊書》之概略

一一六、問蕭子顯之事跡?

一一七、《梁書》、《陳書》之概略

一一八、問姚思廉、魏徵之事跡?

一一九 、《魏書》之概略

一二0、問魏收之事跡?

一二一、《北齊書》之概略

一二二、問李百藥之事跡?

一二三、《周書》之概略

一二四、問令狐德棻之事跡?

一二五、《隋書》之概略

一二六、問魏徵之事跡?

一二七、《南北史》之概略

一二八、問李延壽之事跡?

一二九、新舊《唐書》之概略

一三0、問劉煦歐陽修宋祁之事跡?

一三一、新舊《五代史》之概略

一三二、問薛居正之事跡?

一三三、《宋史》之概略

一三四、問托克托之事跡?

一三五、《遼金史》之概略

一三六、《元史》之概略

一三七、問宋濂之事跡?

一三八、《新元史》之概略

一三九、問柯劭忞之事跡?

一四0、《明史》之概略

一四一、問張廷玉之事跡?

一四二、《清史》之概略

一四三、問趙爾巽之事跡?

一四四、《民國史》之概略

一四五、問王闓運之事跡?

一四六、編年史之著者?

一四七、《資治通鑒》之優長

一四八、問司馬光之事跡?

一四九、《通鑒綱目》之異例

一五0、問朱熹之事跡?

一五一、何謂五紀事本末?

一五二、何謂三通?

一五三、何謂九通?

一五四、問古今注史之著名者?

一五五、古人讀史最熟者何人?

一五六、正史浩博,從何入手?

一五七、“六經皆史”,信乎?

一五八、《史》《漢》之外,何史最有益於文章?

一五九、史官見於載籍者,以何人為先?

一六0、春秋之太史,最著者何人?

一六一、問晉齊楚三太史之事跡?

一六二、兩漢史家除馬、班外,較著者尚有何人?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