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島語族”起源、傳播與史前閩台關係的不同的觀點

(2006-05-12 00:26:44) 下一個
ZT:直言不諱:探究台灣先民的身世之謎

————————————————————————

探究台灣先民的身世之謎 直言不諱 於 05/12/2006

主題:“南島語族”起源、傳播與史前閩台關係的不同的觀點

[論壇] 閩台說


張光直(1931年—1990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原台灣“中研院”副院長):其著作中稱“台灣的南島語族說明台灣是整個南島語族最早起源的一部分;向上推溯四五千年所得的大坌坑文化很可能是原南島語族的代表或一部分代表;隔著台灣海峽的富國墩文化如果可以證明是大坌坑文化的一部分,那麽原南島語族的老家便推上了大陸的東南沿海;照目前的材料來看,這批材料的地理範圍集中在閩江口到韓江口的福建和廣東東端的海岸。”


福建說


陳立群(福建東山博物館館長):主張“南島語族”起源“福建說”。他通過對東山大帽山貝丘遺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製品等文物進行初步分析,指出這些石器、陶器等文物在製作方法、生產工藝等方麵和台灣、澎湖地區的考古發現十分相似。再則,東山島自古使用的竹筏是最早最好的航海器,與太平洋上南島語族的竹筏有一定的淵源關係。


華南係統說


吳春明(廈門大學曆史係教授):對“南島語族”起源“閩台說”提出不同意見,他不讚成學界所論“南島語族”(包括台灣原住民)是史前華南百越民族向海外單線傳播、擴散的結果的觀點,尤其是不能簡單地看成由福建向台灣、菲律賓和大洋洲單線傳播的結果。他認為,華南與東南亞的史前考古發現證明了“南島語族”與華南土著同屬一個人文係統,他們共同組成了以環南中國海為中心的“亞洲地中海文化圈”,這是一個巨大的土著文化共同體體係。在這個體係中,華南土著與“南島語族”地帶間的文化傳播和交流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而是共同體內在的互動整合關係,在史前期亞洲大陸東南與海洋世界間的交流是多方向、多角度的。


台灣說


李壬癸(台灣“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主張“南島語族”起源“台灣說”。他認為,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發現台灣地區原住民的語言占有整個南島語係四大分支中的三支,語言最為複雜,並且存在很高的古語成分,還保留了原南島語的古音,這些說明台灣原住民南島語係的語言很複雜,各族之間差異也很多,在語言學中都是語言發展初期的表現,這表明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傳承已經非常久遠,比較其它變遷不多的南島語族,台灣最有可能是南島語族的原始起源地。他不讚成中美考古專家根據東山考古出土器物推定南島語族起源福建的論斷。 (孫玉平)


特寫


海上“不倒翁”:航海竹筏


在東山的考古中,另一項重要發現即是竹筏,東山民間至今還在使用的竹筏,為了解南島語係的傳播途徑提供了重要佐證。發現它的是一位來自夏威夷的資深老記者卡洛斯先生,他在東山海邊看到漁民們使用這種竹筏時驚歎不已。因為據他所知,這種竹筏是太平洋中南部的波利尼西亞(Polynesia)群島南島語族所獨有的,但現在卻在萬裏之外的東山也發現了這種竹筏,讓他感到非常興奮。另據考古專家稱,台灣地區也發現了和東山類似的竹筏,在外形和製作技術上,基本上可認定是出自於同一文明。


在尚未發明羅盤的古代,竹筏是南島語族文明的象征,因為波利尼西亞南島語族的先人們在早期能在沒有羅盤的情況下,利用這種竹筏,在相距1000多海裏的島嶼之間自由穿行,從一個島嶼遷移到另一島嶼,據此可以推測,東山的南島語族先民很可能也是乘著這種竹筏到台灣的。


當地人還告訴我們一件趣事,不要以為過渡台灣海峽有多難,上世紀80年代就有一位台灣蘭嶼的漁民名叫廖歌山,用這種竹筏打漁時,遇到風浪,竹筏就從台灣漂到了東山,而東山也有漁民漂到澎湖去的。古時,竹筏發揮了遠航船隻的功能,同時也起到傳播文明的作用。它的製作技術雖然相對簡單,但卻不像船隻一樣,遇到大的風浪容易沉船,它就像海上的“不倒翁”,這更增加了先民用它飄過台灣海峽到達台灣的可能性。 (李文軒)


******我的簽名******
Good luck!
********************
直言不諱 最近發言:
“南島語族 ”

探究台灣先民的身世之謎

冷笑妹妹還在為章大哥鳴冤叫屈啊

分析:所羅門騷亂緣何針對華人

李遠哲:我對台灣貢獻大

羽森和樓上的樵客好!

僅僅是貞節牌坊?

徹底鄙視某位勤奮的斑竹!

DJ先生對各教派的評價,真是入木三分!gooddid之流應該汗顏!

主壇被刪除的貼子:難怪安魂曲要揪住不放。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