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博訊論壇——忍者龜:嚐試解釋為什麽入聲在北方方言中幾乎消失了

(2006-05-12 00:09:15) 下一個

博訊論壇——忍者龜:嚐試解釋為什麽入聲在北方方言中幾乎消失了

成功滅亡中國文化的叁大方法 忍者龜 於 05/12/2006

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普通話,而不是以廣府話或閩南話中的泉州話或潮州話為標準音的普通話。這種做法足以使漢語在地球中迅速消失。北京話是中國兩次亡於蒙元及滿清的語言產物,不值得推廣。元朝之後,入聲在廣大的北方地區中逐漸消失。最後在清代,北方方言中入聲幾乎不存在,是所有中國人之恥。有人說,北京話就是滿達語(Madarin)。可見北京話音係是元朝至清代叁代發展的產物。湘語(或稱湖南話)及吳語應該向廣府話及閩南話靠攏,多些恢複中古漢語的發音,而不是向北方方言靠攏。明代的普通話就是最接近今日的江淮官話。但江淮官話在明代和民國時代已經有相當明顯的差別,即是古今有別。今日的吳語已經受到北方方言的不少影響。客贛方言、福州話(閩東話)和吳語都是處於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過渡地帶。四川的漢語蜀語支在蒙元時期遭到蒙古人的大規模屠殺,而人口大減。因此蜀語支在元朝後不複存在。北方人得以長驅直進,由北方而四川而雲貴滲透,形成西南官話。閩南話與粵語保留中古漢語的成分最多。古代的普通話叫官話。但清代沒有固定的官話,以北京音為官話。隻有閩南話與粵語受北京官話的影響最少。其他方言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北京官話的影響。

北方方言是北宋中期起至清朝末年為止的八百年歲月中形成的。在唐代的安史之亂後,北方方言因受到戰亂的影響,不斷向南遷移,也受到來自突厥和女真族等塞外蠻族的影響,而出現一些蠻族化現象。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北方方言的萌芽期在河南一帶的中原官話出現,出現中古雅言和宋代官話同時並存的局麵。遼金的南侵、宋室南渡及蒙古人的入侵導致北方方言不斷向蒙古語及女真語靠攏,也導致北方漢人不斷為保存中古雅言而不斷南遷。

北宋時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並未分家。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的分家是受到遼、金、元叁代的影響。宋代的北片中原官話就是今日的中原官話,南片中原官話是今日的江淮官話。在明代,是以江淮官話為基礎而建立全國的普通話。明代時,除北京官話及中原官話外,江淮官話和吳方言都保留了入聲。明代的江淮官話是吳語的次方言。今日的江淮官話是明代開始形成的。今日的北京音係是元、明、清叁代形成的。清代雍正之後,北京話成為官話的標準,向全國推廣。清代末年至民國時期普通話的標準出現混亂,有主張以南京音為標準的江淮官話,以北京音為標準的普通話,及以廣府話為標準的另類普通話。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官方標準的普通話。這種普通話在周代至隋代叫雅言,隋唐兩代開始有古典普通話的觀念。那時的普通話觀念是雅言與廣語並存,廣語也就是凡語。北宋時期普通話的標準不統一,所以北宋的學者致力保存雅言。明代的官話相當混亂,有江淮官話、北京官話和中原官話叁種,以中原官話及江淮官話為主。清代在雍正時期開始定普通話的標準,稱為官話,以北京音為標準。但江淮官話及中原官話仍然有相當的影響力。吳語就是不斷受到南宋以後的北方人南遷的影響,而把入聲大大地簡化的。晉語則頑強地保存入聲。所以晉語有北方話中的山裏話之稱。今日的北方方言是以中原官話和北京官話為樞紐而向四方散播的。

在漢語中,跟古楚語有很大的關係的有吳語、徽州話及湘語叁大係,尤其是吳語及湘語。明代之後,吳語和湘語也很大地受到北方方言和江淮方言的衝擊。客贛方言在長江以南各方言中,最接近北方方言。北方人移民江西的現象非常集中。

12/May/2006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