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於右任簡介(ZT)——文章來源: 遠上寒山 於 2006-05-29 14:45:15 (

(2006-05-29 20:40:30) 下一個

於右任簡介(ZT)

於右任

生平簡介

於右任先生,原名伯循,從以字行,號騷心,又號髯翁,晚年太平老人,一八七八年生於陝西省三原縣。他早年追隨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投身於推翻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於先生不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和清末以來傑出的書法家。他是南社早期的詩人。他的詩、詞、曲均有很高的造詣,曾寫下不少寄托國家民族興衰之情的詩篇。尤其為世人所推崇的、成就最高的還是他的書法藝術。



於右任作品藝術特色

於右任的書法,便是在北魏楷書中融入了行書和隸書的筆意,可謂融碑帖於一爐,形成他獨特的書作。

於右任早年書從趙孟俯入,後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辟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自鴉片戰爭以來,清廷腐敗,國力漸衰,中華民族受到列強侵略。他所以喜歡魏碑,是因為魏碑有“尚武”精神,有粗獷豪放之氣。他懷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意識,以圖喚起中華民族的覺醒。這從他寫的一首詩中可以得到反映。“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濕枕。”否則,如果隻是臨習書法,是無須“夜夜淚濕枕”的。他曾說過,“有誌者應以造福人類為己任,詩文書法,皆餘事耳。然餘事亦須卓然自立。學古人而不為古人所限。”他正是這樣,博擷約取,以個人審美原則取舍,形成了自己的行楷書,得以在千載書史上“卓然自立。”

於先生自一九二九年始,即從事曆代草書之研究,一九三二年發起成立草書研究社,創辦《草書月刊》。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全麵係統整理曆代草書,從浩繁的曆代書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選出符合標準的字,集成《標準草書》千字文。此外,於先生又逐步總結出篆、隸、楷、行與草書之間對應的規律性符號,這些符號架起了衍化草書的橋梁,解決了草書產生與"準確"書寫的關鍵性問題。於右任先生的四個標準書寫原則;一組神奇的符號;一本《標準草書》千字文,成為現代中國文字學研究上的偉大創造,也是草書發展史上的新高峰,更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新的裏程碑。同時,《標準草書》的問世,成了初學草書者最喜規撫的入門課本,是學草書的最佳途徑。這本書在台灣已九次再版,在大陸也多次印行,但仍供不應求,真乃一時"洛陽紙貴",可見這本《標準草書》在書界所占有的重要位置,正如著名書畫家劉延濤先生所說〈標準草書〉"發千餘年不傳之秘,為過去草書作一總結賬,為將來文字、開一新道路,其影響當尤為廣大悠久!"

於右任的書法雄豪婉麗,衝淡清奇,於先生到了晚年,他的草書更進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是字字奇險,絕無雷同。在他的筆下,將草書熔章草、今草、狂草於一爐,時呈平穩拖長之形,時而作險絕之勢,時而與主題緊相粘連,時而縱放宕出而回環呼應,雄渾奇偉、瀟灑脫俗、簡潔質樸,給人以儀態萬千之感。他將推廣標準草書“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原則用於實踐,作到筆筆隨意,字字有別,大小斜正,恰到好處。結體重心低下,用筆含蓄儲勢,出神入化。他在書法上成為一代宗師,日本朋友稱他為“曠代草聖”。

於右任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驅,詩人、政論家,是沉雄博大的一代書法大師。當他滯留孤島時,對大陸情念頗深。1962年1月24日,於右任作歌:“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望(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其鄉思之苦,溢於言表,成為千古絕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