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6母親節是哪一天?附:父親節和母親節的由來及感念!-2006。5。14

(2006-05-26 08:42:46) 下一個
2006母親節是哪一天?附:父親節和母親節的由來及感念!作者:famousky 有一個人,無論你走到哪裏都舍不下對你的牽掛,她願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地奉獻給你;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個人叫“母親”,這一種愛叫“母愛”。如果說因為忙碌和粗心,我們平時忽略了對母親的問候和關心,無論如何,別忘了在五月的母親節買上在這親情融融的季節,為您的生活增添美好的記憶,一束康乃馨,或者說上幾句祝福的話語送給親愛的媽媽。  今年(2006年)的母親節和父親節分別是2006年5月14日和2006年6月18日,請廣大的子女們在這兩個親情節日裏盡盡孝道。父母是偉大的,父母的愛亦是偉大的,借此機會來報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希望我們時刻重視關心和熱愛自己的父母,過好每一天、快樂每一天。讓家庭、社會更充滿親情,更美好和諧!!!  人世間、人類發展史中,各式各樣的節日繁多、且有生動的典故和豐富多彩的慶賀活動內容。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延續至今列入法定的和寫到日曆上(或與節氣有關的)有名有實的傳統節日有:元旦、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情人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從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起,除國慶節、建黨建軍節外,又法定了許多與勞動人民(公民)有關的節日:即國際婦女節、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護士節、教師節等;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植樹節等。  到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的二十年內,民間又接受了國外有意義的、又有商機性的節日慶賀,如:聖誕節、複活節、萬聖節(如今此已成了孩子們的節日和年青人化裝舞會日)、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等……  特別是母親節、父親節的創立後,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國人因其中的親情最重最濃、意義至深而極為崇尚。現借母親節和父親節臨近之季,再引薦這兩個真情節日的典故,以佐大眾,引以成為和諧社會的崇尚。        ————————————  先說母親節的典故:母親節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又把封齋節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注:封齋節是指複活節[3月22日至4月25日間]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人們在這一天回家探視雙親,並致禮表示敬意。但此與基督神在歐洲的擴散有關。  現代母親節始在美國,最早關於母親節的記載是1872年由茱麗雅所提出的,她建議將這一天獻給「和平」,並在波士頓等地舉行母親節的集會。  接著,查維斯夫人{ Jarvis,1833~1905}在美國格拉夫城教會主日學校任總監,在美國以解放黑奴為目的的南北戰爭結束後,1876年,美國還在悲痛地悼念南北戰爭中的死者,她在學校裏負責講授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她是位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的、有10個子女的母親,講到戰爭中那一個個為正義捐軀的英雄故事,望著台下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孩子們的臉,一個想法猛然湧上心頭:為祖國貢獻了這麽多英勇戰士,保證了戰爭勝利的,不就是那一個個含辛茹苦地撫育著子女的母親們嗎?她們的兒子血染疆場,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犧牲的,不也是這些默默無聞的母親嗎?她進行祈禱時說:“但願在某處、某時,會有人創立一個母親節,紀念和讚揚美國和全世界的母親。”因此,她提出應該設立一個紀念日或母親節,給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達兒女們對母親的孝心;查維斯夫人為她的禮拜堂服務超過25年,可惜,在1905年5月10日當她在72歲逝世時,這個良好的願望還沒有實現。  她的41歲的女兒安娜•查維斯(Anna Jarvis,1864~1948)目睹母親撫養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勞,深感母親的提議是適合天理人心的,立誌創立一個母親節,來實現母親多年前祈求的心願。她認為子女經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能夠讓人們多想一想母親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1907年安娜和她的朋友即先後寫出一千多封信給國會、許多有名望及有影響力的議員、地方州長、部長、商人們、教師、以及婦女組織等,支持創立母親節的,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在她的一再呼籲下,這一提議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響應和支持。第一個母親節於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康乃馨被選為獻給母親的花,並以此流傳下來。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份議案,總統威爾遜簽署並鄭重宣布,從1914年開始,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定為母親節。還規定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由於查維斯夫人生前喜愛康乃馨花,這種花也就成了母親節的象征。   母親節是個充滿人間溫情的節日,這一天,家裏的男成員要把全部家務活都包下來,兒女們每人都要做一件讓母親高興的事,以盡孝道。即使是遠在異地的孩子,也要打電話向母親表示祝賀。這一天,美國人民都要在胸前佩帶一朵花。母親健在的,戴一朵有色的,表示歡愉;母親逝世的,戴一朵白花,表達哀思。  在美國,從1914年開始,每年的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之後得到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安娜•查維斯在世時,設立母親節的國家已達43個。時至今日,歡慶這個節日的國家就更多了,母親節,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性節日。按慣例,“國際母親節”被指定在5月11日舉行。雖有一些國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時節慶賀屬於他們的母親節,然而,多數國家如丹麥、芬蘭、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亞和比利時等待,都在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在這一天,兒女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慶賀偉大的母親。  感念:2006年是我們最要追念我們的母親的。我們子女從小主要跟隨母親,父親是幹部,常會調動,隻身赴任的多,遠離我們,常會十天半月才回來一天;家鄉的夏秋季台風較多,總有一、二個強的,父親是要管單位的防範抗災的,家裏就隻有靠媽媽了。有一年的一次台風很大、把房瓦給掀起了,接通知趕快轉移到堅固的平房,媽媽把我們帶離危險的房後,風夾雨狂,又在夜裏,媽媽隻有先帶弟妹到指定的安全處後,再折返回找我,我那時有13歲左右,帽子風衣被吹走了,見到一輛卡車停在路上,就急跑過去,抓住車門把手,一擰門沒鎖,就進到駕駛室安全避風。這下媽媽回頭,找不到我心急如焚,不知過了多久,當媽媽找到車的駕駛室邊時,呼喚聲傳來,我才把車窗玻璃搖下一點應著媽媽,他*的心才寬慰許多,進到駕駛室摟住了我。風還在狂吹,我和媽就在車內等到天亮。這事,母親在我的兒女,她的孫子孫女(孿生姐妹)前用焦急到讚揚的語氣講述很多次;還有講述我二、三歲的時候,隨部隊住防五指山營地時、跺到米缸裏給媽媽找了幾個小時,心急得要命等等;我才有如此記述。有許多童年的事已淡忘,有些經母親多次講才得以留意,加深記憶。兒時,中國大地經濟嚴重困難,大部分人營養不足,發票證年代,母親就學裁剪,我們及好同伴都穿由媽媽做的合身衣物。初中開始,我就住校讀書和高中幾年在外,到參加工作二十幾年跟父母很少在一起,隻是休假和過節時回家聚會,每回都感到母親的掛念的。  父親和母親退休後,回到家鄉的鎮上住,兒女們都出去外地工作和生活,平時隻有在電話裏述說,年節才回來、且來去匆忙。隻有他們兩位老人家相伴照應,年紀大了,都從舊社會到新社會,經風雨,艱苦奮鬥為生活為工作為子女,操盡心血,身體各“部件”磨損太多,補充保養都來得遲了;我們都盡力讓父母快樂。可母親於2006年3月1日在家鄉海南省秀英區東山鎮的鎮衛生院打針時,發生急烈不適,經院方盡力搶救,還是因技術、設備等條件限製,從打針到逝世不到一、二個小時,而走完了她68年的人生之路。我們幾個做兒女的都沒能及時趕上說半句話,太快了,我們無法接受,還有不可接受的:是什麽導致如此快的急劇致命因,落在我們可愛的母親身上?我們關注農村、鄉鎮的醫護條件、技術的提高,醫藥費不要高得離譜;讓鄉親們生活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之中!  母親節將到,母親雖不能親受我們孝敬了……現我們獻上中華的母親之花---萱草花(古人叫忘憂草),並借用母親節頌文來祭獻給她,感激她的哺育之恩、偉大之愛,在平凡之中所付的真情。借用以下頌揚母親的母愛文字和文章,來表達做兒女的殷切心情。獲得現在和將來人們的共鳴!  即,古有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誠摯深切、令人慷慨動容,傳誦千古、下千秋之淚。  現有描寫母愛的詩歌有冰心作的《紙船》:“……;媽媽是永恒的!孕育出的生命,喊出的第一聲----媽媽,是最純真、最感人的原始蘊蓄,無論世界上流韻著多少種語音,隻有這一聲呼喊是絕對的相同;沒有什麽樂音、沒有什麽詩歌,能比這一聲更動人。……”。  更有戈陽青先生在他的《母親》這首詩裏,將母親的崇高與偉大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母親用血肉之軀孕育了胚胎;以甘甜乳汁養育了生命;她把青春活力傳輸給了後代;卻將憔悴衰竭遺留給了自己。詩人以匠心獨具的膽識,大膽使用了“我渴望失明,讓我心中/永遠隻有那幅純荷的素描”這一神來之筆,畫龍點睛地將母親與兒女之間那種無止境的深情,刻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現實生活中,雖然人情淡薄,物欲橫流,但我們從不敢忘記對母親的思念,生怕母親的春天被盜走了,不敢正視母親的笑,揪心地怕她無止境地深情。母親,是每一位有血性的兒女都應該牽掛的、擔心的、不希望的和希望的,正是因為母親的存在,人變得善良了,博愛了,山水也變得美好了,社會也變得可愛了,祖國也越來越偉大了。母親節,我要和大家來感念!  謳歌母愛的音樂作品常唱常聽的有:《他*的吻》、《魯冰花》、《燭光裏的媽媽》、《世上隻有媽媽好》、《親愛的媽媽》、《人生的導師》、《懂你》、《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母親》等;閻維文唱的《母親》唱出:“……,媽媽給我生命給我一個家,不管走多遠、不管多富有、無論官多大、到什麽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新聞媒體、繪畫、雕塑、影視作品等展示著許多勤勞而善良母親的故事,展現了母愛是無私的並是偉大的,這也是文學和音樂的永恒主題。  母愛的名言更寓於哲理:即“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麽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啊!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它沉浸於萬物之中,充盈於天地之間。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我們才從愁緒走向高歌,從頑愚走向睿智;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曆史的延續、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啊!世界上隻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愛的母親,世界上隻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生命孕育中,母親承載的份量最重最多,就象大地和海洋一樣孕育並承載著整個生命世界。人們把大地和祖國比愉為母親,可見之偉大!快啦,母親節我焦急來和大家一起來感念!我要敞開喉肺大聲地呼喚:母親,我們永遠感念您……          再說父親節,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是在1909年,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堪市一位叫索娜拉•布魯斯•多德的夫人,在慶賀母親節的時候,感到既然有母親節,為什麽不能有一個父親節呢?因她和5個弟弟早年喪母,他們由慈父一手撫養大的。許多年過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親的忌日,總會回想起尋參加過內戰的父親含辛茹苦養家的情景、為他的6個子女獻出的愛心,令今天的“光榮母親”也望塵莫及。在拉斯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筆給州政府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呼籲建立父親節,並建議將節日定在6月5日她父親生日這天。州政府采納了她的建議,倉促間將父親節定為6月19日,即1909年6月的第3個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波堪市正式慶賀這一節日,市長宣布了父親節的文告,定這天為全州紀念日。以後其他州也慶賀父親節。在這一天,人們選擇特定的鮮花來表示對父親的敬意。人們采納了多德夫人的建議,佩戴紅玫瑰向健在的父親們表示愛戴,佩戴白玫瑰向故去的父親們表示悼念。後來在溫哥華,人們選擇了佩戴白丁香,賓夕法尼亞人用蒲公英向父親表示致意。為了使父親節規範化,各方麵強烈呼籲議會承認這個節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美國離婚率不斷上升,單親子女增多,在許多家庭中,父親的職責明顯加強了。另一方麵,女性就業人數增多,父親也必須承擔更多的家務。這種形勢下,子女對父親的依戀性不斷增強,這個節日也就逐漸向全國推廣。1972年,在各方的強烈呼籲下,尼克鬆總統正式簽署了建立父親節的議會決議。這個節日終於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下來,並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個說法是在1907年,專門有一天慶賀母親節日,2年後的1909年,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堪市一位叫索娜拉•布魯斯•多德的夫人,提出應有類似母親節的一天來向一家之長的父親表示敬意。感到既然有母親節,也要有父親節;多德夫人年幼喪母,由父親把她帶大,她非常愛自己的父親。當年,華盛頓州州長作出反應,宣布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為父親節。為了也向父親們表達敬意以取得平衡,這一提議在1916年被伍德威爾遜總統正式批準。1924年,卡爾文柯立芝總統建議把父親節作為一個全國性的節日、以便“在父親與子女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並且使父親銘記自己應盡的全部責任”。紅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認的父親節的節花。  感念:父親節在全美國作為節日確定下來比母親節經過的時間要長些。不管那種說法,這個節與母親節一樣重要和極富慶賀意義的。父親在生命孕育中付出和情感投入,雖比不上母親的親密,也不亞於;慈母嚴父,男人是土,女人是水,男人粗,女人細;父親的愛如山之重,母親的愛海之深。而且父親要承受外界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更大更重。在社會的發展史上,從母係氏族社會發展到父係氏族社會,父母的責任和主持地位互換是人類社會發展分工的必然性。父親和母親的結合,是正常家庭組合不可缺一的偉大雙體;既是下一代新生命的親體,也是第一老師。   懷念朋友是呼吸,自然而輕鬆;思念戀人是品酒,濃鬱而短促;尊愛父親卻是喝茶,綿長又深厚。好男人的標準,過了幾代還是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護妻如女,舐犢情深。雖然男人原是鐵石心腸,但隻要他當了父親,他就有一顆溫柔的心。    男人的心胸應該有多大的包容,多希望能夠放進你全部的天空,直到看見自己的脆弱我才能懂,說起來很輕鬆,做起來好沉重!  父親您是一棵大樹,春天倚著您幻想,夏天倚著您繁茂,秋天倚著您成熟,冬天倚著您沉思。  我的父親在我的心目中:是個文雅軍人,轉到地方是個好幹部、嚴於律己;嚴防而慈祥,因是海南島解放後,較早的一批兵,加入南下部隊裏,喜歡麵食及下廚,小時早餐及到周末,我們都能享受到香味可口的麵條,或煎餅、水餃之類的美食,我們也學到藝又幫了忙,有時帶我去田野的水窪中戽魚,每次都有收獲,改善生活;我們兒女在父母親周圍樂融融的;跟買來吃是有種別樣情懷的。因為爸爸和媽媽都是黨員,爸爸還是指導員,所以當時許多英雄及模範人物的學習書刊、小冊子,如《雷鋒的故事》、《人民的好縣委書記焦裕祿》、歐陽海、王傑等可以閱讀,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導;父母為我的升學操了不少心的!父母勤儉持家,使我們在無限的關愛之中長成,我們為有這樣的好父親和母親、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和這麽個年代的社會裏而感到自豪。我愛您,爸爸!不要以為我忘了您,在關鍵的時候,比如說今天,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您。祝父親節快樂!  我們現已是新一代的父親或母親了,一代一代不斷地延續、生生不息;我們的人生路是前輩的延伸和拓展、下一代的傳導;我們作出的好榜樣來感染下輩也來關愛父母。  到時慶賀父親節,少不了花,“父親之花”除玫瑰、丁香、蒲公英花獨佩外,現推薦的4花組合是:石斛蘭----代表柔中有鋼,雪鬆----代表健康長壽,玫瑰----代表親情與愛意,蘆荀草----代表強勁的生命力。很能代表美好型的父親的性格和有良好的寓意;六月正是熱情的夏季,寓意著熾熱的父愛親情和子女的熱烈祝賀。  我們慶賀母親節和父親節是作為子女的孝思表達式,是對父母偉大而無私之愛的美好弘揚;也是祖國的幸事,促進和平、和睦的長遠;也是文明社會發展的重大標誌。  今年(2006年)的母親節和父親節分別是2006年5月14日和2006年6月18日,請廣大的子女們在這兩個親情節日裏盡盡孝道。父母是偉大的,父母的愛亦是偉大的,借此機會來報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希望我們時刻重視關心和熱愛自己的父母,過好每一天、快樂每一天。讓家庭、社會更充滿親情,更美好和諧!!!最後附一些名言: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裏麵怎能不甜--(雨果) 母愛是多麽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隻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法國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日本記憶中的母親啊!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法國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印度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