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漢族做火腿,回族做牛幹巴。尋甸的牛幹巴,被列入昆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道佳肴,已被各族人民所喜愛。炒一盤牛幹巴,來一小杯白酒,對於喜歡小酌的人,日子不要太舒服。
以前傳統的牛幹巴,像火腿一樣,醃製得幹幹的一隻隻,有時太硬,需要蒸一蒸才切得動。但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昆明的大街上,有人挑著一塊塊的賣,據說是暴醃的牛幹巴,它不像傳統幹巴那麽硬,可能醃製的時間短,軟軟的,很香,但保存的時間不如傳統的那麽長。
在炒牛幹巴時,通常是放幹辣椒,花椒,大蔥,少許白糖。這樣簡單地炒一下,就是一盤最佳的下酒菜。也可以做成糖醋幹巴,一樣美味。
家裏有瓶在華人超市買的二鍋頭,用來做幹巴,讓酒香侵入牛肉,肉更香。
牛肉不洗用酒(高度酒最好,什麽二鍋頭,老白幹,伏特加等等。實在沒有,米酒也行)。花椒,鹽一起用手揉一下,把鹽和酒更充分地融入肉裏。蓋上保鮮膜,放進冰箱3天,每天翻一下。
3天後,取出用線掛上,掛在陰涼處(我掛在車庫裏),10天左右就可以吃了,我等不及,一個星期後就吃了一塊。
我不喜歡很幹的,如果溫度高,時間長可能會生黴,所以叫暴醃,意思就是快速醃製,快速吃。:) 多的話,就冷凍保存。做法實在是簡單,您有興趣的話,不妨也試試,真的好香!
另外試試牛舌頭醃的幹巴,那真的是最棒的。一定要暴醃暴曬,因為牛舌太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