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c/blog

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無名小卒,希望可以在此認識同道之人。我手寫我思,隨性就筆。
正文

瀘沽湖(第一章)

(2006-03-31 09:01:06) 下一個

為了要了解摩梭族走婚的習俗,我來到了這片人間淨土。車子從麗江出發,越過了重重山巒,碾過了柏油路、石子路和黃泥路,朝那由女神的眼淚匯聚而成的瀘沽湖前進。路程是六小時,盡是顛簸的山路。

地陪是一個年青的摩梭小夥子,穿著摩梭服裝和頭上扣著一頂寬邊帽子,為我們說著摩梭族的傳說、習俗和唱了無數的民族歌曲。我發覺雲南的少數民族都是天生的歌唱家,不溫不火的就能獻上一首又一首的好歌。還記得在麗江觀賞了宣科先生的納西古樂,裏邊有一個女成員唱的“趕豬調”堪稱一絕。

旅程上認識了幾位朋友,有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毛大姐,樣子有點像斯琴高娃,雖是已四十多了,但看起來還蠻年輕的。另外認識了一對新婚夫妻,男的叫小李,女的叫小蔣,來自廣州。大家的目標都是想看看充滿浪漫色彩的摩梭文化,他們的母係社會製度和充滿神秘曖昧的走婚習俗。

繞了不少的山頭,終於進入了瀘沽湖境地,付了進山費,車一直往下開去,繞著瀘沽湖一圈一圈的轉,就像削蘋果皮似的迂回而下。路上的風景不外是一些稀稀落落的莊稼,偶爾有幾隻黑豬跑過。這裏的豬都是“走地豬”,一身黑色的毛,體型不怎麽大,或許是常勞動的關係吧!

到了瀘沽湖山腰,地陪讓我們在唯一可以俯瞰瀘沽湖的山坡下車,當然例牌動作就是拍照了。遠遠望去,瀘沽湖的湖麵就想罩了一層霧,堪藍的湖水就如一麵鏡子,靜謐且溫柔的躺在那裏。

我們忙著拍照的當兒,不知從哪裏來了一群小孩,最大的大概隻有十二歲左右,他們穿著單薄的小棉衣,一看就知道是不足以禦寒的,小腳丫曝露在冰冷的空氣中,沒有一雙鞋子是完好的。他們手裏提著一小包的蘋果向我們兜售,細心一看,那些蘋果都不新鮮,有的已經腐爛了。他們不停的叫賣:姐姐、哥哥買蘋果吃嗎?做個好心吧!幫我買一點吧!他們的臉是那麽的純真,跟在我們的背後,隻求我們買下。地陪則叫我們別心軟,因為給一個,其他的就會蜂擁而來,那時就很難打發他們了。就在猶豫要與不要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個小孩大聲責罵一個遊客,原來那遊客沒要他的蘋果,但給了他幾毛錢,他嫌太少,就罵起人來了。我心想:他們的胃口可不小啊!

好不容易擺脫了糾纏上了車,他們還在盡最後的努力在車窗外向我們要錢,我看著他們許久不曾洗過的臉,齷齪中帶著幾許世故。車終於開動了,離開了現場,但那些小孩的乞討聲和瘦小的身影卻總是揮之不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