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些經曆過的時光,我從未提及過,也未曾夢回過,那麽自然地,沒有牽掛就是沒有,好像不曾發生過,直到看了趙薇的7億票房片《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完全又是笑看別人的熱鬧,冷不丁居然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隻不過有人總愛講,有人總想聽;我曾經以為有一些故事,永遠沒有讀者——看來還是敵不過歲月,殺豬刀砍去了豐盈與潤澤,同時添加了婆媽和嘮叨。
電影裏的趙薇又瘋又鬧,總讓一幫人沒事就高喊“青春不朽”——而我的那個年月裏,如果必須要喊口號,我想我一定會喊快讓這一切早點結束吧!我要出去——走出校園去,去幹什麽?不知道,反正廣闊天地大有作為,4年混到頭,一夜就會去“生活”。
透過電影裏那些真實而又虛假的校園、宿舍、大教室,我忽然看見了不到19歲的我自己,在那個熱烈又平靜的夏天,帶著簡單的行李,踏上了開往東北的火車——從重慶到北京,從北京到長春,從長春到哈爾濱——再倒回北京,到宜昌,沿江而上,過真正的長江三峽,回家……
我不是一個人;我就是一個人。我不是去旅遊;我就是去旅遊。
高中過半的時候,我有了一個大家定義的那種“早戀對象”——天啦,到現在我也沒用過“男朋友”這個詞,就算我眼前站著他!少年的情感算不算戀愛?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說算,我卻沒有要跟他永遠的想法打算;說不算,也有好一段時間看不見他心裏就空蕩蕩的,校園裏沒有他的身影、感覺不到他的關注就沒精打采……
我的矛盾在於,其實15歲的我喜歡的是我們班好多男生,大概我愛他們的綜合體,我更願意一大群人去郊遊去踏青,更享受一大幫人海闊天空書生意氣地縱論我們以為的江湖。事實證明,當隻有我們倆單獨相處的時候,話也變得不多,人都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如果不是我媽的過激反應,我甚至覺得這種朦朧都等不到畢業便會無疾而終。
我媽的過激反應在我現在看來完全也在情理之中,一是臨近高考並且我的成績要“優秀”過他不知好多;二是我媽還挺不喜歡他的家庭——地方太小,大家的父母都認識,雖然表麵上看來我媽是嚴格地管控著我要滅掉“早戀”的火焰,其實我覺得她才是用嶽母的專業眼光來判斷出這一出必須被滅掉。
其實不用我媽盯著,我們果然連大二都沒熬過——而這之前,天南地北也隻有一個寒暑假偷偷混在同學群中見過——那些單純的時代啊,沒有擁抱,沒有吻別,因為連牽手都沒有——假如我一定要去按照現代口水情歌裏唱的那樣想念他一下的話,我不清楚他的確切身高,不知道他的體重,記不得他的手指頭是否纖長……和其他同學一樣,我們都知道他的乒乓球打得很好,可以參加比賽,到處拿獎。
但是!當年我不是這樣現實地看待一個“戀人”的,盡管我不知道他愛吃什麽喜歡什麽顏色有沒有崇拜的偶像,但這些一點也不影響我把他作為自己那時最重要的一部分放在心上,重要的連他自己都不清楚,於是有一天麵對我的覺得他不關心我的指責大概隻是認為我在胡攪蠻纏耍小姐威風……
我們有互相贈送過什麽重要禮物嗎?好像沒有,以“戀人”的名義;我們有什麽特別的紀念日嗎?好像也沒有,跟別的同學關係真的差不多;我們有聊過我們的未來嗎?從來沒有,也就是說該說的情話也沒說,該訴的衷腸還未曾想。
或許,那時候,我要的愛情,就是一種這樣可以任由我去想象的迷茫與空蕩?然後我自己將這感情神聖化純潔化再小心地藏在心裏,每天就帶著這神聖這純潔一個人去戰鬥?我終於有些明白自己那些年的與眾不同了,真的很孤獨很無助,還要每天扮意氣風發得瑟在合適不合適的地方……
什麽叫二啊,我就是很二。
老哥都看見了還需要置頂麽?何況本身就不是為人民服務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