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6)
2014 (3)
上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當三陪:
康奈爾大學過來一個博士還沒後的訪問學者做“Living Wages “的調研,此課題多少都和我們有些關係;再加上美國好幾名有頭有麵的圈內人士口口推薦,於是敏迪就於春運高峰到來前夕出現在人潮尚未洶湧的深圳火車站和我見麵,然後同赴東莞、龍華等地。
此類國際接待工作我已經相當有經驗了,這次當然是被委以重任——不過這次很幸運,首先敏迪是個開朗的美國大妞,看上去和我差不多年齡(實際小好幾歲!);其次敏迪已經在中國農大、四川以及華東的一些農場奔波了近兩年,不僅充分準備了案頭工作,而且相當熟悉中國國情與文化,可以聽說甚至寫中文,比我們這邊好多香港同伴發音都要好。
我們周二去了事先聯係好的一家箱包廠,打算在那裏要派30份左右的問卷——在敏迪到來之前,我的主要工作當然是根據她的需求和我們的經驗設計問卷;訪談相關的管理層和部分員工代表。這是一個台企集團,大陸共有四間工廠,我們去的是差不多旗艦工廠,近三千工人,主要客戶Adidasi、Nike、Jeansports等國際戶外休閑大戶,效益一直不錯,實力一直領先,在企業社會責任這塊我個人覺得不是國內一流也是真正的行動堅持者,並且是我所了解的有真正的民選員工代表組織且一直在運營的——這類企業,我把它歸類為“普通的、主流的、正常的”企業;但是當下的國內,“不正常”的企業也不少,除了那些極端的血汗黑心工廠,其實還隱藏著一大批總是用胡溫發表施政綱領的調子來管理和領導工廠內部的企業,尤其是在長江中下遊地區。
這家台企的管理水平不錯,尤其是在CSR運動中鍛煉出來的行政部和HR,對待來自國外的機構和學者基本上都是有理有節,不便交流或不願公開的地方明確謝絕;不合適的話題也明確提出來;對待新聞媒體更是相當慎重,絕對不會出現公務員在公開場合隨口就說出的那些如“為誰服務”“你是哪家報紙”之類的大實話。問卷回收很順利,敏迪也為合作的工友準備了小禮物;跟管理層的聊天在預料中,他們的數據肯定是翔實的,比如該廠的平均工資、工時、住房食堂補助、員工流失率等,有個細節:我們訪談中凡涉及到具體數據時,該名管理人員都會記下來並告知我們“最新數據需要和HR確認”,訪談結束後拿回來一張寫有經過確認後的我們要的那些最新數據的紙條,這可真是個好習慣,可惜更多的工廠的管理層尤其是中高層都是不容置疑地告訴你用他的“經驗”判斷的得到的參數……
員工代表的訪談很有意思,他們基本上很快回應完敏迪有關生活工資的話題而更多的時間用於傾訴他們對工廠目前某些福利政策的不滿,直截了當地在我們麵前表達了他們作為員工認為的更合適或者更需要的福利政策的意見——這並非是工人們見了老外就抱怨而期望引來強烈的反響好達到目的,而是因為他們跟我太熟悉了,這兩年因為員工代表的選舉、能力建設等項目,我一直作為他們所說的“Jane老師”跟他們隔三差五地就在一起,所以他們習慣性地認為我們是來“支持並協助解決問題”的。企業管理層和員工雙邊都在努力積極地發現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問題,管理層能平靜地坐下來聽工人的投訴或者建議,工人們能通過自己選出的代表表達心聲,這是可喜的;但是,作為坐在管理層與工人中間的第三方的我,也明顯地發現:他們並沒有找到“joint finds”,因為很多雙方都坐下來談及的話題還僅僅是個話題,沒有做到"problem identification"更沒有"cause analysement"以及joint agreement,所以熱情很容易被耗在傾訴——解釋——沉默/質疑這樣一個沒有成果的圈子上而不了了之,然後雙方都會覺得茫然且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