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
當我們講起一個似乎是發生在很遙遠的年代的故事時,
總是喜歡用這個詞,事實上,這個故事並不遙遠,
它發生在前天,在昨天,或許就在今天。
那是一棵美麗的而溫柔的樹。
她的長長的枝條慣於伸入水中,
去撫動安靜的雲影和月光。
風起的時候,那些枝條就盡情搖曳起來,
好像一群活潑的孩子環繞著他們的慈母遊戲.
她是有一個孩子,不
過那不是一棵樹,也不是一隻,
而是一隻有著鵝黃色羽毛的漂亮的小鳥。
一天,小鳥說,外麵的世界是那麽美,
它要飽覽外麵世界的風光。
大樹知道鳥生下來就沒有離開過她,
但她還是讓小鳥飛走了。
於是,小鳥飛過無數的地方,
飛過無數的山川和河流。
他每看到一棵樹,
都會回憶起那溫柔的臂膀在臉龐上撫摸的感覺,
以及樹的淡淡的恬靜的呼吸。
他開始思念那棵大樹,
事實上,
這種思念從她離開樹的那一刻起就時時伴隨著他
又是一個春天。
鳥兒看到溪水裏的冰漸漸融化,
他仿佛看到了樹的柔枝上噴出幾脈綠葉,
嫩嫩的,顫巍巍地立在風中
鳥兒對自己說:不如歸去。
鳥兒低吟著,又朝著更遠的方向飛去
鳥兒幾乎每天晚上都夢到大樹
――特e是當它睡在雨夜屋的時候。
鳥兒始終不曾在另一棵樹上感到那種恬靜的、溫存的呼吸。
鳥兒感到痛苦,因為思念是痛苦的,
他帶著這種痛苦的思念,越飛越遠。
春去秋來,四季輪回,
大樹已以不再美麗,不再有光潔的外表,
而是像一件久洗的衣裳,皺巴巴的,
樹葉也不像過去那樣茂密,而稀稀拉拉的了。
樹的身軀變得很奇怪,
所有的樹枝都一個勁地向鳥兒飛走的方向傾斜,
像一個手勢,一種渴望,生命自此有了彎度。
鳥兒在“不如歸去”的低吟著向前飛著,
每一步都引他遠離大樹,
而每一步又似乎引他重新向大樹走去。
她的鵝黃的羽毛經過無數風吹雨打早已花白一片。
就這樣,鳥兒飛呀飛呀,
心中思念著美麗溫柔的樹,
口中呼喊著:“不如歸去啊,不如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