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與樓
在三明市轉火車的時候,已經沒有臥鋪車票。夜裏兩點,天空依舊滂沱的大雨,坐在三明火車
站旁邊的小旅館裏,聞著懷念的蚊香味道,看手中的兩張:三明至永定的車票,一張是硬座,
而另一張是無座。
本來打算上了火車再買臥鋪,卻再度失望。連硬座也沒有多餘,絕望之餘,想起了餐車。
從來沒有在餐車停留過。
年輕時的旅途中,每次都把餐車看作了奢侈的地方,從來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今天,餐車成了
我們最後的希望。
搖曳的暗淡的火車裏的光線,車輪在有節奏的向南前行,感覺身邊掠過八閩大地的山山水水,
是那樣的年輕,仿佛讓我回到年輕的學生時代。
於是人生第一次使用火車餐車,就在三明到永定的旅途,一碗五元的泡麵,格外的香甜。
就這樣在餐車裏睡了下來,曾經是兒時不可奢求的享受。
車過永安,漳平,龍岩,雨愈發的大起來。要了一份閩南的特色魚丸,整理一下以後的路線。
永定的客家土樓,近年來名氣漸大。去年看過一期鳳凰衛視做的關於土樓的節目,讓我不由得
想親臨為快。
福建的民居,早早的在兒時的四分錢郵票上就可經常看到。而土樓算是福建民居中特色中的特
色了。古代中原大地的百姓為了逃避戰亂,步步退縮,來到這人跡罕至荒蠻之地,落地生根,
勤勞奮鬥,開辟了今天這樣的一片家園。在早期與野獸瘟疫搏擊之後,又要麵對同樣逼上絕路
的土匪的搶掠攻擊,客家人就在山嶺之間,創建了神奇的土樓,星星之火,卻遍布閩南。看到
今天的福建人在世界各地揾食,成功者有之,艱苦者有之,都毫無怨言,仿佛發生的一切都是
冥冥中天意,離開,奮鬥,失敗或者成功,就是這樣簡單的過程,卻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縮影。
離開是無奈,需要怎樣的勇氣。曆史在劇烈的變遷,為何對於福建這塊土地,卻是不變的離開,
退讓,千百年來不曾改變,是怎樣的傷感。
盤旋在山嶺間,汽車駛向我完全陌生的地方:下洋。曾經不毛之地的下洋,因為土樓的開發,
漸漸鎮子上多起了旅館,攬客的摩托車和農用車仔細的打量著每一個外來遊客,一個猶豫的眼
神,便會有一群人圍攏上來。用摩托車的價格雇用了一輛相對安全一些的農用車,女主人雖然
不是很情願,卻也總好過沒有生意。
有時候我會想象在攬客中競爭失敗的車主的心情,應該是極度的失望吧?他們每天都要經曆過
幾次甚至幾十次這樣心情的大起大落,才能攬到一個客人呢?靜下心來,我會想起他們閑散而
又忙碌的身影,憂鬱而又閃亮的眼睛,真的需要在一個安靜的時刻,一顆安靜的心,仔細的回
想,可以感覺到深處的東西,卻無法表達出來。
從下洋繼續盤山而行,農用車發出的巨大噪音,殘忍的刻入青山綠水的寧靜之中。二十公裏的
路程,卻走了一個小時,終於看到初溪村了,村落邊散落的夢中的土樓,就靜靜的在那裏。
初溪村,多麽優美的名字。傳說中一對兄弟打獵追蹤鹿群來到這裏,看到這裏的山明水秀,從
此生根落戶。最早建立在這裏的土樓,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曆史了。小小的村落,坐落在青山綠
水之間,煞是秀氣。早年遠離的族人,雖然生根於他鄉,卻不忘從遙遠的地方捐贈錢物,修建
了通往對麵山頂的路和休憩的涼亭。在這處涼亭裏,可以俯瞰初溪村全貌,大小不一,方圓不
一的土樓,沿著溪流和山勢,錯落有致的分布,村落邊有十二生肖的石雕,據說古老的已經無
法追溯年代。
跨過溪流,踏上幾百年來客家人汲水的古老石板台階,終於可以步入夢中的土樓。
黃土與木頭修建起來的,寬大結實的土樓,最初幾乎都是方的,在歲月的考驗中,由於發現了
諸多缺點,終於漸漸的出現了後來的圓形的結構。四樓以下的外牆,幾乎沒有窗戶和煙筒,據
說是為了不給土匪留下任何的攻擊點,圓形環繞的內部空間,處處有窄小的樓梯,而大門處的
樓梯卻寬大得很,也是為了土匪來襲時可以從容的運動抵抗,整個外圍的樓牆足有一米半厚,
但是在某幾處隱蔽的地方,卻薄薄的隻有幾百厘米,原來,這裏是防止一旦土匪從大門處攻入,
可以從這薄弱之處打開通往外麵的逃生之路,不由讓我想起活死人墓中的斷龍石,固然萬夫莫
開,卻也有水路可以逃遁。
土樓的內部,往往圓中套圓,方中套方,一樓是大廳和廚房,正中間是祖堂,為全樓公共場所,
形成以中央為中心的向心力,整個土樓在建築結構上,不但美觀實用,更可以抵禦地震,台風
等等天災。幾百人住在這堅固的土樓裏,共同生活,共同抵禦,是怎樣的壯觀阿。今天的土樓,
已經略顯破敗,時代在變遷,土樓的房間也漸漸讓人感到狹小和昏暗,無法想象當年的客家人
是怎樣的利用這裏的結構和物資來抵抗土匪的侵襲,而更加令人感興趣的是,當年的那些土匪
又是住在哪裏的呢?雖然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土樓內,嫋嫋的炊煙升起,斑駁的石板地麵,有水侵蝕的痕跡。
我真的是很喜歡這種痕跡,古老而又年輕,生機勃勃。
返回了下洋,居然找到了大排擋,周圍是亂亂的小型超市和五金店,沒有路燈,所有的光亮,
來自沿途的民居。
翌日包車去了湖坑鎮,這裏雖然有一個土樓博物館,而且土樓要比初溪多得多,但開發過多,
土樓之間都有水泥柏油路相連,仿佛走在一個人工修建的大公園裏一般,不由懷念昨日的初溪
之旅。
湖坑鎮的土樓最著名的要數振成樓了,據說花了五年時間,八萬大洋(約四百萬人民幣)才修
建而成,雖然在結構上大同小異,讓我吃驚的卻是他的匾額。這“振成樓“三個大字,據說是
當地的一個秀才所書,倒也是蒼勁有力,驚奇的是,這三個大字,每一個字的代價,竟然是樓
內的一個房間,三個大字,就是三間大房,可謂一字千金。
有了昨日初溪村的震撼,湖坑的土樓已經無法讓我興奮了。但是因為特點鮮明,這裏雖然有些
人工痕跡,卻也不失為研究土樓的絕佳地點。和初溪不同,湖坑已成為來永定土樓參觀的遊客
必去之處,見諸報端網絡的介紹也不勝枚舉,曾經看到一篇略有同感的文章,在此引用,以免
去我描寫之費時。
注明:下列文字引自網絡,作者不詳。
湖坑民俗文化村作為一個開發的景點,包括了村子裏的十餘座圓樓,大大小小各具特點。直徑最小的叫如升
樓,當地人的說法是像量米的鬥大小,所以喻比。而最古老的土樓是奎聚樓,共有三進,款式猶如宮殿,原
來該樓主人祖上中過進士當過官。福裕樓臨水背山,高達七層,氣勢迫人,也許這裏住的曾是一位顯赫的人
物。最上幾層已經破敗不堪,殘舊的木板和厚厚的灰塵與樓下收音機裏傳出的流行歌曲恍如隔世之遙。振成
樓是圓樓裏最壯麗堂皇、最有代表性的。它從民國元年就開始建造了,因為交通不便,所以整整花了5年的
時間,花費了8萬光洋才得以建成。內外兩環按八卦建造。外環四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穀倉,三四層為
臥室;卦與卦之間設防火牆,建造成輻射狀八等分,每封之間設有男女浴室和豬舍。卦門打開即連成一體,
卦門封閉則自成小單元。 大廳牆壁上有不少名人和民國時期的名人名聯,其中還有當時總統黎元洪的手筆。
廳中有4根懷抱不過,兩丈餘高的花崗岩大石柱——真不知道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之中,又不可能有
機械化的情況下,是如何運來的。平時樓內居民一般都從左右兩側門出入,東方住戶走地門,西方住戶走人
門,而天門則長年關閉,要等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或者貴客來臨才啟開。現在去振成樓,裏麵已經增設了衛
生設施、客房、服務部,樓外還有大型停車場。前後左右,裏裏外外,上上下下,逛了幾遍,肚子有點餓了,
想去土樓裏麵吃點客家菜,一看菜單,嚇了一跳,貴得驚人,不禁發出“樓主不厚道”的感慨。
樓主不厚道的感慨,確實是有相當的同感。而臨別前,眼睜睜看到一輛別克SRV 倒車中撞上豐
田PRADO,又平添了幾分飛來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