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蒜腸和小肚很久了,以前還可以找人從國內帶來,現在檢查很嚴,隻好自己想辦法做。偶爾在EBAY上發現有幹小肚皮賣,趕快買來自己試驗。在網上找了很久就發現了一個做鬆仁小肚的方子(見原配方)。因為同時也做了蒜腸,為了省事,和小肚用的原料相同(不用加鬆仁,加蒜泥)。
小肚配方如下:
瘦肉1800克,肥肉200克,大蔥3-5根,鬆仁一大把(有點多,可是適量減少),香油一小碗,薑一大塊,雞精2湯匙,花椒麵4湯匙(因該用不太麻的花椒,如果用川椒要減量,否則太麻),肉桂粉一湯匙。鹽4-5湯匙。綠豆澱粉200-300克,(一定要用綠豆澱粉,成品才會有彈性,不碎。
小肚皮用涼水泡一晚上,把水擠出後,加一湯匙烈酒泡上備用。
製作方法:瘦肉和肥肉用機器打成肉漿(不過原配方是瘦肉切成小條,肥肉切成豌豆大小的丁,我是為了省事),在打的過程中要分次加入大約300-400ML 的冰水。澱粉用150 ML 的冰水溶開。大蔥用機器打成細末。
把肉、澱粉和全部輔料一並放入容器內,用手攪拌均勻,使肉漿起膠,有黏性。把肉漿灌入小肚皮裏,灌入70~80%的肉餡(千萬不能灌太滿,否則會破)。(請參考原配方的灌製方法)。用針紮幾下,放氣。用繩子紮起來,不要紮的太緊。
蒜腸用的腸衣的規格因該是36-40MM以上的。處理方法和小肚皮一樣。肉漿的配方和小肚除了將鬆仁換為蒜泥外都一樣。蒜泥的用量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自定。我是加了4頭大蒜。蒜腸也不能灌的太滿。
小肚和蒜腸灌好後,要煮熟才能吃。
用一個大鍋加水,加3湯匙鹽,煮開後把蒜腸和小肚放入,水要沒過蒜腸和小肚。然後馬上要關火為小火,切記!!!!。鍋裏的水一定不能滾開,水溫務必要保持在80-85度左右。可以不時加入一點涼水。 水溫太熱腸子就會煮爆。入鍋後每半小時左右紮針放氣一次,把腸內油水放盡。並經常翻動,以免生熟不均。鍋內的浮沫隨時清出。蒜腸煮一個小時,小肚煮到2個多小時出鍋。 實際是用熱水燙熟的。
煮好後可以用茶葉和糖熏製,我是用烤箱熏的,基本沒熏好,顏色很淺。
因為沒有加顏色,所以和國內買的顏色相差很多。而且我也沒有熏好。熏製的問題還得需要其他朋友去試驗。
原配方
鬆仁小肚是哈爾濱正陽樓名產,屬於風味產品。
原料配方:豬肉100公斤,綠豆溫澱粉25公斤,鬆子仁300克,香油3公斤,大蔥2公斤,鮮薑1公斤,味精300克,精鹽4.5公斤,花椒麵120克。
製作方法:
1.原料整理:采用二級豬肉,豬小肚皮(膀胱)。肥、瘦肉比例為,瘦肉85%,肥肉15%。將選好不帶筋、軟肥膘和肘子的肥瘦肉,切成4~5厘米長、3~4厘米寬和2~2.5厘米厚的小薄片。
2.拌餡:把肉片、澱粉和全部輔料一並放入拌餡槽內,加入適當的清水溶解拌勻,攪到餡濃稠帶粘性為止。
3.灌製:將肚皮洗淨,瀝幹水分,灌入70~80%的肉餡,用竹針縫好肚皮口,每灌3~5個將餡用手攪拌一次,以免肉餡沉澱。
4.煮熟:下鍋前用手將小肚捏均勻,防止沉澱。用水洗淨肚麵上餡湯。鍋中湯鹽的濃度為波美8~10度。水沸時入鍋,保持水溫85℃左右。入鍋後每半小時左右紮針放氣一次,把肚內油水放盡。並經常翻動,以免生熟不均。鍋內的浮沫隨時清出。煮到2個多小時出鍋。
5.熏製:熏鍋或熏鍋內糖和鋸末的比例為三比一。即3公斤糖,1公斤鋸末。將煮好的小肚裝入熏屜,間隔3~4厘米,便於熏透熏均勻。熏製6~7分鍾後出爐,冷晾後除去竹針,就為成品。
小肚皮,我用的是25-30的規格
蒜腸成品
蒜腸
蒜腸和小肚
小肚切麵
又想起在海外多年,不能給父母盡孝,慚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