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之最愛

歡迎你。彼此了解是一種難得的網絡緣分。
正文

流行時尚,灌水文章,精彩登場,圖文並茂

(2006-03-13 22:39:05) 下一個
靈靈氣按:受李大叔影響題目不起花哨點沒人看。抱歉,讓各位上當受騙了。改天登門道歉!感覺李大叔沒我這麽謙虛吧?當然,人家能言善辯,天皇老子都不怕,老蔣把他關了,放出來還是響當當一個李大叔。不過李大叔要在“秦城”監獄呆一陣子,不知道還有沒有這個架勢。不扯皮了。回歸正傳(其實寫好了之後,才加了這麽段廢話。就不連篇了,打住!) ------------- 趁實驗空擋,剛才看看幾個ID發的帖子的點擊數,真的很羨慕這裏的帖子動不動就能夠被點擊上千,上萬次。如果發文章也能夠有這麽高的引用率,我想做學問也就有動力多了:受關注啊!這裏既然是流行時尚,我就談點目前科技界流行的東西吧。要不然有mm會說我:“你是不是走錯門了”。是啊,我就怕走錯地方了,所以要跟“黨中央”保持一致嘛。 也許這裏大多數mm們不是從事理科研究(工科應用性太強,我就不多說了),做學問其實也講究時尚的。信不信?我給你來幾個具體實例吧,也算科普一點高科技知識(注:千萬別以為高科技隻是電子,電腦之類的技術而已,很多基礎研究比如化學,物理,生物等等也是屬於高科技,隻是它們一般不為大眾所能理解而已)。 先說點大家比較了解的東西。導電的東西,大家都知道金屬能夠導電,也知道塑料不導電,所以電線外麵包著塑料來保護。可是化學家就是能耐,70年代中期搞出了“導電高分子”,它可是一種塑料耶。這個塑料怎麽被發現呢?在日本的某大學裏,當時一個研究生在做一個實驗的時候,多加了某組分,結果反應出現了意外,得到一些有“金屬閃光”的東西。後來他老板到美國來開會,跟賓州大學的一個教授談起這奇怪的事情。這個賓大教授慧眼獨珠,把這個日本教授請來一起研究這個特殊的東西,同時還拉來物理係的一個教授一起研究理論問題。 他們的研究的文章發表了,可吸引眼球啊。在1977年發表,目前被“點擊”(引用)877次。這是第一片啊。可是最吸引眼球的不是這篇。還有更吸引眼球的,被引用了:“2083”,"2020","1621"等等。這個東東怎麽能夠這麽吸引眼球呢?有利可圖,名利雙收,有條件趕上的,誰不想湊熱鬧?當然了,現在這個東西已經用到商品上了,看看你們的手機屏幕,上麵就有導電高分子,隻不過非常薄的一層而已,可以導電發光。 OLED Display Samsung's prototype 40-inch OLED TV 第一有什麽好處呢?拿炸藥獎啊。這個可羨刹國人了。君不見,不時討論中國人什麽時候可以拿炸藥獎嗎?都想瘋了。可是國內那個水平,還離個百八十裏的,不容易趕上啊,更何況有人要造假。扯遠了,這個導電高分子終於獲得了千僖年的諾貝爾獎化學獎。可見世人對這個研究的重視。 搞研究可不是都是為了那個去,那要多少人拿不著要吊死啊? 再說一個超導體。估計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一點背景吧,國內也吵得厲害。當時,也就是1986年,朱經武改進了一種活動高溫超導的實驗手段。可是,就是可是。他不是首創,這個跟我們這裏的“真人獸”一樣,有點mm不會貼,貼出來了,結果是部分圖“X”,“X”,有好心人幫貼一下,結果mm的照片受到極度的讚揚。朱經武就是這個“好心人”。 好了1987年,物理炸藥獎出來了,沒朱經武什麽份,而且才兩個人分哦,要知道最多可以3個分那個獎的。記得WXC曾經有個印象很深的ID叫“擦肩而過”,真是的耶。好了,不老談那個炸藥獎了。渴望不可及的天方夜潭還是要回歸現實些。 再談一個點擊率的事情吧。還是高溫超導MgB2。就是這個題目:“Superconductivity at 39 K in magnesium diboride ”發表在:NATURE 410 (6824): 63-64 MAR 1 2001 被引用了Times Cited: 1747 次。 唐朝服裝怎麽回事呢?好像被遺忘了很多世紀。突然有一天,在那個什麽什麽會議在上海開,那些頭頭腦腦一穿,不得了,大家也來湊熱鬧,時尚啊。 這個MgB2是什麽東東呢?這跟唐裝一個命運。本來這個東東在50年代高溫超導熱的時候,已經在很多實驗室存在了。可是因為是黑臉(色),不招人喜歡,沒人搭理,被耽誤了將近半個世紀。還是小日本啊(這方麵到沒見國人科學家汗顏),不知怎麽搞的,就跟MgB2過不去。結果“一貼”打響,還是貼在Nature上的哦,而不是我們“流行時尚”,不過可以象大家保證,那裏跟我們這裏一個樣,大家也喜歡灌水。這個“1747”次怎麽回事呢?就是有這麽多人灌水回帖啊。這個能夠明白吧?當然潛水的,沒ID更多。可想而知有多少人讀這個“帖子”。 好了,到點了。不多聊了。 謝謝大家耐心聽我瞎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