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s and demons

微涼的晨露 沾濕黑禮服 石板路有霧 父在低訴 無奈的覺悟 隻能更殘酷 一切都為了 通往聖堂的路
正文

郎鹹平:剖析四川長虹

(2006-03-06 22:20:51) 下一個
 摘自郎鹹平關於風險管理的演講
  
  金光紙業最近在國內鬧得風風雨雨,工行給他幾十億元貸款,金光紙業倒閉了,他跟工行說,幫我一下吧,我們重組後你的貸款就能收回了。工行為了能把貸款收回來,到各地去做當地政府的工作,協助他重組。如在雲南幫他搞速成林,速成林對地表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那兒塊地方以後別的樹都不會長。各位你們知道金光紙業究竟在中國想幹什麽?如果你們僅從財務報表分析,根本看不出他的問題。金光紙業這個案例是我在2001年做的,我當時給《華爾街日報》的記者看過這個案例,他說,不會吧?怎麽可能呢?到了2002年的2月份,《華爾街日報》在2個月的時間裏,連續在頭版刊登文章,標題是《金光紙業的騙局》,全世界共有183家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的銀行深陷其中。可是這種事情國內很少或者是不報道的,各家銀行依然前赴後繼地給金光紙業貸款。為什麽?因為你看到的財務數據都是最好的,你到現場看他的工廠,沒有任何問題,非常好。金光紙業的根本問題是什麽?我們要深入分析這家企業的經營目標是什麽?在2002年之前,金光紙業不叫這個名字,而叫亞洲紙漿造紙公司(APP),他是印尼的一個家族——瓦加佳家族控製的。瓦加佳家族控製了三家企業,一家是亞洲紙漿造紙公司(APP),一家是金融公司,另一家是亞洲食品房地產公司。2002年之前你如果從上海虹橋機場出來,就能看到亞洲紙漿造紙公司(APP)的廣告,現在沒有了。我在研究中發現,1998年亞洲紙漿造紙公司有一筆1.8億美元的一年期無利率貸款,到2002年一直沒有還,現在倒閉了更不用還了。
  
  從這件事情,讓我產生了非常高的警覺,瓦加佳家族究竟想幹什麽?根據公開披露的數據和信息,我發現亞洲紙漿造紙公司在亞洲各地的公司,把他們的現金都轉存到印尼國際銀行——一個印尼家族控製的銀行,你們從他們的財務報表上看到的現金實際上已經轉存到了印尼國際銀行,印尼國際銀行通過銀行間的轉貸,把資金轉貸給富士國際銀行(另一家印尼家族控製的銀行,取富士的名字隻是為了迷惑客戶,以為是一家日本銀行)以及其它一些他們控股的銀行,把資金分散。這些銀行拿到亞洲紙漿造紙公司在亞洲各地的公司轉來的資金後再放貸,貸款給瓦加佳家族控製的亞洲食品房地產公司。亞洲食品房地產公司主要生產食用油,要銀行貸款是無可厚非的,他拿著貸款購買原材料,他向哪些企業購買呢?向瓦加佳家族控製的一些農業公司購買。他以什麽樣的價格購買呢?很難調查,從已知的兩筆交易中我們發現,他的購買價格是國際市場的10倍。我們現在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瓦加佳家族把亞洲紙漿造紙公司在亞洲各地的公司的現金,通過轉存、轉貸、放貸、購買原材料等方法,轉移到自己手中。你們看到的亞洲紙漿造紙公司的財務報表都是真的,很漂亮,但是現金全部都不在,已經轉到了瓦加佳家族手中。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陰謀,每隔五年就做一次,1998-2002年已經做了一次了,離現在是第三年了。瓦加佳家族控製的金融公司還發行一年期的債券,債券到期後,金融公司沒有錢兌現,再由亞洲紙漿造紙公司發行等額的債券來取代金融公司的債權,由於業務往來的關係,他們把債券賣給全球183家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的銀行,並且亞洲紙漿造紙公司為他在亞洲各地的公司的貸款提供擔保。亞洲紙漿造紙公司在亞洲各地的公司向銀行借到款後,就通過前麵說的方法把現金轉到瓦加佳家族手中。
  
  大家可能已經猜出了瓦加佳家族要怎麽做了,在2002年的一天,亞洲紙漿造紙公司在亞洲各地的公司一起全部倒閉,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的中國7家銀行,全球183家銀行的貸款、債權全部不還了。這些公司對債權銀行說,隻要再給我們一些支持,等我們債務重組後,我們一定還款,還想繼續騙。印尼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呢?美國《時代周刊》封麵曾刊登過這樣一張照片:一個印尼人麵帶微笑,手中提著一個血淋淋的人頭,這是一個國家的象征。瓦加佳家族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席卷各國的財富。你們知道為什麽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的女人要到別的國家當保姆?一個沒有法製的國家,民營經濟越發達,官商勾結越嚴重,民營企業和政府合謀席卷人民的財富。什麽是股份製?其債權就是有限責任,公司倒閉以後債權人不能向上追索,向股東追索,隻能向下追索,這樣就保護了上帝的罪人。瓦加佳家族把世界各國的錢中飽私囊,但按照國際通行的法律,這些錢是不可追索的。2002以後,瓦加佳家族把亞洲紙漿造紙公司更名為金光紙業,企圖再來一把,對於這樣的公司,你拿美國風險管理等財務報表分析軟件去分析根本無效,這些軟件在美國是有效的,因為美國公司的財務數據是真實的,經過軟件計算出的數據是可以類比的。但如果你把它用在亞洲的某些企業,如金光紙業,計算出的結果很漂亮,但它是虛假的,是騙你的。
  
  下麵進入今天的正題。我們現在來研究長虹這個案例。我想通過長虹這個案例告訴各位,現在我們的某些企業家,是如何通過複雜的資本運作來達到坑害國家、坑害中小股民、坑害銀行的目的。大家通過學習,至少可以少吃點虧,或者明白是怎麽吃虧的。長虹是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淨資產從3950萬元迅猛擴張到133億元,是“中國彩電大王”,他的股價曾達到66元,是上海A股市場的龍頭,長虹老總是倪潤峰,這說明國企一樣可以做得很好。但是長虹在2004年度卻預計虧損37個億。
  
  這時很多學者出來講話了,因為冰棍理論嘛,是傳統經濟體製不好,機製不健全等。我找了其他三家生產電視機的企業,康佳、夏華、海信,看看他們的利潤情況。在1997年倪潤峰一心為公的時候,長虹的經營淨利潤很好。今年5月20日,我請深圳賽格老總孫玉林到上海參加我的財經節目,孫玉林到賽格後,賽格起死回升,欠的幾百億都還清了。他當時講了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刻,他說,國企老總隻要有良心,沒有做不好的。長虹失去領導地位,全麵下滑,為什麽?是因為國內家電行業效益整體下滑嗎?不是。是長虹的產品質量不好嗎?長虹產品質量多次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表彰;長虹多次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長虹環保電池—”全國環保電池產品質量公證十佳品牌”稱號;長虹掌握多項核心技術,生產規模大,單位成本低;2004年,長虹空調勇奪中國空調市場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度第一品牌;2004年,長虹成為“消費者首選知名放心品牌”。不是。是長虹的售後服務不好嗎?1999年,長虹率先將彩電保修期延至5年,並推出空調“四免服務”;2001年,長虹為全國十大家電售後服務消費者滿意品牌前三甲之列;長虹保持“全國先進服務單位”稱號逾10年。不是。是長虹的產品價格高嗎?長虹多次領導行業價格調整,致力為消費者提供了最優惠合理的價格;消費者普遍反映長虹產品性能價格比高於其他產品;2003年,消費者調查表明“買長虹彩電值”。不是。是長虹的品牌不行嗎?2004年中國市場中外家電品牌影響力50強排行榜,長虹排名第二;2004年,長虹品牌價值以高達330.73億元;長虹連續多年保持國家“馳名商標”。也不是。那究竟是什麽呢?我研究發現是長虹管理層的決策失誤和高層管理者的私心作祟。我可以坦率地告訴各位,中國商業銀行壞賬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貸款企業高層管理者的私心作祟。你搞銀行風險管理,就一定要知道貸款企業高層管理者在想什麽。企業高層管理者的私心做祟為什麽在美國、歐洲可以得到控製呢?因為美國有著你根本不可以想象的嚴刑峻法,而我們沒有,就是有也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長虹決策失誤一——多元化戰略之敗
  
  全國彩電行業的平均ROA(總資產回報率)是2.46%,空調行業的平均ROA是3.30%,而長虹多元化經營整合後的ROA是0.68%,根本沒有協同效應。長虹多年的多元化經營對業務收入沒有什麽貢獻。長虹還是以電視、空調為主,多元化經營沒有取得成功。根據我的研究,國企多元化經營的成功率隻有5%,截至到2004年底,國企多元化經營浪費的錢遠遠超過銀行的壞賬!如果國務院領導當年聽我一句話,不準國企經營非主營業務,搞多元化經營,今天我們銀行就沒有這麽嚴重的壞賬問題了。長虹總費用占總收入比例不斷上升。我研究發現,當國企擴張的時候,都有成本失控、資產素質下降、銀行風險增加的情況。用一個指標表示,就是企業總費用/總收入不斷上升。你們做銀行風險管理的人,一定要密切監視企業總費用/總收入這個指標的變化情況,如果你發現一家企業這個指標不斷上升,說明這家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倒閉的幾率上升。在我研究的案例中,隻有中興通信、諾基亞兩家企業這項指標維持穩定。
  
  長虹決策失誤二——資源管理之誤
  
  倪潤峰曾經說:“三到五年之後,中國市場上真正存活的彩電企業頂多還有三到五家。”這句話是正確的。大家知道彩管是彩電的核心,占彩電成本的70%。1998年倪潤峰挑起彩管大戰,長虹與國內八大彩管廠簽定了壟斷供貨協議,將國產76%的21英寸、63%的25英寸和幾乎所有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大屏幕的彩管共計300萬隻收歸長虹,他希望通過壟斷彩管,讓別的彩電生產企業倒閉。倪潤峰明明知道彩電行業是寡頭壟斷而不是獨家壟斷,他為什麽要獨家壟斷?他能夠做到嗎?在長虹的壓迫下,其他彩電生產企業為了生存,采取了兩個辦法。第一,通過遊說國務院信息產業部、對外經濟貿易部,使原先廣東存在的大量走私彩管合法化;第二,通過關係偷偷購買八大彩管廠倉庫中存放的已經屬於長虹的彩管。結果是長虹囤積彩管,存貨急劇上升,反受其害。
  
  長虹決策失誤三——營銷機製之錯
  
  作為長虹這樣的大企業,認識不到代理的重要性。如諾基亞,他不可能把所有型號的手機都給一家代理商代理,如果代理商跑了怎麽辦?所以他一般給一個代理商隻代理一個型號手機。長虹不是這樣的,他把30%的代理權給了鄭百文。鄭百文是怎麽辦的呢?由建行開出承兌匯票給長虹,長虹收到匯票後出貨。因為過分依賴鄭百文,長虹營銷風險過於集中,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鄭百文受衝擊,1998年鄭百文倒閉,長虹銷售受到極大影響。
  
  長虹管理層決策失誤使長虹走下輝煌的神台。而倪潤峰的私心作祟,卻讓長虹深陷泥潭,難以翻身。倪潤峰想幹什麽?他想MBO,管理層收購。他的念頭從何而來?是從TCL的李東生那裏。1997年李東生與惠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放權經營協議,MBO成功後李東生的身價將達到12億元。我在講座的時候常常問大家,你們哪一個人能比通用的韋爾奇偉大?沒有一個人敢舉手。韋爾奇做了20年的通用CEO,在他的努力下,通用的銷售額從他接手時的300億美元提升到他退休時的5000億美元,是中國GPD的1/3。這麽偉大的企業家,退休的時候帶走了通用多少錢,比李東生少多了。TCL不到通用的萬分之一,李東生憑什麽拿這麽多的錢?這種不公正一定會導致社會道德體係瓦解,到最後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想走捷徑。李東生拿了12個億,倪潤峰的長虹比李東生的TCL大多了,他心裏怎麽可能平衡呢?這種攀比、唯我獨大的心態是使很多企業走向崩潰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以為我一直是在保護國有資產,你們隻說對了部分,這群踐踏國企資產的職業經理人將來一定會踐踏民營資產,可怕的是這些人還處於我國經濟實力的主體狀態。
  
  現在我們來看看倪潤峰的情況。倪潤峰隻有20萬年薪和26408股長虹股票,與李東生12億相比是小巫見大巫。1997年倪潤峰已53歲,還有7年就要退休,那時花了自己一生心血的長虹不再由自己控製,財富、地位全空,倪潤峰不得不為自己打算。攀比使高尚的情操腐朽,利己之心因此而生。倪潤峰開始考慮長虹民營化計劃,要搞MBO了。倪潤峰說:“目前政策很明確,因為彩電是競爭性產品,未來國有股會逐步釋出,讓長虹成為民營企業。”我不同意他的觀點。以前我們常說,壟斷性行業收回國有,競爭性行業國有退出。我的觀點是,國有企業不但應該經營壟斷性行業,而且應該留在競爭性行業和民營企業一起競爭。倪潤峰說:“管理層持股長虹還談不上,我們沒有別人幸運”。倪潤峰的MBO是如何籌備的呢?我歸納了一下,第一步是儲備能量,伺機計提;第二步是轉移資產;第三步是尋找資本運作夥伴。長虹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所有手法齊備,找起來很不容易,你們把長虹這個案例琢磨透,對提高你們的風險防範能力會有很大幫助。
  
  第一步,儲備能量,伺機計提。第一,關於存貨。長虹的存貨在1997年彩管大戰的時候增加是不足為奇的,1997年之後存貨沒有下降還有上升趨勢。大家都知道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但問題是長-虹的存貨跌價準備是不變的。你看到一家企業的存貨上升,但是存貨跌價準備卻不變,為什麽企業不按照程序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你就要明白,這家企業管理層有私心作祟,導致銀行債權風險升高。第二,關於應收帳款。1998年彩管大戰的時候,長虹的應收帳款增加是正常的,但是1998以後應收帳款不跌反升。對於應收帳款,大家知道有一些根本就是收不回來的,因為現在我們的社會信用下降,一些地方不用現金根本不能交易,你到山西煤礦拉煤,不給現金他就不給你煤。而長虹沒有按照程序計提壞賬準備。第三,關於短期投資。從2000年開始,長虹搞了一個高達10億的代客理財,代客理財應該計提跌價準備,但是長虹沒有按照程序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對於不計提應收帳款跌價準備,長虹的解釋是,這些應收帳款都在1年之內,根據經驗都可以在第二年收回。根據長虹的報表,我們發現他2000年有99.92%的一年期應收帳款,2001年有99.80%,2002年有99.76%都不計提,而這些應收帳款從來沒有收回來過。長虹為什麽要儲備這麽多的可計提資產呢?我認為隻有一個結論:倪潤峰是想等到MBO時機成熟,一起計提,使長虹成本上升,造成企業虧損假象,股價下跌,企業淨資產下降,他可以低價收購。
  
  第二步,轉移資產。就算倪潤峰可以低價收購長虹,但他沒有那麽多的錢。怎麽辦?隻有兩個辦法,從國家掏錢和從股民騙錢。對於倪潤峰轉移資產的手法,大家要掌握,因為轉移資產會使銀行風險大幅上升。我曾經問四川省委領導,倪潤峰這麽幹,你們怎麽不槍斃他?他們說,不能槍斃他,長虹的資產從他上台的3950萬,到他退休的時候已經達到了218億,倪潤峰還是有貢獻的。倪潤峰是不是真的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了呢?我一會兒再說,我先說說他的吸金大法。
  
  倪氏吸金大法第一式——虛實難辨,敵友難分。長虹的這些應收帳款都是誰的呢?我們發現都是APEX的。倪潤峰曾經在2000年下台過一次,在2001年上台後,長虹迅速開拓海外市場,合作對象是美國一家名叫APEX的華人公司。APEX的創辦人叫季龍粉,為什麽叫季龍粉呢?因為他父親愛吃龍口粉絲,所以給兒子起名為季龍粉。我這樣講是有根據的,這是季龍粉的律師告訴我的。APEX是這樣發跡的:2000年3月,APEX把從中國弄來的DVD放進了美國的電信城,美國電信城是賣廉價產品的地方;2001年APEX的DVD進了沃爾瑪,2002年超過了索尼成為美國第一大DVD供應商;2002年底成為美國彩電的第五大供應商。美國時代周刊在2002年載文稱,季龍粉是下一代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十五個商人之一。為什麽APEX能成為超過索尼的美國第一大DVD供應商?因為APEX的DVD隻賣60美元一台,這麽便宜,這怎麽可能呢?這裏麵一定有問題。2002年長虹出口額7.6億美元,其中APEX就欠了7億美元;2003年長虹出口額8億美元,APEX欠了6億美元。我發現APEX主要通過小額交易建立信譽,然後采用賒賬的方式進行大額貿易,以後就不還錢。他拖欠新科集團DVD貨款,拖欠宏圖高科DVD貨款2.15億人民幣,拖欠天大天財DVD貨款3562萬元,拖欠中國五礦貨款2200萬美元。倪潤峰這樣聰明的人為什麽要和季龍粉這樣劣跡斑斑的人合作呢?2001年6月18日,長虹海外營銷部部長施正平說:”這兩年我們沒有與APEX把業務做起來,就是因為不願墊資。這樣做風險太大,後果不堪設想。…(APEX)一旦停止運轉,應收帳款能否收回就很難說了。”
  
  僅僅過了一個月,長虹的態度就做了180°的大轉彎,2001年7月16日,長虹高調和APEX合作。在長虹和APEX合作期間,長虹的兩位海外項目負責人多次叫停向APEX發貨,但每次季龍粉都能成功讓長虹發貨。為什麽APEX有這麽高的應收帳款,存在這麽高的風險,倪潤峰還要和季龍粉合作?為什麽長虹隻跟APEX一家合作?就連中國駐洛杉磯領事館的一名官員都問,長虹這麽大的交易量,他們怎麽在美國連個常設的辦事機構都沒有?季龍粉長期不還款,總得有一個說法吧。季龍粉稱長虹電視機有質量問題,所以不還款。質量有問題,你可以退貨嗎,季龍粉沒有退貨,把長虹電視機都賣了。是不是APEX沒有錢還款呢?我發現APEX網站上稱APEX在2002年、2003年收入共達10億美元,APEX以三億港元現金受讓香港上市公司中華數據廣播大股東54.06%的股份。據有關知情人的消息,倪潤峰在退隱期間曾到美國訪問,複出後就與APEX簽下合作協議,安排自己的女兒或倪銊在APEX公司擔任董事。倪銊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他今年48歲,為中華數據廣播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具有多年從事財務管理工作之經驗,曾在中美合資天津奧的斯電梯公司任職,於2001年加入天津天財網絡軟件有限公司任財務部經理,持有天津財經學院會計學學士學位。據媒體人士稱,當年倪潤峰和季龍粉認識,就是倪銊搭的橋。
  
  倪氏吸金大法第二式——袖裏乾坤,暗渡陳倉。就是把大批資金投資於子公司,然後通過子公司把資金轉走。子公司因為對其資料公布的要求沒有上市公司嚴格,隱蔽性高,就成了一些人轉移資金的好地方。倪潤峰通過應收賬款,巧妙地將貨款轉移至子公司,再利用子公司隱蔽性好的特點進一步將資金轉走,最後銀行債權追索無門。長虹來自子公司的應收帳款不斷上升。我們現在研究長虹的一家子公司——長虹新藝。因為長虹新藝被注銷,就有清算報告,長虹的一切藏汙納垢就被我挖掘出來了。長虹投資1個億,清算報告顯示實收資本8000萬,還有2000萬去向不明!清算報告指出:長虹新藝的實物資產、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的所有權全部轉移給四川長虹,聽起來很感動啊!象這種感動的話一定有問題。清算報告指出:長虹新藝的所有實物資產、貨幣資金、存貨以及固定資產共計1600萬。長虹向長虹新藝投資1個億,長虹新藝實際收到8000萬,長虹新藝拿著這8000萬去購買固定資產,或者變成存貨、貨幣資產,總共隻有1600萬,6400萬資本金去向不明!長虹向長虹新藝投資1個億,損失了8400萬。從清算報告中我們看到,長虹新藝有8000萬的應收帳款,但長虹2003年報中,在關聯方應收應付款餘額項中指明:長虹對長虹新藝無應付帳款。這表明長虹新藝的8000萬應收帳款不來自長虹而來自於第三者,那麽這8000萬貨款到底去哪裏了呢?我們不知道。這隻是長虹的一家子公司的情況,長虹有上百家子公司,長虹資產流失情況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的多。大量的銀行貸款、貨幣現金就是通過這些子公司以應收帳款的形式,轉移到第三者手中,然後再把子公司倒閉,對此我們各位要高度警惕。
  
  倪氏吸金大法第三式——天下為盟,互惠互利。我們發現2004年以前長虹委托理財高達36.5個億。但他經營性的現金流從2002年6月後卻是負的。在經營性現金流是負的的情況下,長虹還要拿出36.5個億去做代客理財,很不正常,這裏麵一定有貓膩。委托理財的回扣一般是1%左右,36.5個億可以拿到約4000萬的回扣,還可以有8-10%的投資收益,這對於倪潤峰有什麽不好,好極了!委托理財可以動用本金,但在多筆委托理財中,長虹均不急於收回本金,而且這些委托理財都在季報公布的前一個星期一起到期,一到期長虹就續約,讓證券公司長期占用該筆資金。受托為長虹理財的證券公司中,南方證券和漢唐證券均涉嫌挪用客戶資金被相關部門調查。這些證券公司是怎麽做的呢?他們在到期前買入長虹股票,等到期了,8-10%的收益就成為投資收益,投資收益合並會計報表計算,在長虹本期的季報上,投資收益大幅上升,公布業績後股價上升,證券公司套現離場,然後把股票收益和長虹分成。這真是一舉多得,妙!妙!妙!
  
  倪潤峰現在已經從國有資產和股票市場圈了大量的錢,為MBO做了充足的準備,他原來計劃於2002年6月成立由管理層擁有或者由員工持股的新公司,政府有關部門對上市公司的國有股轉讓叫停,計劃失敗,倪潤峰隻好另尋出路,找一個強有力且可靠的資本運作平台幫他運作。2004年以前的資本運作方式是:上市公司把一些爛資產剝離出來,從外麵找了一個有概念的資產,比如北大正方、清華紫光等注入,把股價大幅拉升,到了最高點所有內部人套現離場,股民對此深惡痛絕,而且這種事情幹多了,股民都熟悉了,不上你的當了,這是中國股市衰退的真正原因。現在的資本運作方式是:上市公司的內部人勾結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中的不法分子,利用前麵說的倪氏吸金大法,坑騙國家和股民的錢。這種新型的資本運作方式對銀行的殺傷力要遠遠大於傳統的資本運作方式,你們是我培訓的第一批銀行人員,要熟悉這種新型的資本運作方式,決不能上他們的當啊!既然伊利股份找的是金信係,倪潤峰也找金信係。“係”這個字是我發明的,就是大的利益集團,我在2002年批評德隆的時候,就把德隆稱為德隆係。我把金信係給你們詳細介紹一下,因為你們遲早要碰到他。大家看到金信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個股東叫“朝華科技”,我請在座的每位把“朝華科技”四個字牢牢地記在腦海中。大家注意金信信托控製著博時基金。我們看一下長虹和金信係的昔日情緣。我們發現從2002年以來,入場的基金全部都是金信係的基金,但這時長虹的股價卻是下降的,難道是金信係的財技大不如前了嗎?不是,我告訴各位,以前上市公司坑騙股民的錢靠的是拉升股價,現在則靠的是打壓股價。金信係下的博時基金成為市場最主要的做空力量,它旗下管理的基金總出現在眾多暴跌股票的十大股東當中,如:銅都銅業、西山煤電、華聯超市、揚子石化、齊魯石化、上海能源、中遠航運、煤氣化、山西焦化、福星科技等。你們不要給這些上市公司貸款,貸款肯定血本無歸。兩年內導演了三個MBO,手法都是相同的,即打壓股價,企業管理層低價收購。
  
  金信係倪潤峰的如意算盤是,儲備大量的可計提資產,通過倪氏三個吸金大法儲備大量資金,合作夥伴金信係購入長虹股份,隻等MBO時機成熟,一起計提,造成虧損假象,打壓股價,然後倪潤峰就低價收購長虹。但很不幸的是,倪潤峰於2004年7月下台,趙勇接任。”龍口粉絲”也被逮捕,倪潤峰功虧一簣,應了一句話,長使英雄淚滿襟。各位要明白,你們接觸的放貸對象都比我們聰明,他們做這種事情的原則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常常是拍腦袋辦事,要一步到位,他們卻是精心設計,周密策劃,經過5-10年的長期盤算,一步一個腳印走到現在,決不會拍腦袋辦事。倪潤峰準備了這麽久,花了這麽多的心計,豈可讓它功虧一簣?你們認為倪潤峰倒台了,這一切都會結束了嗎?金信係會善罷甘休嗎?我幹脆明說了吧,綿陽市在挑選趙勇的時候,這些利益集團會不參與嗎?他們會把長虹交給一個他們不能控製的人的手中嗎?這才是真正的悲劇!中國的有識之士呼盼了200年的國家強盛,但每個人都是默默以終,好不容易盼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的漢唐盛世。但這種盛世是有代價的,會遭到叮咬,形成一個個膿包,在它變成粉紅色即將要破的時候往往是最美麗的,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社會問題!你們已經感覺到這種情況的發生了,你們誰敢讓你們的寶貝女兒在晚上10點以後一個人回家?這一切都是由於我們的民族性和文化造成的。今天的中國社會是一個轉折點,如果我們走得好的話,我們可以延續漢唐盛世,擺脫4000年來上帝對中華民族的詛咒;走得不好的話,20年以後,你給你的寶貝女兒寫信,會象印尼、菲律賓的父母對他們的女兒那樣寫信:寶貝女兒,你在別的國家做保姆的日子還好嗎?
  
  有些人說,長虹的總資產從2000年底的166億上升到2004-年6月的218億,倪潤峰的複出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有貢獻的。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我們來看看倪潤峰對長虹的貢獻究竟在哪裏?在2004年6月長虹的218億總資產中,應收帳款和存貨這兩個虛的東西合計139億,占了總資產的63%,固定資產隻有32億,就是說,長虹真正能夠看到的東西隻有32.2億,和2000年12月的31.7億相比隻增長了5000萬。對此,我們的學者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冰棍理論”,說這一切都不是倪潤峰的錯,而是體製的問題,是國家的錯,倪潤峰這樣做是應該的,讓長虹起死回生的唯一辦法,就是把長 虹送給倪潤峰,這就是所謂的二次產權改革。我們這個社會還有沒有起碼的道德和良心!國企效益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國企老總處心積慮地把企業做壞,然後賤價收購,而且還是用國家和中小股民的錢。為了怕秋後算帳-,這些人是最反對的,天天講民主、自由的就是這些人。我們曾經認為國有企業是很大的包袱,如福利分房、勞保等,地方政府想增進政府績效,一般采取民營化的方法,甩掉國企的包袱。作為民營企業家,他本人沒有什麽錯,為了追逐利潤,他拿到國企後的必然選擇,大部分如此,當然也有好的,就是賤價買斷工齡,拆毀工廠,蓋房地產,因為這樣來錢最快。這些被賤價買斷工齡的工人被推向社會,他們不斷聚眾鬧事,這就是我們改革的代價,要由失去國企的地方政府和在座的各位來承擔。而改革的成果被少數利益團體把持,他們能夠收買地方政府,收買司法機關,收買專家學者,把這一切完全合法化,並美之名曰:冰棍理論。這就是我一年來所反對的。可悲的是,到今天為止還隻是我一個人在大聲呼籲。
  
  我今天講的這些新型的資本運作方法,不是我郎鹹平的獨創,而是倪潤峰、趙勇、金信係的獨創,我隻不過把它係統化、明確化罷了,說出來而已。2004年7月,倪潤峰卸任四川長虹集團公司和股份公司領導職務,由41歲的趙勇接任長虹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04年12月,長虹在美國最大的進口商APEX公司董事長季龍粉在深圳被中國警方逮捕,中國讓他還長虹的錢,他說沒錢,中國就把季龍粉押往美國,讓他把APEX下屬公司的股權無償轉讓給長虹。長虹的管理層沒有國際化的經驗,不知道國際司法的慣例,找律師都不會找。你知道長虹打這種國際官司在哪兒找的律師?在成都,律師不會講英文。成都律師就找到了深圳律師,深圳律師又找到了上海律師,上海律師又找到了洛衫磯律師,洛衫磯律師又找了紐約律師,在起訴書中光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名字就占了3頁,長虹僅律師費就花了600萬美元,這就是國企的腐敗。
  
  我們來看看趙勇。我問在座的各位,你們說,趙勇可能是一個跟金信係無關的人嗎?在趙勇的手中,長虹會重生還是沒落?我告訴你們,年輕人要使壞的話更狠,年紀大的人還有黨性,還有點不好意思,年輕人什麽都不怵。趙勇上任後馬上燒了三把火,分別是現金流、甩掉包袱、邁向未來。第一把火——現金流。解決現金流的問題,確保資金鏈穩定。第二把火——甩掉包袱。趙勇共計提了37億的壞賬準備。他為什麽在這個時候計提?我對他產生了警覺。趙勇說:”我不象倪潤峰、張瑞敏,我永遠不會被郎鹹平抓到的,我做得最正派”。我在上海做節目的時候,除了王石外,誰都不敢來。我打電話給柳傳誌,讓他到上海來,柳傳誌聽了嚇得要死,說:”有什麽事情啊?哎呀,我就別去啦,你千萬別講我的事情”。你們知道我是從來不怕壓力的,你不來我照講,你來了,我還客氣一點。我打電話讓李東生來,他不來,他的董事長秘書打電話過來,說:”哎,老師,我是私下裏給你打電話的,李總不知道的,我來好不好啊?”我說:”你來好埃”她說:”我來是代表我個人,李總不知道我來。”我對她客氣極了,我這個人的風度還是可以的。第三把火——邁向未來。我們這位趙勇同學壯士斷臂,毅然前行,邁向未來。我上午讓大家牢牢記住朝華科技,你們記住沒有?大家發現長虹與朝華科技的五家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長虹將由傳統家電向信息家電、IT轉型。一家國企要做如此之轉型,其中一定有貓膩。朝華科技不是金信係的公司嗎?看來昔日情緣並沒有斷。趙勇說:“長虹要由過去的產—供—銷的計劃式流程向銷—產—供的市場化流程轉變,逐步朝著獨立子公司的方向發展。通過建立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實力,最終實現產權改革”。長虹那麽多部門為什麽不叫事業部而叫子公司呢?用趙勇本人的話說,“就是為各個業務單元預留了體製改革的可能”。你們是不是有這樣一種感覺,倪潤峰和趙勇是同一個人,他們都是一步步照著既定的程序向MBO走。走到今天我這樣的地步,沒有膽量是不行的。你們在座的各位都是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妻兒嗷嗷待哺。你們知道我走到這步的致勝方針是什麽嗎?你們培訓中心趙副主任在路上接我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說“看你講話,不覺得你是一個教授,而覺得你是一個英雄”。我有一個特性是其他教授沒有的,我不怕死。一個教授如果不怕死,是非常可怕的。我夫人說,我這個人的優點和缺點一樣突出,我有鋼鐵般的意誌,鬥爭不懈,和夫人吵架也是鬥爭不懈,所以我的婚姻都不幸福。
  
  下麵我們看看長虹朝華的股權結構圖:長虹朝華有一個股東叫新公司管理層,占10%的股份,他沒出一分錢,他所需資金將以新設公司對管理團隊的年度經營獎勵和公司設立初期的10%的協議股權所得分紅逐年出資到位,真是莫名其妙。大家看看朝華科技有什麽背景。我要告訴大家,朝華第一大股東四川立信的老總是趙勇清華大學的同班同學。朝華科技的每股收益並不好,2004年半年報顯示,朝華科技當期實現淨利497萬元,而扣除非經常損益後,淨虧損1993萬元,這麽差的一個企業,長虹為什麽要和他合作呢?原來是長虹朝華成立後,朝華科技將把上海朝華科技中的所有不賺錢的分銷業務和相關資產剝離到長虹朝華中。上海朝華的股權結構是什麽呢?我們就像福爾摩斯的偵探一樣,一步步抽絲撥繭,看看究竟。我們看到上海朝華的股東有四個,朝華集團、四川立信、祝劍秋和李磊,大家猜猜這兩個管理層控股多少?有人可能已經猜出來了,和長虹朝華的新公司管理層是一樣的,也是10%。這個股權結構圖和長虹朝華是不是一摸一樣的。趙勇這個人沒有什麽創建,搞得太象了,讓我抓到了,水平還是不行。祝劍秋在短短兩年半內,成功地由5%股權增持至11.77%。我們發現朝華科技的控股股東是四川立信,他用低價轉讓了500萬股給上海一家叫上海可欣貿易有限公司的企業,他為什麽要低價轉讓呢?我們發現,原來這家公司的大股東就是祝劍秋。我們現在明白了,四川立信就是通過損害中小股民利益的方法,讓合作者祝劍秋賺一筆。所以,我相信同樣的事情也一定會發生在趙勇身上,因為四川立信的老總是趙勇的同班同學嘛,他們一定會把長虹的法人股賤價賣給上海的另一家公司,名字我現在還不知道,你們會發現這家公司的大老板一定是趙勇,按照趙勇同學的智慧,他也會控股90%。趙勇在上個星期竟然對外宣布,長虹朝華要搞MBO試點。記者把這個情況告訴我,我說,他會這麽露骨嗎?趙勇通過人告訴我,他是有背景的。我說,我去年沒有背景的時候,我都不怕,何況現在。趙勇對外又宣布,長虹不是搞MBO,是管理層試點收購。下一步金信係會不會協助朝華科技收購長虹股份呢?肯定會,這是我的預測。長虹的案例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利用中小股民的錢來迫害中小股民,他們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運用新型的資金運作手法,打壓股價,套取掠奪國有資產,當然也包括銀行的債權。你們給這些國企的貸款,他們通過轉移資產到子公司,然後再轉移到一個不知名的公司,最後回流到這些國企老總的手中,就像我一開始講的印尼金光紙業一樣,把資金轉移到大股東手中,然後讓企業破產倒閉,銀行貸款血本全無。你們聽了以後有什麽感覺?就像這樣他輕輕地走了,沒有帶走一片雲彩。你們覺得象不象一本小說啊?這樣一本精心撰寫的小說竟然存在於我們的現實社會中!你們不覺得我是在講一個我自己虛構的故事嗎?但非常不幸的是,這個故事是真實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