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莫斯科漢學現狀的分析及前景預測
(2006-03-18 14:27:35)
下一個
對莫斯科漢學現狀的分析及前景預測
關鍵詞:層次;特點;成果及原因;問題及建議
摘要:本文就莫斯科的漢學曆史背景,現實情況,顯著特點,成果及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簡明扼要建議。以求推動向更高程度發展。
多年來, 俄羅斯(包括自前蘇聯起始)逐漸形成了以莫斯科、聖-彼得堡、遠東大學三個區域性漢語中心。莫斯科市的漢學是——不同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廣泛密切、必不可免的同中國現實交往之需,又不同於聖-彼得堡緊臨歐洲地區的中華文化影響之遙,這裏是俄羅斯的心髒,在文化、經濟、政治上均堪稱一絕,大有國中之國之稱。因而,必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前瞻性, 是俄羅斯漢學的主要核心。筆者僅針對其近21世紀以來的具體、現實情況和問題, 拙筆成文提供專家學者參考指正,並力求對即將誕生的《 莫斯科孔子學院 》引入前期論證 。(本文夏日文稿已經在2005年8月17日,在中國北京拜訪“國家漢辦”交流處王魯新處長、孫誌超先生《現為師資處處長助理》之際麵呈)。
一.莫斯科漢學的層次:
1. 研究弘揚中華文明層麵:
該層麵主要由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 (建所於1966年) ,東方研究所(建所於1918年)等科研單位組成。這個層麵的主要功能, 在於吸取中華文化之精華在俄推廣弘揚。而且這些科研單位均已開門辦學多年。自低到高的進行漢語普及提高,具備俄羅斯國家科學教育部認可的漢語培訓中心資格。俄羅斯漢學界研究的對象絕不僅僅是漢語的語言問題,而是一係列課題,其中包括中國正在進行的令人深思的經濟改革、當代中國社會和諧的政治發展及科學技術成就,以及中華民族友好和平的對外關係,五千年豐富多彩華夏文明的延續。
俄羅斯漢學界在研究中國曆史時,特別注意深入研究中國悠久的文明發展曆史和對全人類都有重大意義的中國文化遺產。因此近幾年來, 在政治領域,大量出版了鄧小平、江澤民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書籍, 翻譯出版了《我的父親鄧小平》,並由作者親自當麵贈予B. 普京總統。還出版撰寫了眾多關於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理論著作:如《中國在文明中對話》(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主席、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米.季塔連科院士七十壽辰文集 - 2004年出版發行),《中國和俄羅斯在二十一世紀》(齊赫文斯基院士: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名譽主席、資深望重漢學家 -2002年出版發行)。從各個角度,向俄羅斯深入介紹中國的巨變和前景。其研究機構內的學者,百分之七十以上可以閱讀漢語,曾經多次訪華,與中國各研究機構和大學有著甚至多於同俄羅斯本國的緊密聯係。這些學者的漢語水平,對華視角都較為超前。在經濟領域,撰寫出版了《中國私營企業》。在法學領域,翻譯出版了《鹽鐵論》、《大明律》。在文史領域,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司馬遷的《史記》,闡述李白詩境,李清照詩詞, 當代著名文人王蒙的專著均不斷翻譯出版。 在道德文明領域, 阿. 盧基揚諾夫教授全文翻譯的《易經》, 在2005年5月出版上市。阿.貝列諾莫夫 — 嵇遼拉教授所編譯的《四書》,普京總統曾在2004年10月訪華時作為“國禮”麵贈胡錦濤主席。縱觀曆史, 從上個世紀的20年代到40年代,蘇聯漢學家為在蘇聯國內介紹中國的曆史與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瓦西裏•阿列克謝耶夫院士編寫了一係列介紹中國古典詩歌和戲劇的著作。許多研究人員和翻譯家發表了許多關於中國古典和現代文學、中國曆史以及漢語語音、語法等方麵的作品。衛國戰爭結束後,從1948年到1958年,蘇聯學者和翻譯家將許多中國古典和現代文學作品介紹給本國讀者。這一時期共出版了2000多部中國的長短篇小說和哲學著作的俄文版本,其中包括後來再版約60次的4卷本《魯迅文集》,中國傑出詩人屈原、李白、王維等人的詩集也被譯成俄文出版。當前, 遠東研究所已經開始積極著手編纂歐洲第一部俄語版的中華文明百科全書大辭典,中國古代哲理《五經》浩大的係統工程也列入編輯出版發行計劃——我國駐俄羅斯聯邦特命全權大使劉古昌和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上院)主席米羅諾夫•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先生將為該書撰寫引言。俄語版的百科全書大辭典將有三十多頁,專門論述 —— 中國共產黨在五千多年來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創建的顯著成果。
2. 漢語推廣提高層麵:
在莫斯科的漢語教學主要由“莫大”亞非學院,國際關係學院,人民友誼大學,校際係—漢語中心,實用東方學學院, 語言大學,人文大學,等全日製國立和全日製私立專業語言大學所組成。此為該層麵第一平台。國立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亞非學院是俄羅斯聯邦培養高級東方學專家的一個主要教育機構。研究中國是“亞非學院”的重要活動方向之一,早在1956年,這所學院的前身、在當年成立的東方語言學院裏就開設了中國曆史係和漢語係。該層麵的第二個平台是眾多非語言大學裏的漢語教學,例如:俄羅斯師範大學、外交部下轄的外交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多所軍事院校等。在“莫大”,“友大”,幾乎是各個係都自行開設漢語選修課。這些漢語推廣層麵,所設班級均為小班,多則十人,就是僅有一至二人, 也要正常開班上課。所選用教材,均為自行尋索,有的采用《實用漢語課本》(高辟天,譚傲霜教授合著)。有的則選用八,九十年代出版的過時教材,華人師資來源也參差不齊,有我國政府按兩國教育部門協議公派,兩至三年為一任期的,也有在俄學習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生,大學生。俄國教師多為同時兼任兩至三所院校任教。(原因在第三部分裏闡述)在上述這些院校中, 均還設有職業漢語培訓班,就相當於我國的成人職業培訓大學,“夜大學”。其主要生源為公司職員,在讀非語言專業碩士和本科生。該類生源的學習目的性較強,較高水平的已開設《公司漢語》,《外事外貿漢語口語》。較淺的還在讀《實用漢語課本》階段。這個層麵教學環境內均布置了有關中國的背景資料——中國地圖,中國掛曆,畫冊,報紙雜誌,風景圖片,並都配置了電化教學手段, 以聲像圖文並貌的方式學習漢語,增進漢語學習的趣味性和可視性。如:實用東方學學院在2002-2003年,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全文翻譯了中國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作為中~ 高年級口語輔助教材,受到大學生們的好評。並排演了該影片的片斷:《巴頓之夢》、《廚師的秘密》在全市參賽。
這些大學生,進修生學習漢語的目的淵源甚廣,筆者曾連續六年多在開課的第一天出題詢問:你為何選擇漢語學習?從數百名俄國學生的回答中總結,歸納有下列原因。
1) 視漢語為生命、衷情華夏。
一位畢業於“莫斯科航空學院”雷達專業的專家(5年學製——相當中國碩士學位)科斯佳,愧於入學時未能進入亞非學院學漢語,一直在自費自修漢語。畢業後, 放棄了“高精尖”的飛機雷達設計製造工作,進入對華貿易的俄國公司。2004年秋,赴華參加“廣交會”,歐洲人均爭先恐後請他做漢語翻譯。科斯佳認為,沒有漢語就沒有他的工作和生活基礎。有許多學生祖輩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為圓家族親和之夢,選擇了漢語。一位女大學生父親是越南人,因當年無法學習越南語而改學漢語,她看著地圖, 深情地說, 中越是近鄰,到了中國離父親的老家就不遠了(其父已過世)。莫斯科經濟貿易學院的安娜.米妮耶娃在作文中說:“漢語與我的不解之緣——這就是難以磨滅的家庭曆史淵源,也是不可抗拒的命運安排。我的祖父出生在中國哈爾濱,並且在那裏度過自己的童年。”活生生的現實,使他們把自己的人生與漢語緊密相連。實用東方學學院夜校培訓班的學生葉夫謝耶夫.安東自十三歲開始自學白居易的詩詞,並背誦千古名篇《琵琶行》,對中國的熱愛使他每日都在胸襟佩前戴毛澤東紅軍時期、中國國徽、中國共產黨黨旗三枚像章。這在俄羅斯實屬罕見,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巨大吸引力,反映出古老神州和平友好的新發展,在俄羅斯產生難以想象影響。這就是說學習漢語首先來源於內在的動力。
2)工作機會誘人,取得較高收入。
到2005年歲末,中俄政府間貿易額早已超過的290億美圓,民間貿易額同樣不會少於此數額。所以,2010年實現雙邊貿易額600億美元的目標沒有問題。普京表示:“如果我們保持目前雙邊關係,這是一個務實的數字。”無論大、中、小型公司中, 急需大量的漢語人才。某位女碩士生的兄長,長期以來在華作貿易,目前已在京購房購車,她畢業後的工作已無後顧之憂。一位大學生用了不足一個學期的時間缺課去打工,(口語翻譯)掙來了一輛嶄新的法國雷諾車。很多“中資”公司都到漢語比賽現場去挑選人才。例如:我國通訊行業的跨國公司《華為》,家電行業的《TCL》大型集團公司,汽車行業的《福田》等各個公司,都在莫斯科各大學招兵買馬。因此, 學習漢語是一種高投入高回報的教育模式。不少學生畢業後受到派遣, 馬上赴華工作。前麵提到的越南後裔女駭,運用她的漢語能力協助母親在我國“瓷都”景德鎮做瓷器生意。選擇漢語, 就是選擇了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和方向, 已經成為學生們的共識。在高年級大學生中,邊學習、邊實踐、邊增加收入已經成為極為普遍存在的客觀事實。
3)被厚重的中國文化、曆史所吸引。
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貢獻。對俄羅斯的漢學家來說,中國的曆史不僅值得尊重,而且也是認真研究的對象。他們研究的重點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中國各種政治學說的本質、中國國家體製的形成和中國的對外政策。不少學生癡迷古老悠久的中華文明,看中國電影、讀中國小說、聽並學唱中國歌曲,欣賞中華文化成了樂趣。有的曾立誌要翻譯中國古代專著。像我國近年的大片《手機》、《英雄》、《無間道》、《十麵埋伏》、《2046》,學生們看後, 邊討論著邊提出自己的感想“誰是英雄”,美麗的場景 —《十麵埋伏》。在俄羅斯, 這個具有較強民族自閉性的莫斯科,大學生們能有如此感受,不能不說是中華文明的魅力和光彩所在。很多學生感歎、抱怨,在莫斯科買不到中國原版音像製品, 一旦有人獲取, 立即爭先恐後複製。 中國的唐裝, 是俄羅斯男女教師和青年學生們的節假日盛裝, 婀娜絢麗的旗袍,嚴謹瀟灑的馬褂隻有到大使館, 全市漢語活動時才穿上。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一位研究甲骨文的副博士 — 季瑪, 講起到了昆明湖, 就想到王國維投湖自盡, 更感觸到了中華文明的凝重。此外, 近幾年,中國武術在俄羅斯很受歡迎, 一些較大的城市都有專職武術教練, 在俄羅斯聯邦,中國武術比賽已經舉辦了五屆。莫斯科的少年兒童武術培訓班異常紅火,培訓著七、八歲到十幾歲的青少年。另外, 中國的餐飲文化也在莫斯科市遍地開花。
綜上所述, 無可辯駁地證明了, 中華文明正以博施濟眾之勢在廣袤的俄羅斯大地上吸引著青年人。
3. 漢語學習的初級層麵.
莫斯科市有1948中學,11學校等五所學校(自小學一年級或五年級開始,直至11年級)設漢語,並有住宿製學校開設漢語課程,營造語言環境,增強學習氛圍。在大使館和全市的大學生漢語比賽中,經常能看到1948中學孩子們能歌善舞的中國風韻表演。2005年2月25日, 莫斯科1948中文學校的禮堂裏歡聲笑語,春意盎然, 在慶祝雞年新春聯歡晚會上, 漢學家奧夫欽尼科夫在講話時連講幾遍 “孩子們:你們選擇了學習漢語是幸運的”。他回憶起, 早年學習漢語給他的一生成長所帶來的巨大益處。他激動地對孩子們說 “請相信,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必將對你們產生良好影響, 定能使你們成為德才兼備的國家棟梁。” 2006年2月15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夫人何振蘭女士及使館部分外交官再次應邀前往莫斯科第1948學校,出席該校舉辦的中國春節聯歡活動。俄聯邦委員會議員羅高壽(前駐華大使)、俄中友好協會名譽主席齊赫文斯基、主席季塔連科、莫斯科西南區教育局官員等俄方人士及該校學生家長也應邀參加了此次活動。學校校園內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大廳內展出的春聯和書法臨摹、太極拳表演洋溢著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烘托出歡慶祥和的節日氣氛。(注明:1948學校位於莫斯科西南區,成立於1998年,以漢語教學聞名。自成立以來,該校為莫斯科大學、友誼大學等俄高校輸送了大量漢語生源。)
這個層麵雖不及前兩個層麵層次高,但在孩子們幼小的童年記憶中, 就開始了中華文化的初級學習,出現了漢語教學向低齡化,向中小學發展的趨勢, 學習者的年齡,成份和目的發生了巨大深刻的變化, 不能不從另一個側麵深刻反映了俄羅斯對漢學的理解和態度。
二.莫斯科漢學的主要特點:
每個國家的社會發展不同, 其漢學特點亦即不同。 曾經有人講, 漢語在俄羅斯的大學裏原本一直不是主要外語語種,而且隻有莫斯科等城市的少數幾所大學才設有漢語專業,學漢語的學生數量也非常有限。即便到了80年代後期,研究中國的中心和大學也隻有十餘家。筆者絕然不敢苟同, 以下特點即可說明——漢語在俄羅斯遠非如此! 而是口碑載道, 方興未艾。依筆者淺見:漢語在俄羅斯已經並必將隨著中俄關係的全方位、高層次、新水平、強力度而進一步樹立牢固的地位,開創蓬勃發展的新局麵。
1. 穩中回暖
從生源、教學質量、教材、師資、設備諸方麵看,莫斯科的漢語教學已進入穩步逐年上升的階段。結束了本科學習的大學生繼續攻讀碩士、博士,深入研究中國問題的俄國青年人漸多。漢語穩固立足於俄羅斯教育領域, 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漢學研究的內容在拓展, 從遠東研究所副所長A. 奧斯特洛夫斯基教授研究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水平的比較, 到實用東方學學院經濟係2005級全班畢業生全部進入亞非學院碩士研究生序列, 而其中的拉雅和安娜, 更難能可貴的獲得“莫大”全額獎學金, 說明了漢學在莫斯科的發展變化, 是一種高水平上的回暖。這種回暖絕不是曆史過程的簡單重複, 而是中國與俄羅斯戰略夥伴關係新框架內的中華文明巨大影響力的表現。隨著中國俄羅斯經濟發展戰略的密切協作、相互依存、同舟共濟,莫斯科的漢語教學發展必將出現嶄新局麵。漢語教學市場尚無飽和、未達峰顛,仍有極大潛力,正處於不可逆轉、方興未艾的延展中。
2. 形成規律
每年春季的三月底的漢語水平考試——HSK、四月下旬,由 <校際係——漢語中心>承辦組織的《莫斯科市大學生漢語口語比賽》,到2006年即將為第14屆,成為全市漢語教學質量的大檢閱,大學生們漢語口才大比拚的一次盛會。全程少則5個小時,多達7個小時。形成人人獻藝,個個上台,某些學校出現了百分之五 ~ 六十的學生參演場麵,普及狀況極其可觀。而<漢語橋> 俄羅斯賽區, 由往年兩個賽點, 選拔三名手選手, 到自2005年起, 增加為三個賽點, 選拔四名手選手赴京參賽。此類活動已經成為衡量漢語水平的標尺之一,有的院校甚至製定了參演與考試成績掛鉤的規定。自2004年冬季開創的《莫斯科市俄羅斯大學生漢語征文比賽》,到2005年冬季已經為第二屆。首屆46篇文章,2005年53篇文章。這樣一來,春季的口語比賽,夏日的<漢語橋>比賽,冬季的征文比賽,使莫斯科形成筆頭、口語交相輝映比翼齊飛的局麵。其中之一為莫斯科大學<校際係——漢語中心> 組織的(使館教育處協助),另外兩次則由使館教育處主辦。活動的規範化、製度化、多樣化使莫斯科的漢語教學相長而不斷完善,進一步創新。
每年寒、暑假,多達上千名俄羅斯大學生, 上百名俄羅斯教師自費赴華學習進修, 或者旅遊。 在風景秀麗的中華大地上, 領略中華文化, 發現和積累來年登台表演的獨特素材,這在並不富有的俄羅斯實屬難得。按照中國俄羅斯教學、科研有關協議,雙方的互通信息、互訪交流已成規律。2005年6月底,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東亞文明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付所長A.盧基揚諾夫院士和B.烏索夫教授在湘訪問,參觀遊覽了中國革命的史跡和領略中華文明的瑰寶。兩位俄國教授認真詳盡參觀考察韶山毛澤東同誌故居,花明樓劉少奇同誌故居,清水塘中共湘區區委舊址。在中外聞名的馬玉堆漢墓省博物館,俄國客人屢屢駐足,流連忘返。盛夏的高溫炎熱沒能阻止俄羅斯學者步伐,在烈士公園紀念塔前,在毛澤東塑像前都留下了他們珍貴的合影。綠樹成蔭的嶽麓山愛晚亭,嶽麓書院的孔子塑像,浪濤滾滾的桔子洲頭,馳名中外的千秋漢墓,都引起兩位教授的濃厚興趣。他們對具有悠久曆史的湘楚文化,對古老中華文明的實物史跡,充滿了讚歎和感慨,久久認真地觀看,長時細心聆聽講解。對於一個中國南方內陸省會城市的發展建設,他們倍感驚喜和快慰。他們的此行經曆,已經在俄羅斯報刊《和平與世界》於2005-11-11 自頭版頭條起,以兩個半版的篇幅詳盡報道。
規律一旦形成, 事物必將有序積極發展。數年來,筆者在莫斯科漢語教學收入水平一般, 但是為了積極傳播自己熱衷的中華文化,樂此不疲,傾心相注,原因即此。
3. 政府支持
近年來, 我國政府利用暑假,資助俄國漢語教師免費來華短期培訓進修,是俄國教師們難得的 “充電” 機會。是從根本上提高俄國教師,漢語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選拔優秀學生來華,我國政府頒發獎學金,對個別學業甚優而經濟拮據的學生是極大的鼓勵和鞭策,我校學生拉伊薩就是在驚喜之餘,獲得這種寶貴免費學習機會的。這極大的推動了學習漢語學生們的積極性,對俄國教師們亦產生巨大鼓舞。
2005年年初,劉古昌大使親臨1948中學建校7周校慶,使該校師生感受到,有了中國政府的支持,一定要辦好漢語教學。
俄國漢語教師經常應邀參加我駐俄大使館的各類活動, 反映教學改革情況, 領取教學資料。他們講, 到了大使館, 就像到了中國。 此外, 我國大使館饋贈圖書、 電教設備、 贈款, 為莫斯科漢語教學給予各種巨大有力的幫助,為漢語走出國門, 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便利保障和一定的物質基礎。
4. 教師敬業
據史料記載,一名來自中國叫周戈的滿人, 是第一位在俄羅斯的漢語教師。目前, 華人元老漢學家當屬在俄羅斯已經半個世紀的 — 譚傲霜教授,。俄羅斯聯邦漢語研究著名專家李福清教授,2002年獲《中國語言文化友誼獎》,(全球僅六名)到2006年2月,已經赴華19次進行交流研究工作。而今, 兩年為一任期的公派教師隊伍, 積極活躍在各個國立院校, 努力辛勤的工作著。 還有眾多因私赴俄羅斯的學者, 長期以來在教學第一線。莫斯科的俄羅斯漢語師資主要在本校畢業生中挑選, 大部分已經在華培訓,具備碩士以上學位。普遍對華有較深感情。坦率的講,辛勤耕耘,能堅持留任教學第一線, 實屬不易! 主要原因在於經濟因素, 無論漢語教學還是做漢學科研工作,著書立說,在俄羅斯都絕對屬於低收入階層,經濟拮據,生活待遇一般化,收入甚至低於個別大學生,因在俄羅斯莫斯科急需年青漢語人才。但是,總有持之以恒的執著者。實用東方學學院第一副院長寇成晶教授, 除了行政、教學、社會工作外( 兼任莫斯科漢學會負責人) , 以每年一本書的速度,積極撰寫出版漢語教科書, 一個人編輯出版,主辦了全俄羅斯唯一的漢語教學雜誌《漢語學習》,早年為季刊,現半年一期。 並年年帶領大學生赴燕山大學(秦皇島市)進修, 以 “拚命三郎” 的精神麵貌辛勤積極工作,使該校的漢語教學麵目一新。在莫斯科集聚了眾多全俄羅斯漢語知名學者和教師, 不少都是全俄漢學家協會和歐洲漢學家協會的會員, 國際易學聯合會,國際儒學會理事等。在研討會、報告會、課堂教學時, 經常看到鬢發染霜的老年學者,依靠拐杖、步履維艱赴會。可謂老驥伏櫪,令人深思、令人敬佩。
5. 民辦漢語教學的強大生命力
莫斯科民辦漢語教學在近年來的發展趨勢極其令人深思。自中、小學(俄羅斯學製1-11年)到大學,民辦漢語教學遍地開花。例如,民辦的高級“貴族”學校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東亞精神文明比較研究中心共創中國文化中心,給小學生開漢語課、教中國的武術、介紹中國藝術,充分利用該校極其優越的客觀條件,在家長和學生之中傳播中華文明。實用東方學學院的實例更有說服力。該校本科製學習漢語的大學生累計六十七名,其中:先後有4名大學生,自“莫大”亞非學院轉學到該校;已有9名大學生來自遠東地區的堪察加半島、圖瓦州、哈巴羅夫斯克、赤塔、烏蘭烏德、伊爾庫斯克等城市。另有近二十名“夜校生”,其中既有著名的《蘇霍伊》軍用飛機公司的工程師、專門從事對華核技術材料進出口公司的經理,還有莫斯科大學附屬中學11年級的班主任,醫學院、外貿經濟學院的大學生。2005年《莫斯科市俄羅斯大學生漢語征文比賽》中,該校在全市送交的53篇文章中占了16篇(30 %)。囊括了特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總獲獎10名)三篇,優秀獎(優秀作品11篇)三篇。占據了總獲獎作品的28.6 % 。而僅靠租賃了三層小樓的一半(另外一半為《東方文學出版公司》),建校十二年的該校,其完全自負盈虧的年度總預算大體上等於擁有十五層辦公大樓所有權,四十年曆史的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第一副院長寇成晶教授自六十年代初期工作在漢語戰線, 數十年如一日。 他利用工作之餘, 跑遍了中國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 足跡遍及全國所有省份。大量收集風土人情、語言文字、傳統習俗、地方特色,將其納入所編寫的教科書中。使之新穎而脫俗,靈活且易懂,深受大學生們的歡迎。大量現時體裁、新鮮內容使得該校能在漢語教學中不斷改進,逐年在三個階段的全市比賽中屢建奇功。受到大使館教育處的好評,及其他院校無誤的公認。在學院慶賀12周年,俄羅斯,阿拉伯,鮮,越,漢語的晚會節目中,大學生們用漢語自發表演《甲方乙方》片斷,話劇《屈原》片斷,令人深思 --- “鑒往知來入佳境”、文明無國界、漢語環球開花。
分析研究,結論 ——
1* 大學生自著名高校向民辦高校流動,其擇校標準尺度為:教學質量重於學校名聲。
2* 遠東地區學生跨越幾千公裏到該校,證明教學輻射麵早已超出莫斯科市的範圍內。
3* 靈活機動的教學模式、鬆散科學的管理機製、現代音像的漢語環境、任人唯賢的師資培訓,使得此類民辦漢語教學絕處逢生、蓬勃發展,生機盎然,前途無量。
4* 民辦漢語教學因陋就簡,“人和”唯上,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回避了“硬件”上的差異,後來居上的“遊擊隊”,開拓了市場化經濟環境下的漢語教學新局麵。
6.民間友好對漢學的力促
從下列《中國—俄羅斯》友好交流活動之中,可見一斑:
1)俄羅斯舉行二戰結束60周年紀念大會:2005年9月16日,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舉行大會,隆重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周年。此次大會是由俄老戰士委員會、俄科學院遠東所、俄國際和平基金會、俄中友協、俄越(南)友協、俄朝(鮮)友協和俄蒙(古)友協共同主辦的。俄老戰士和各界人士,以及有關國家駐俄使節等400多人出席。紀念大會由遠東所所長、俄中友協主席季塔連科院士主持。前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元帥(前蘇軍唯一在世的元帥)、俄軍事科學院院長加列耶夫大將和衛國戰爭紀念館館長紮巴羅夫斯基中將等先後作報告。我國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作了報告。
2)俄舉行“中國、中國文明與世界”國際研討會。2005年9月27日,俄羅斯第15屆“中國、中國文明與世界”國際研討會開幕式在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舉行。來自俄羅斯、中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的近200名中國問題專家及漢學家出席了開幕式。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所長、俄中友協主席季塔連科主持開幕式。中國駐俄使館程國平公使致辭。
3)俄羅斯舉行新中國成立56周年慶祝大會。2005年9月28日,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和俄中企業家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紀念大會,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6周年。俄各界友好人士150餘人出席。大會由俄中友協主席季塔連科主持。我國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作了重要發言,稱讚“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為友誼大廈的堅強支柱之一。”
4)2005年9月29日,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夫婦在使館舉行盛大招待會,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6周年。俄副總理茹科夫、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副主席庫普佐夫、日裏諾夫斯基、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俄方主席德拉切夫斯基、3位副外長、政府各部門官員、各界友好人士及60多國駐俄使節700多人出席。
5) 2005年12月14日,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俄科學院遠東所、俄中實業委員會共同在莫斯科舉行大會,在列寧主義故鄉紀念胡耀邦同誌誕辰90周年。B.烏索夫教授做了精心準備的報告發言,從曆史和現實論述了胡耀邦“丹心風骨留民間,憂仲為國痛斷腸。”的不朽革命功跡。正在俄進行友好訪問的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胡德平、中國駐俄使館臨時代辦程國平、俄中友協名譽主席齊赫文斯基和主席季塔連科、俄前任駐華大使羅高壽、俄外交部官員、兩國友好人士和俄羅斯學生代表近百人出席。
6)2005年12月21日,全麵介紹當代中國的俄文月刊《中國》首發式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隆重舉行。專程率團來俄的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蔡名照、中國駐俄大使劉古昌、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副主席梅津采夫、俄政府官員、各界人士、兩國媒體代表等250餘人出席。
7)2006年2月6日,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舉辦的第36屆《中國的國家和社會》國際研討會上,來自遠東研究所的阿.貝列諾莫夫 (嵇遼拉)教授和B.烏索夫教授做了的報告發言。
8) 2006年2月22日, 《俄羅斯-中國》對華合作發展基金會舉辦新聞發布會和首發式:為了——A.盧基揚諾夫教授、列.謝.別列羅莫夫(嵇遼拉) 和B.鳥索夫教授的著作《易經》、《四書》、《天下的妻子和情侶》出版發行。三位教授分別做了簡明扼要的發言,並回答了讀者的提問。會場上,將《環球時報》2006年1月13日 第二十版刊登的文章《俄羅斯有個儒學大師――嵇遼拉》譯成俄語後,當場發布。我國駐俄羅斯使館官員鄭明秋女士應邀出席。
筆者羅列上述史實,目的意義是清晰的:隨著中俄關係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兩國各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入,雙方對漢學、漢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漢語教學越來越重要。必須從戰略高度進一步加大對漢語言教學的支持力度。此為莫斯科漢語教學的顯著突出特點。
三. 莫斯科漢語教學成果之原因分析
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形成了陣容強大的莫斯科漢學界。而莫斯科取得實效正是因為首都的地緣功能,政治中心作用,獨樹一幟, 揚長避短, 廣開才路, 博采眾長,對遠東地區、東歐國家亦即產生影響和輻射。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2006年2月6日舉辦的第36屆《中國的國家和社會》國際研討會上,來自拉脫維亞的漢學家做了精心準備的報告發言; 2006年三月底的漢語水平考試——HSK, 還收到了來自保加利亞電話谘詢,就是例證。
1. 曆史沿革
俄羅斯漢學家中,最早介紹中國儒家思想寶庫的是列昂傑(1716-1786),比丘林(1777-1853),波波夫(1842-1913)。俄羅斯的漢學界認為,其奠基人是東正教司祭比丘林(僧名雅金福)。19世紀初,他被沙皇派往北京。他在北京撰寫了一係列有關中國的曆史、文化和社會關係的著作。此外,他還是編纂漢語語法的第一人。法拉季神甫(俗名帕維爾•卡法羅夫)繼承了比丘林的事業。他編纂的《華俄辭典》在19世紀30年代為他帶來了世界性的聲譽。直到今天,這部著作也仍然具有曆史和學術價值。中俄兩國的語言交往早在康乾盛世時伊始,到五十年代中蘇蜜月,以及六十年代的中蘇大論戰,21世紀的可靠戰略夥伴關係... 這簡短的曆史回顧, 就是要闡明漢學研究—漢語傳播在前蘇聯,在俄羅斯早已深入到社會的不同角落,由高到低,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弱趨強。目前, 這種曆史淵源使漢學在俄羅斯, 成為一種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科學探索和理性追求。這種曆史淵源使人們在漢語教學時有廣厚的史料,從十月革命的傳播,到中蘇共同抗擊法西斯的侵略,一條紅線連續貫穿。前麵提到的嵇遼拉教授(貝列洛莫夫)之父——嵇直同誌, 就是1924年受到黨中央委派赴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後在“二戰”中投身到“莫斯科保衛戰”的中國勇士。這種中華文明的純真戀情非一日之功。盡管目前漢語教學的收費, 略低於日語,但學習漢語的人數卻比學習日語的人數翻番。漢學在俄羅斯近、現代文化教育中所具有的深遠影響和重要地位是難以抹殺的。
2. 地緣情懷
中俄兩國4375公裏的國境線提供了漢學和漢語傳播的巨大空間。2003年的“漢語橋” 俄羅斯複賽中,就有一位名叫娜塔莎的女生講起,童年時在黑龍江上度假, 夜間遇到洪水突漲,被困於小島,巧遇華人青年相救。她自遠東來莫斯科求學漢語,就是為了報童年救命之恩而苦讀漢語。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遠東研究所副研究員M. 葉卡捷琳娜,其父曾久任駐華外交官,她在北京的駐華大使館裏度過了童年、少年,用她的話來說,“北京是我的第二故鄉,中國是我的第二祖國。如果每年不到中國一、兩次,就像沒有回家探親。”盡管中俄之間發過某些不愉快,但是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未停止過。國際儒學會理事盧基揚諾夫教授, 多年前翻譯出版了中國傳統文學中的《論語》,《中庸》,使中華儒家文化得以在俄羅斯弘揚。在有人詢問起他時, 為何如此癡迷於這些, 連中國部分青年人也不甚追索的深玄理論時,他說,“四十年前,我來自遠東地區,俄中山水相連,在那裏耳熏目染了中華文明的厚重,如果能夠說出來是什麽原因,那就不是真實的,沒有原因的原因就是答案。”到過莫斯科的人都知道,“地鐵”有一站叫“中國城”,這僅是一段古老北方民族仿造建立在莫斯科的古城牆, 但是, 卻使中國的概念烙印般的留在了莫斯科市。如此看來,漢學又怎麽能不在俄羅斯大地上長久不衰呢?中國與俄羅斯的這種地緣近鄰, 無法替代, 難以超越, 不可磨滅,使漢學滲入俄羅斯如雨絲風片, 取得長足進展。
3. 現實需要
中俄兩國自關係改善後, 漢學漢語在俄羅斯的地位逐年上升。目前,俄羅斯早已出版了《漢俄大詞典》,《漢俄俄漢字典》。廣大漢語學習者握有得心應手的工具書。 一位叫安德烈的學生,因其父母不支持他漢語學習,要求他早日工作,在個別輔導時,他慟哭近一個小時不止。而漢語水平較好的莫斯科青年則明確表示,不考慮接受月薪低於1000美元的工作。經濟上的可觀收入,工作上的眾多機會, 使青年人學習漢語的興趣更加濃厚。現在掌握漢語者多為優秀學生。掌握歐洲語言者,則為一般學生。兩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目前約有近兩萬名中國大學生在俄羅斯學習。根據有關規定, 中俄兩國間互相承認學曆。2005年兩國出入境人數是中方赴俄羅斯為100萬,俄方赴華為215萬。這就使得相當一部分人擴大了對華了解,需求漢語翻譯,增進外貿詞匯的掌握,科技漢學研究需求日漸上升。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教授分別於2004年6月,2005年6月先後率領科研代表團赴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惠贈資料圖書,介紹中國科技發展現狀和規劃,使中俄不僅在社會科學,而且在自然科學領域相知互補, 相得益彰,互通有無。
兩國青年人的交往使漢語教學長期性、持久性、必要性增強。近年來,學習漢語的莫斯科女大學生,教漢語的俄國女教師同中國男士成婚者漸增。雖然這在漢語學習的大潮中僅為小小浪花一朵,也還是一抹弘揚中華文明和發展中俄友誼的亮色。
中國俄羅斯民間貿易亦不例外的提供了漢語應用的廣袤前景,到過莫斯科的各國遊客無不知悉“依茲麥樂”(諧趣稱“一隻螞蟻”)大市場。在大約萬餘並列的集裝箱市場中,約近半以上為華商。此浩大的市場輻射俄羅斯西部、南部邊遠地區。鄉鎮企業赴俄羅斯經營管理者的俄語尚欠佳,還有遍布全市的百餘中餐館,都為漢語在莫斯科民間推波助瀾起到另一方麵的積極影響和巨大作用。中國俄羅斯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語言,兩國人民應該加深了解,中俄友好世代相傳對兩國人民有利。
四.前景、問題及建議
從長遠趨勢看,莫斯科的漢學研究必將在目前基礎上不斷深入發展,漢語教學水平逐年提高,但前進中的問題不但客觀存在, 而且頗是令人警覺的。 筆者認為有下列幾點缺欠:
1. 缺乏統一的管理和領導。
地域的廣闊, 經費的短缺,使俄羅斯難以聚集漢學界的學者教員代表匯集於首都莫斯科市交流探討。 因而,全俄的漢學家協會極少有機會,集體討論和研究如何使漢學更有效的推廣提高。本地區的交流工作經驗也多靠全市活動時才得以進行。
2. 師資
漢學界青黃不接的現象已經出現。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米.季塔連科院士最近講過,培養一個歐美學者僅五 — 七年,而培養一個漢學家要十五年左右。俄羅斯漢學界普遍高齡, 四、五十歲者尚且為年輕人, 七、八十歲仍堅持不懈的研究漢學確實大有人在。現階段,著手年青化漢語教師隊伍已經刻不容緩,此項使命關係到漢語教學的長足進展。中俄友好理當後繼有人,中俄關係前景必然廣闊。
3. 視聽教材的選用
俄語版的漢學音像製品普遍滯後,不僅俄羅斯如此, 國內也同樣。最近,國內由權威部門剛剛出版的漢學教材配音仍是用磁帶。VCD、DVD、磁帶,多方式的視聽渠道,漢語教學軟件的應用推廣,以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促進漢學發展過程。
4. 俄國社會自身因素
“黃禍論”、“中國威脅論” 對漢學的攻擊, 經濟不夠發達的影響, 俄羅斯電訊聲像器材和技術的匱乏,都在程度不同的影響漢語教學、漢學研究的發展前景。
建議:
1* 積極響應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在全球創辦100所孔子學院的號召, 盡快利用近鄰之優勢, 挖掘潛力, 主動爭取在莫斯科市早日創辦俄羅斯第一所孔子學院。
2* 爭取逐步建立漢學基金會, 動員社會力量,促進中俄大中型企業對漢語人才增加培訓投入。
3* 加強對漢學的領導管理, 保護中老年漢學家的積極作用, 對青年一代漢學工作人員加大培養教育的力度。
4* 對漢學具體內容中的俚語,俗語,方言、古典漢語、縮略語,電腦網絡語,外來現代語,加以特別注釋,跟上全球多元化急劇發展變化的漢語。
5* 漢語教學、漢學研究必備科學係統的大綱,以求目標清晰,尺度標準統一口徑,教材新穎而不落伍。
漢學絕不僅僅是語言文字, 她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載體, 是古往今來華夏多民族大團結相輔相成、包容共存的結晶。漢學走向世界, 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漢語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母語,說漢語的人數是說英語人數的3倍,目前全球學習漢語者大約一億。散居全世界的三千多萬華人憑借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向全球輸出自己的文明。可以預見,隨著全球化急迫發展的速度,中國俄羅斯關係深層次的逐步加強,中國的國力不斷提高,漢學擁抱整個世界,已經為期不遠了。根據2005年7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總統在莫斯科簽訂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精神和共同簽署的《聯合公報》,強調和睦友好相處,加深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的深度。並將此類關係擴大到人文範疇的舉措,在《聯合公報》第四款內記錄如下,雙方一致認為永遠稱友,永不為敵。雙方著重指出,進行認真的詳細準備工作,製定具體的安排、措施、計劃:中國在2006 年舉辦俄羅斯文化年,俄羅斯在2007 年舉辦中國文化年。而在2007年春光明媚的莫斯科,中國文化年的開場鑼鼓,即為在俄羅斯首次創立華人雕塑——《孔子銅像》的揭幕式。計劃由胡錦濤和普京共同為銅像揭幕。須知,地處友誼街的中國大使館附近500米——公共交通站名為《印度甘地廣場》——1954年蘇聯政府所設立。莫斯科有數不勝數、千姿百態、隨處可見的雕塑,而華人的僅有一處《王明墓》——在新聖女公墓,<李時珍>、<祖衝之> 畫像——莫斯科大學主樓大禮堂附近牆壁上。《孔子銅像》將聳立在中國大使館與莫斯科大學之間。
這就是說,雙方關係麵臨重要的發展趨向。即將進行賦予更富有生命力的合作,從政治、經濟、能源、科技、人文,和其它的國家部門廣泛、加深開展合作關係。中俄關係密切程度的與日俱增,為漢學進一步在莫斯科拓展空間,增添了新的巨大動力。更加廣闊的前景仍然需要我們去開辟。莫斯科的漢學界並不以成績為滿足,正如中國古語所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展望未來,相信莫斯科的漢學將更上一層樓。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東亞文明比較研究中心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莫斯科實用東方學學院漢語教師
黃立良 Huang Liliang
Хуан Лилян
32 Nakhimovsky Avenue, Moscow 117218, Russia Federation.
Россия, 127051, Москва Цветной б-р, д.21, строение 2
FAX: 938 - 3852 718- 9656 Phone: 007 095 965-6632
莫斯科手機:8 – 926 – 273 - 2975
E-mail: liang1396@yahoo.com.cn huangliliang@hotmail.com
liliang1017@sina.com
手機:13120396564
筆者說明:本文係2005年7月22—25日在北京市參加第一屆世界漢語大會係列活動—《海外漢學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尊從主辦者的要求,2006-2-20修改補充完善後,定稿發送至《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2006-3-17應駐俄大使館教育處《漢語教學》雜誌之約再次修改。前報送《國家漢辦》稿和發言稿均以此終稿為準。誠摯歡迎寶貴意見!
08/06 – 05 ——17 / 03 -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