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數來美國也已有五年了。先是在位於美國西北部的愛達荷州州立達大學讀的教育管理碩士。那時,這所大學也是唯一一所授予我全額獎學金的美國學校。在那裏拿下碩士後,當時的工作並不好找,便去了斯坦福大學繼續上教育評估測量係的博士班 ,至今仍在該係就讀。相比於處在美國“大西北”的愛達荷州,斯坦福大學可算是在處在大城市了。 她坐鎮“矽穀” -- 美國新興的計算機產業的搖籃和集聚地, 離美國第四大城市 — 三藩市 — 隻有近半個小時的車程。在美期間,我也算是從鄉村輾轉到城市,近年來乘暑假實習之際也去美國的東海岸居住過好幾個月。對於美國人的第一直覺是他們特別好動。
我在愛達荷州時的老板,以前是一所大學的遊泳教練,升成了學校體育係的副係主任,後來便當上了教育管理係的副教授。雖然已經不當遊泳教練了,她每天早上都先要在家裏踩半個小時的模擬腳踏車,再去學校的體育館遊兩個小時的泳以及做一小時左右的其他類似跑步的運動。 一般都得到 11 點左右才姍姍來到係裏麵上班。大學裏麵一般都不強調固定的工作時間,這也是許多人選擇大學職位的原因之一。看她的日程表都是排得滿滿的。她可是算係裏麵賣力的教授了,手頭總是有若幹個研究項目同時進行,還兼任好幾個院裏麵委員會的主任。有好幾次,我與她在電話上聊天時,她都是一邊在除家裏後院的草,一邊和我講話。記得一次她帶她係裏的研究生去一個度假村過周末。當我們到達度假村時,已經是傍晚了。 好家夥,她可不管,立馬拉我們去打高爾夫。一個輪回下來,我已經是餓得不行了。吃罷晚飯後,還讓我們一起坐下討論小組合作的研究項目。這可是“折磨”剛開始。第二天 清晨八點,她便把我們幾個學生統統拉起床,把我們載到附近的小溪劃船。上岸後,那已經是快 中午11 點了。 接下來,她又立即去租來了山地自行車。看老板一聲令下,也隻得使出吃奶的力氣拚命踩腳踏車,眼看快到了,還吧唧在山路上摔了一交。接下來的任務是溜冰。可憐我兩腿發軟,一路上都是由另外兩位美國同學攙扶著,才勉強支撐著劃了一段。我心想著到了晚上總能讓我們歇著了吧。吃完了晚飯,還讓我們去度假村的遊泳池遊泳、泡溫泉。一天下來,我整個身體散了架一般,渾身酸痛。在度假村和老板“度完假”後,好幾天都得臥床休整,緩不過經來。她的另外兩名研究生助教倒好,也像她似的,遊戲般輕輕鬆鬆的做完一天運動,談笑風生,似乎一點也不累。叫我看來,那簡直就是集中營鐵人訓練,隻見我總是在最後一個磨蹭。後來去她母親家做客,也都是被折磨得至動彈不得。
與愛達荷州的其他教授接觸中,也覺得他們一般都挺活躍的。我還在愛達荷州是,一位教授的女兒也在斯坦福大學裏念醫科博士。一次他的女兒及其男朋友來訪,那位教授便邀我隨他們一起去爬山。他們小兩口一路上衝在前頭。想來那位教授有意識給我麵子才盡量與我保持一定的距離,沒有走得太前麵。我手腳並用,總是在後麵苦苦掙紮。另外一名教授也是 , 周末必安排活動:釣魚、打獵、野營、爬山、泡溫泉、燒烤、遊公園、劃船。記得去年暑假在一家非盈利人力資源培訓機構做實習,在和一位那裏工作的計算機編程人員交談中,他說他總覺得不斷地想幹些什麽 — “ do something ”。
想來也是,從冒泡的可樂,到微波爐食品,到耐克的運動鞋,到不斷加速的計算機,美國人的多動性在他所推出的產品中也可見一斑。總的來說,他們的食物特別含有高能量,高油脂,大多都含有奶製品:薯條 (French fries) 、芝士( cheese )、漢堡 (burger) 、匹薩( pizza )、冰激淋、巧克力、 donut 。就連水果也都是浸在糖水罐頭裏吃。許多零食就明叫“能量塊”( energy bar ) , 也就是把許多高能量的食物――麥片、巧克力――打碎後混淆在一起粘成的塊,餓的時候給人補充能量。到這份上,事物的味道已經退居其次,吃食物完全為了使獲取渾水化合物以及其他營養和能量。一位剛從清華來的學生說,她來了美國後才知道,原來屬於怎麽吃也不胖得她多吃美國食品後也可以發胖。當然,過度肥胖已經成為了美國社會的一大健康問題。現在美國可勁吹亞洲飲食風。在與美國人交談中,許多人談到他們在學做中國的大米,並學著多吃水果蔬菜。
美國人喝的飲料一般多含有咖啡因,起到提神的作用。咖啡或濃茶是美國人每天早上必喝的飲料,然後他們才能開始工作。而且美國人一般都喜歡喝從咖啡豆原汁原味泡出來的咖啡。雀巢之類衝出來的咖啡隻是下下策。這也是像 starbucks 的咖啡店在美國如此紅火的原因。很多人每天早上都會光顧,手持一杯咖啡去上班。在工作單位一般都有咖啡可喝。在我們學校的一些教授一天都要喝上三四杯咖啡。咖啡店裏常有買一 種叫“ Espresso” 的意大利式咖啡,就像是中國的特濃茶,劑量很小,但是咖啡濃度特別高,簡直就像是一注興奮劑。他們的可樂以及其他各種飲料都會添加咖啡因。
我學的有關教育方麵的專業,當然想從教育方麵來談談。美國的大學招生非常注重學生所參與的課外活動以及體育鍛煉。常設的體育項目一般有美式橄欖球、足球、籃球、田徑、摔跤等等。各學區都會組織學校間的循環賽。美國的家長一般對於該類的比賽特別熱衷,必為小孩捧場。看有些比賽還得買票,有的學校的賣票所得可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在各地區之間還會打比賽。為了把子女送進好學校,家長一般都苦於接送她們的孩子去參加各類學習班或比賽。近來,美國的教育界也在實行教育改革,旨在加強文化教育。在一些地區,人們對於的該校體育比賽的熱衷關心程度大大超過了他們對於該校文化教育水平的關心程度。當然美國也有專門準備入學考試的補習班。由於學校一般都不怎麽管入學考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的教育模式還是挺照顧到來自於低收入的家庭的孩子的。除了考試成績外,另外一項重要的指標是學生義務服務於社區的活動。其實中國的領導人早就提出過“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歸根結底,隻有當人一種活躍的狀態,才能運用腦力、體力,去幹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