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想起了詹天佑

(2010-02-11 19:37:46) 下一個
{
詹天佑
詹天佑出生於1861年3月17日,於1919年4月24日逝世,享年58歲。字眷誠,號達朝,漢族,廣東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英文名:Jeme Tien Yow;他是中國首位傑出的愛國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北京——張家口)等鐵路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另有中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小學課文、電影等以詹天佑為名。
}

  上麵這一段,摘自百度。
確實,小學課本裏學過詹天佑的事跡。當時隻覺得那是我中華英雄譜智者譜中的又一個名字,為幼小心靈再添一份自豪感。
一直到後來登八達嶺長城下來,才發現詹天佑紀念館就在長城腳下。長城上下,遊人如織,那天隻有我自己一個人在詹天佑紀念館參觀。估計平時也沒什麽人,用於展示的鐵路模型也是在我要求之下啟動了一把,個別機關已經失靈了。不過館員相當熱情耐心。那天匆匆看了一遍展覽,對詹天佑的印象深了一點,變了一點。
  遙想京張鐵路,雖然未曾親曆“上山”的路段,但是從中學物理的知識出發得知,將重物提升到高處是要做功的。直接提舉力量不夠要借助簡單機械,備選方案有杠杆,斜麵,滑輪組,直升飛機。。。
  雖然我不是鐵路專家,但我曾經是坐火車硬座的專家,所以對鐵路的技術問題發表意見也算合情。我想修建一條實際的鐵路,有時困難猶如重新發明一遍鐵路。最大的困難應該是各地地勢和地質狀況的挑戰,當時可以選用的機車動力也不能和現在相提並論。在種種不可能的情勢之下,詹提出了“之”字形構造,克服了把火車“開上山”的困難。既是工程上的創造,也體現出一種藝術上的美。回到中學物理,這是一個斜麵的變形。簡單,但是實用,還美!想想看,一列火車冒著白煙,飄著就上了山,何其詩意!
   除此之外,詹尚有若幹創造,因為我不懂,就不一一提出來用中學物理分析了。下麵說說我對詹的感受。
  其一,詹刻苦學習,但絕非一般書呆子可比。詹自己有學問,更重要的是能為自己找到發揮學問的舞台,並且發揮出彩。我想詹在走進先賢行列之前,一定也享受過若幹底層奮鬥的樂趣,沒有諸侯三顧茅廬,隻能自己尋找機會。機會和挑戰是一起到來的,這個時候手握金剛鑽,就敢專攬瓷器活。自勉曰:平時多準備,挑戰到來時才能勇謀兼施。
  其二,詹出身鐵路工程師,然而後來的成就不止是一個技術專才。用現在的話說是領軍人物。從事具體的工作,難免要牽涉與上下左右的人們打交道,爭取資源,減少衝突,安撫激勵,見縫插針。。。學問大著呢,可惜技術教材上不講,公司製度又不明確規定,定了也未見得有人聽。自勉曰:堅定點,寬厚點,機靈點。
  其三,那個時代風起雲湧,中國即將進入一個巨大的動蕩和變革的時代。詹或許有過改造國家民族的宏圖大計,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了。然而建造一條實實在在的鐵路也很棒,實在是棒。自勉曰:世事難預料,踏踏實實做事也好。
  其四,人家名字取得好,這條我學不了。自勉曰:算了吧。
  從八達嶺回北京坐火車,暮色中看見詹的塑像,眼神微低,仿佛注視著鐵道和火車,沒有看車上的乘客。

  又及,百度提到詹曾服役海軍,與法國海軍交戰中有出色表現。

  我以為,在一個亂哄哄的年代出了一個詹天佑,實在是我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的文明一定能重新出發。
  給自己一個光明的結尾,準備過年!問各位虎年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