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90)
2006 (66)
2008 (72)
2009 (108)
2011 (74)
2016 (9)
2019 (1)
--找義工的一點心得體會
在如何 【把兒子教育成個快樂的好人】 這篇裏,提到因為兒子是獨子加上我從小死命慣可著勁寵,他挺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我能想到的方法是盡早帶他做義工,不少和我一樣有被寵壞的小孩的朋友都來紛紛相問經驗,可最近一直忙著打架卷入論壇糾紛,這筆債一欠就是兩星期。現在趕緊還債好接著寫別的。
小孩子作義工分兩個年齡組,年齡在十三、四歲以上的比較容易,因為他們基本可以自己獨立做事,到了十六歲以上尤其更容易些。比如兒子最近一直作的很高興的一項是周末在聖荷西的科技博物館(Tech Museum) 作服務並當義務解說員。
六七歲到十幾歲的比較難找些,因為有安全法律等問題,基本是大人做,小孩子跟著。早年我就是這麽帶著兒子這麽做過來的。
找義工的途徑有幾類:
報紙上: 聖荷西水星報大約每周三、四,有一版塊會登需要義工的機會。有給貧窮區小孩做MENTOR 的,有到醫院幫忙的,不是所有的允許帶小孩,對TEEN一般都允許
網上:孤狗volunteer/volunteering,會發現很多機會,關鍵要細心選,很多要打電話聯係。比如灣區這裏有Hands On Bay Area 等等很多網站
通過朋友介紹 :如果你有朋友正好在做某種義工,這種最簡單方便
公司介紹:很多大公司比如我們公司組織過這類活動,有很多義工組織來搭個桌子,介紹他們的義工項目,比如特殊奧林匹克,食物銀行,大哥哥大姐姐這類比較大的組織都會來。
義工的種類:
食物銀行: 我和兒子做的比較多的是 食物銀行-2nd harvest food bank ,比較喜歡這個是因為他們的時間比較合適我們,需要填表,一般周末星期六上午九點到十一點都可以去, 做久了不用預約。隻要事先在網上查一下他們的時間表。這個比較適合大人帶小孩一起,做的事情是把大家捐贈的食品檢查分類,重新分好,然後食物銀行 的工作人員把這些食物包裝好,分發給生活有困難的家庭。大家幹起活來很緊張,象個流水線似的,屬於略有體力性的,兩小時下來象場運動,我和兒子兩人幹玩後常累累的但很開心地一起找家餐館吃上一頓,感覺很好。
醫院裏的義工:這類機會挺多,但我LG對醫院有點佛比亞, 所以不同意我們去,兒子有幾個朋友都在醫院做的挺久
幫助聖荷西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和兒子做過一陣,和家裏有問題的小孩一起過個周末,比如和他們聊聊,帶他們去玩玩,吃一頓飯。讓他們換個環境,知道有別人關心他們。可以送他們個小禮物,他們都很開心,看到小孩子開心值上一百萬!
兒子還去過一家有特殊需要兒童的活動中心,在灣區庫市McClenllan 上DeAnza 和Sterling 之間。兒子是他一位同學介紹去的,我一下找不到他們的聯係電話。那裏主要是一些自閉症的小孩,大些的義工小孩和自閉症的小孩分成一對一的小組,然後一下午在一起做不同的活動,比如交談,做遊戲等等。兒子幫助的小朋友是一位羅馬尼亞移民的小女孩,兒子很尊重他們,不讓我象談論病人一樣談他們,但他很耐心,對小姑娘很友愛的樣子,看了讓我都很感動。。。
還有各處圖書館裏分書分類的工作,但這類好像比較熱門,要提早申請才行作義工的好處真是很多很多,對小孩子來說讓他們學會:
- 幫助別人,享受給予的快樂
- 學會尋找,並組織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開始是我幫兒子找,後來都是他自己找的)
- 戶外活動, 總比關在家裏玩電子遊戲好
- 接觸生活,認識社會,對自己的生活更能心懷感激
- 通過認識社會,幫助小孩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體係
讓我們一起熱愛生活, 熱愛他人, 熱愛幸福 ......
Happy Volunteering!!!!
【熱愛生活·熱愛他人·熱愛幸福-快快樂樂做義工】
還有,我認同"慎獨",每個人都活好自己的生命,世界就會很美好.
不夠SD與外展並不矛盾.不是每個人都有活得好的運氣/際遇,獨善其身之餘,做利人不損己的事隻是舉手之勞,何樂不為?
SD/自律是一輩子時刻要做的功課,幫助他人是常常快樂之源.
Regardless, we should still teach our kids care about otehrs and be compassionate to those under-privilaged, or olderly or weaker ones
同意,正是這樣.
獨善其身,先不去想其自古的來源與涵義,我比較喜歡直接的望文思義:),那麽在日常家庭生活的小事上,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實踐對小孩子獨善其身的教育模式,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且比較容易操作的主意.起碼,在這種教育下出來的小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會強.
Regardless, we should still teach our kids care about otehrs and be compassionate to those under-privilaged, or olderly or weaker ones
隻不過是你的文章,觸發我近來對孩子教育的一些思考。因為美國的升學製度,對亞裔男孩來說是最殘酷的。他們的成績,與各方麵要比其他種裔的優秀很多才能進得名校。這使得家長們製定出各種望子成龍的培養計劃。這種競爭趨勢麵前,我才有前麵的一些討論。
年華妹妹,你說的真好,同意你。一人兄的例子絕對是存在的,我也看得很多。我文章的POINT 之一是,通過義工活動,啟發小孩子多想多感覺,不僅僅是填充了多少小時給學校交帳。尤其家長帶著小孩的時候,有心培養這種意識,至少對我兒子是有用的
我在身邊看到的許多家長與孩子的事例,卻表現的是與你們所說的相反的現象.都是家長與孩子在上高中時做義工,結果上了大學,再也沒有做義工了.而這些家長自己也從來不去做義工的.我也沒有發現因為做了義工,這些孩子在家裏就變得肯幫家裏做事,對老人的更好了.
加州的高中,成績優秀的孩子一般都有可能加於leadership class, 他們負責學生很多活動的組織工作,一些表格都要帶到家裏來打印幾十份,再到學校分派討論,財務支出等等,許多工作,都變成了這些學生們的重務,我個人覺得這實際上就是老師將他們本身職責內的事,變相轉加到孩子們身上.雖然卻是一種社會與領導能力的鍛練.但也占了學生不少的時間.我對這樣的做法還是有點反感的.
所以我主張尊重孩子的意義.
任何一種社會都存在著分配不均的狀態,緩解由此而來的各種社會衝突,就必須實施一些有效的途徑,象做義工即是其中之一.每個人能力有大小,任誰都有可能遇到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義工這種社會性的助人為樂形式正是應了這一客觀事實的需求而存在著.很難以想象,沒有義工的社會將會是怎樣一種社會,恐怕是沒有一個人喜歡的社會.
做義工對社會的積極作用不僅僅是傳遞愛心,培養愛心,還有其它方麵的,如穩定,了解,推動社會進步等等.對每個人而言,將有助於認知社會,理解他人,培養責任感,訓練觀察,合作,協調等等能力.因此,做義工是教育的一項不可忽略的內容.
在社會上做義工與在自家裏替家長分擔一些家物體恤父母老人不是一回事.我想,一個自幼有愛心的,喜愛做義工的肯定也是一個在家裏非常懂事的孩子,也肯定是一個懂得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人.所以說,教育小孩子的好方法之一便是自幼帶他們去做義工.
對申請大學有好處。我們是早先就開始的,目的不是為了學校要求了。但對於以前
沒有開始做過義工的小孩來說,即便是為了滿足學校固定,仍然是個接觸社會,培
養愛心的好機會。對父母長輩孝敬道理上肯定沒錯,但這兩種還是有區別的
如果是為了上個名牌大學,投他們的好,才去做義工.
我就說不用去了,先在家裏多做義工,對父母,對家裏的老人多做點義工.
小名可不就是這麽回事,高興你喜歡。這個係列說來是受你的鼓勵才一下寫了這麽多篇,現在子女壇,大家好像都覺得當羊媽也挺好的,我覺得我有功勞也。那裏的媽媽都知道我臉皮厚,肉麻的特點了:))
耐心些,有時開始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慢慢的就知道喜歡那類的了
正是這樣,謝謝
http://www.osfamilies.org/index.html
咱有時候覺得自己挺牛,把好的人生觀世界觀都介紹給孩子了,預期到他們可以從中獲得什麽什麽。結果,他們比咱們預想的收獲還多,而且反過來,他們正用他們積極健康的價值體係影響著咱們,教給父母很多看似淺顯其實受用無窮的做人的道理。這是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感覺,可能也是阿小K對你的最大回報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