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白鶴的BLOG

日子是流動的河水,記憶是沉在水底的石頭。
個人資料
逍遙白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繁花》時代回響——我記憶中的上海南京路

(2024-01-15 11:03:01) 下一個

作者:逍遙白鶴夫君

 

最近觀看了一部熱播電視劇《繁花》。劇中的故事發生上海、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直到新世紀初。劇中的人物和情節與貫穿黃埔區和靜安區的南京路緊緊相連,不禁喚醒了一些沉澱在自己記憶深處有關那個時代的上海往事。

避難上海

1968年初春,家鄉重慶正是桃紅柳綠,鶯飛草長的季節。一片大好春光卻因 “武鬥” 爆發而烽煙驟起、危機四伏。持不同觀點的兩派群眾受人挑唆,都以保衛最高領袖為托詞,彼此間爆發了激烈的武裝衝突,而且愈演愈烈。籍著位於當時中國西南軍工產業基地之便,雙方在衝突中使用的武器也逐步升級。從最初的棍棒鋼扡和輕武器,逐漸發展成為大炮、坦克、裝甲兵艦之間的拚死搏鬥。一時間炮聲隆隆,槍聲四起,不分晝夜。

我父母工作的某市立醫院 (位於抗戰時期蘇聯駐中國大使館館區) ,因為其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被其中一派武裝份子強行占據。他們在各病房大樓上架起輕重機槍,封鎖長江江麵,試圖遏製對方的水上優勢。在此狀況下,醫院全體醫護人員被迫撤離,並陸續將所有病患遣送回家。雙方猛烈火拚,屢屢傷及無辜。醫院一位外科副主任,困坐於家中時被飛來流彈擊中要害,不幸當場身亡。      

情況緊急!父母再三考慮之後,決定棄家逃亡。當時被迫作出類似決定的家庭何止千千萬萬!僅父母工作的那所醫院就至少有十餘家。那時每晚黑夜中離城的列車車廂不僅全部滿座,而且過道裏、地板上、行李架上全都擠滿了人,甚至車廂頂上也爬滿了出逃的民眾。   

避難之初,我們輾轉於四川榮縣和成都的親友處。還領取過當地政府給戰爭難民們發放的食物。家住上海的二爺爺得知後,邀我們速去滬上避難。

離開成都的那晚,車廂外槍聲四起,子彈打在火車車輪上叮鐺作響,車廂內眾人鴉雀無聲,閉目祈禱。不一會兒,有持槍份子上車搜索抓人,將嫌疑的對方人士揪出,一頓暴打後拖下車去,死活不知。      

老天有眼,我和家人還算幸運。火車得以走走停停,越秦嶺,過西安,經南京坐火車輪渡橫渡長江,曆盡辛苦後 (這裏且按下不表),最終安抵上海。      

列車到達北站時,天色已晚。墨色的夜空中雲淡風輕,繁星點點。出得站後,見車站廣場上停有許多人力三輪車,車伕們吆喝著爭取客人。父親叫了兩輛,請他們載我們去靜安區南京西路二爺爺家。車伕性急,未等我們坐穩,即放閘起車。一拐彎,我的頭重重地撞在了三輪車棚架上。忍住疼痛,我探頭外望。隻見車外燈火通明,人們過著和平的生活,沒有炮火硝煙,也不用擔心流彈橫飛。這裏是我夢中的大上海了。      

那一年我剛滿十三歲。

 

東西南京路     

二爺爺是我爺爺的二弟。中國耳鼻喉科學的先驅人物。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由中國政府公派留學米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因為我爺爺在鐵路上做事,經常有工作調動。我父親從念小學起就住在二爺爺家,雙方感情極為深厚。

圖1. 我爺爺 (中) 和他的兩位弟弟。二爺爺胡懋廉 (右) 和三爺爺胡懋庠 (左)。1930年代中期攝於北平東城草廠胡同二爺爺家中。

圖2. 哈佛大學創始人約翰.哈佛的塑像

圖3. 二爺爺胡懋廉出訪前蘇聯的莫斯科大學。

圖4. 我奶奶華怡年 (左2),二奶奶張淑安 (右1),三奶奶王淑田 (左1) 和姑奶奶胡懋華 (右2)。  

彼時歸國後的二爺爺已經從舊時的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調來上海,在上海第一醫學院任副院長。那時的 “上一醫” 真正是群英匯聚,高人雲集。顏福慶、黃家駟、胡懋廉、郭秉寬、沈克非等正副院長、一級教授們都是從歐美歸來。給他們的Offer (委任狀) 均是由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親筆簽字頒發。

圖5. 顏福慶教授 - 上海醫科大學創始人、中國著名的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 (網絡圖片)

圖6. 黃家駟教授 - 國際知名胸外科專家

圖7. 胡懋廉教授 - 中國著名耳鼻喉科專家

圖8. 郭秉寬教授 - 中國著名眼科專家

圖9. 沈克非教授 - 中國著名外科學奠基人之一  

二爺爺的家位於南京西路上的東萊大樓裏。二爺爺二奶奶的女兒女婿 (我大姑和大姑父),也分別是華東醫院和中山醫院的大夫,住所離二位老人家不遠。當時的華東醫院是 “高幹” 醫院,大佬們有病無病都會往那裏去。大姑也曾奉上峰之命為宋慶齡和柯慶施等人擔任過醫療保健工作。宋慶齡自不必多言。柯慶施是當年中共華東局首腦,被毛澤東主席稱為 “柯老“,雖然柯年長於毛。柯在1965年就去世了,否則後來也會是一員文革悍將。

圖10. 避難於上海時我們全家與二爺爺二奶奶 (前排中),以及大姑大姑父 (中後排左一) 和女兒在南京路 “上海照相館” 合影。幾乎所有的人都神色凝重。  

東萊大樓是一座具有英倫風格的五層公寓建築,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它坐落在南京西路和成都北路交界處的西南角,在彼時可謂是玉樹臨風。作為一個 “呃阿地小寧” (外地小孩),我這算是頭一次開洋葷,住大洋樓。見識到在英國人設計的大樓裏,二樓被稱為 “一樓”;要上三樓實際上得爬到 “四樓”。      

樓中有個廂式電梯,圍在一個四方型的鐵籠之中,四周有寬大的水磨石樓梯螺旋環繞。電梯有專人操控。開電梯的青年小夥小張穿著入時,發型整齊,待人彬彬有禮。與電視劇《繁花》裏和平飯店樓中的老電梯一樣,黑漆鐵柵欄門是由手動拉開關閉的。新鮮的是,該電梯有窗戶,運行時能看見上下爬樓的住民,讓外地 “小寧” 感覺十分有趣。引得自家也常常勿坐電梯,爬上爬下,隻為看那籠中各色人等,體會電梯內外的差別。     

南京路上,春風蕩漾。陽光透過路邊法國梧桐樹的枝葉,在地上留下恍動不定的光斑。初來乍到,不免讓人東張西望一番。大樓東側是一座帶小花園的西式獨棟洋房,舊房主的名字已忘掉。樓對麵有一座 “新成“ 遊泳池,池中綠波蕩漾。舊時代名叫”大陸遊泳場“,1938年開業。當時該處的設備裝飾幾位富麗堂皇,是南京路上一個好去處。雖說如今是新時代了,盛夏時節依然是一票難求。某日,姑姑給我一張票子去那裏遊泳。進得池中,隻見男男女女人頭攢動,如同開鍋的餃子一般,整得我這個遊慣了長江寬闊水麵的小子沒了興趣。    

泳池旁有一家 “凱歌” 點心店的分店,整日裏香氣四溢,專賣蛋糕和一些西式點心。味道極美,交關好 “掐“ (吃)。不過,這 “凱歌” 店名是文革時期才改的。以前叫做 “凱司令“ (Kai Si Ling),為的是慶祝北伐軍總司令率軍擊敗江浙軍閥孫傳芳的部隊,凱旋進入上海。其意自明。它在 1928 年初創時是一家西餐館。   

1932年,一位名叫淩慶祥的人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加盟 “凱司令“,一舉打破洋人獨霸上海西餐業的局麵。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他們運用獨特的裱花技藝,將奶油蛋糕打理得像盛開的繁花,栩栩如生,香甜可口,無人能敵。《繁花》劇中雖有切蛋糕的場景,卻未能點到 “凱歌” 店名,小有遺憾。     

二爺爺家與 “凱司令” 蛋糕還有一個小故事。話說當年陳毅老總率軍攻下大上海後,擔任上海市長。期間曾去二爺爺那裏看過病,隨後便囑咐夫人張茜給二爺爺送個蛋糕去表示謝意。於是張茜便買了隻 “凱司令”帶去二爺爺家。     

門鈴一響,二奶奶開門。隻見一位穿列寧裝的 “小姑娘” 婷婷玉立於門前。一問知是替病人送蛋糕來的。二奶奶當即回複,“胡大夫看病不收禮物,請回吧“。隨後關閉了家門。過了許久,二奶奶欲出門購物。一開門,見張女士拎著 “凱司令“ 依然靜立門旁,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她告訴二奶奶,若是不收下蛋糕,她在陳市長那裏是交代不過去的。二奶奶再三詢問後才得知,這位在門邊靜候許久的 “小姑娘” ,居然是陳市長太太!最終蛋糕被收下。皆大歡喜。      

點心店隔壁還有一家小小的裁縫店,幹淨整潔。師傅很精幹,待人也很和氣。螺螄殼裏做道場,香火旺得很哎。二奶奶曾經帶我去那裏量身縫製過襯衫。     

多年後再訪上海時,樓對麵的這些泳池店家已經全都被拆遷,蕩然無存。代替它們的是昂然聳立的新樓群。時代變遷,大上海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南京路早已是今非昔比,模樣大變了。      

年少無事。閑時自己常步行遊逛。從東萊大樓往東過成都路口,路右邊有一家航模商店,當年常去光顧。先父還給我買過航模散件,並與我一起製作了一艘小艇,放在家中浴缸裏飄蕩搏浪。旁邊有一家文具店,我去那裏為二爺爺買過幾次大張的 “白報紙”。老人有剪貼報上重要新聞和趣事的習慣,自 1949 年起,家中已積累了一大摞。這些報帖不僅幫助老人回顧曆史,增強記憶,同時也給家中後人留下了一份美好回憶。

圖11. 二爺爺與二奶奶在東萊大樓家中

圖12. 老人居家照  

綠草茵茵,楊柳堆煙。梅雨季節後的南京路陽光格外明媚。再往前走便是舊上海鼎鼎大名的跑 (賽) 馬場了。上世紀五十年代那裏被改建成了人民公園,拆掉了看賽馬的馬道和看台,跑馬總會的大樓也被用作了上海圖書館。如今那裏又被改建為上海曆史博物館,但仍然保留了部分綠地空間作為公園供市民休息玩樂。上海市政府也從原海關大樓遷到該處人民廣場南側。聽說新的上海圖書館建在了淮海路。      

原跑馬總會高大的鍾樓旁是黃陂北路。從南京西路右拐進去,不遠處便是中國共產黨的發祥地,即開了一半就被迫換地舉行的“中共一大”會址。“阿拉” 少時也曾去朝拜過。

圖13. 南京西路上的原上海跑馬廳總會大樓 (網絡圖片)  

從南京西路向東走,“儂”可直抵外灘。也有無軌電車可乘去。從成都路口到《繁花》中頻頻提到的 ”黃河路口” 隻有一站,到外灘也就十來分鍾。彼時的黃河路並無劇中那樣誇張的火爆霓虹場麵。反倒是路口東側的國際飯店,路口西側的大光明電影院,以及馬路對麵的人民公園,人來人往,更為引人注目。      

無論舊上海新上海,這國際飯店都曾經是上海灘一大景致。當年號稱 “遠東第一高樓“,在南京路上算是鶴立雞群,傲視群雄。與《繁花》劇中提到的南京東路外灘口的和平飯店 (沙遜大廈 ) 東西呼應,是上海灘老克勒們最喜愛的聚集地之一。在舊時代宋美齡,張學良,陳納德,孫科等人都是飯店常客。大姑也曾帶我們去那裏用過餐。時過境遷,昔日的輝煌僅是依稀可見了。

圖14. 南京路上的國際飯店 - 昔日遠東第一高樓。樓左側是黃河路口。旁邊是 “大光明電影院” (Grant Theater)。右側是跑馬廳的馬道。牆外就是南京路了 (網絡圖片)

圖15. 在國際飯店旁落寞留影的失業 “知青”  

南京路分為東西兩段,是上海最著名、最豪華、最富傳奇性的黃金地段。國際飯店位於南京東路,往東多走幾步便是西藏路。北側路口有一座上海最大的百貨公司,即著名的 “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桑亥寧” (上海人) 稱其為“中百一店”,意為 ”中國第一百貨店”!口氣大勿啦?在舊上海,那裏是赫赫有名的 “大新公司”,無人不知曉。商店建於三十年代,店內還安裝有從美國 OTIS 公司進口的手扶電梯 (escalator) ,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繼續前行,就到了舊時與大新公司比肩齊名,不分伯仲的 ”永安公司” (Wing On Department Store)。兩家店均有玲琅滿目的時髦高檔貨色出售、人人愛逛。“永安” 後來一度被改名為 “上海市第十百貨商店“。

此外,兩家店裏也都設有投幣稱量體重的電動磅稱。不僅能顯示諸君體重,還給打印出一塊硬紙牌,上麵標明某年某月某日,先生太太們的體重如何。那時可謂非常新潮。據說愛惜羽毛的梅先生蘭芳當年為保持自己優美的身型,常去那裏稱量體重。我也曾經慕名而去稱重數次,但當初保留過的紙牌早已不知去向了。

圖16. 中百一店 - 舊上海的 “大新公司” (網絡圖片)

圖17. 永安百貨 - 曾改名為 “上海第十百貨商店” (網絡圖片)  

外灘南京東路口北側就是劇中提到的和平飯店 (外灘20號),飯店的正門朝著南京東路大開,舊時隻有達官貴人才能進進出出。飯店是由一位英籍猶太人維克多·沙遜 (Ellice Victor Sassoon, 3rd Baronet) 的洋行出資於1930年建造的,舊上海人稱沙遜大廈 (Sassoon House)。建築風格為當時美國流行的 “芝加哥學派”,線條厚重而流暢。樓裏有個著名的 ”華懋飯店”,其中的故事老多啦,“港 (講) 也港 (講) 勿完”。     

《繁花》劇中還提到了沙遜大廈內的英式套房。當年沙遜的豪華住所就在第十層樓。此人是英國貴族後代,繼承了一個 “第三從男爵”的稱號 (意味著是第三代繼承該爵位的人)。他在上海曾有著規模巨大的房地產業,在二戰期間幫助過不少流亡上海的猶太人。不過,花開花落。最後沙遜所有的房地產,包括此棟大廈,都被新中國政府沒收。沙遜也隻好拎著包離開了中國。      

出南京東路外灘口左轉往北,不多遠就是上海外貿局大樓 (外灘27號,原怡和洋行),也就是《繁花》劇中的“兩十七號”。而向南右轉不遠,是舊江海關大樓 (外灘13號)。此樓原是舊中國上海海關所在地。旁邊原是匯豐銀行,政權更迭後住進過多屆上海市政府。那些樓裏也是故事多多。需得由當地人自家來講了。

圖18. 上海南京東路外灘路口旁的和平飯店 - 舊上海的沙遜大廈 (網絡圖片)  

南京東路外灘路口人來車往,熙熙攘攘,交通十分擁擠。所以,從靜安寺過來的無軌電車在未達路口時,會向南拐一個小彎,最後停在外灘九江路口的終點站。某日我騎車經過那裏,因觀看黃浦江景東張西望,不慎碰撞到一位步行的路人。他緊抓住我自行車的把手,反反複複地質問我,“儂撞我,我撞儂? 啊! ” 執意要拉我去派出所,嚇得我趕緊賠禮道歉,方才得以了結。      

以上這些都是上海人平常歡喜去的地方。讓人稍有一點遺憾的是,導演王家衛心中好像隻有個濃濃的香港情結。盡管《繁花》劇中演員選用適當,時代背景聲勢浩大而切題,攝影的燈光色彩和角度也極盡雕琢,令人驚豔叫絕 (以至於會引起 here he comes again “又來了” 的感覺)。但豪情萬丈的南京路好像隻是被拉來淡淡地做了陪襯;黃河路也被拍得花花綠綠,像某條港街;而風流倜儻的 “寶總“ 則被拍成了新時代的柳下惠,感覺有點過了 (過猶不及喲)。當然,瑕不掩瑜。我這隻是一孔之見啦。      

南京路東西走向,以南北走向的成都路分界。從那裏向東是南京東路,屬黃浦區。向西是南京西路,屬靜安區了。      

南京西路家中有兩個房間是朝北方向,開窗可聞東邊遠處外灘海關大鍾定點敲響。夜深人靜時,“咪多來索,索來咪多,鐺……”的鍾聲在夜上海的浩瀚星空中回蕩。餘音繚繞於浦江兩岸,時時飄入窗內。至今仍引人遐想。

圖19. 上海江漢關大樓 (網絡圖片)  

從家中朝西的陽台上遠眺。樓旁就是原上海體育學院,二者間隻隔一條弄堂潤康邨。該弄堂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建成,也曾經是上海當時的新式住宅區。裏廂人來人往,但當年令人印像最深刻的,還是弄堂內的男士露天解溲處。僅有半人高的一座矮牆,凸顯出濃鬱的自由平等氣氛。無論是老克勒或是小赤佬,壓力太高時,都會去那裏方便,畢竟水火不留情。這讓我等外地逃難小子眼界大開。      

若幹年後從米國去了法國巴黎,欣喜地見到類似的方便場所,咱也就見慣不驚,欣然納受。“阿拉” 已勿是剛進城的 “呃阿地小寧”了。     

上海的早晨。空氣中彌漫著街對麵 “凱歌“ 店飄出的蛋糕香味。我一手提隻竹籃,一手握著二奶奶給的糧票和角子,漫步走出大樓去吳江路買缸爐燒餅和剛炸出鍋的油條。排隊時,喜歡看那烤餅人手握長長的火鉗,自如的從爐中取出烤熟的芝麻燒餅,如探囊取物。有時也會換換口味,買幾個粢飯 (糯米) 團,裏麵夾有半隻油條。使人聯想到家鄉的粢飯團,裏邊還會加點肉鬆,撒上白糖。至今令人垂涎回味。      

買完早點,走出吳江路口。抬眼一望,被不遠處的一處 “上海南京理發公司“ 嚇了一跳。逃避戰亂,初次來滬。方知在大上海,銀鈿多的人們剃個頭,或做個頭發,也有一家豪華的大公司好去。據說它在文革前的價碼,無論是剃頭還是燙發,都比其他接地氣的小理發店貴出許多倍!“小寧” 不敢造次,沒能進去享受那高價剃頭的滋味。多少有點遺憾。      

那年來滬,還碰巧遇見了我少年時的兩位夥伴,他們也是分別來自己的上海親戚家避難的。我們三人的父母不僅在同一所醫院裏同事,而且還都是老同學和好朋友,大家甚至都居住在同一幢院區家屬樓裏。某日閑聊,說起郊區某處有一“海濱浴場”,大家頓時來了興趣,要去看看。      

於是三個外地小 “寧” 搭伴,乘公交車輾轉顛簸近半日到達浴場。本來幻想著能暢遊於蔚藍色的大海之中。不料卻隻見滾滾長江水從天際奔流而來,把個江口處的海水攪得一片混黃,半點藍色也 “沒“ (無),而且水麵上還浮著一些附近碼頭漂過來的油花花。令我們大失所望,初次看海的興致全無。

 

重訪滬上     

1971年二月,美國總統尼克鬆總統首次訪華,輕輕撩起了中美外交關係正常化的麵紗。盛夏到來時,我被告知 “初中畢業”了。說是上了兩年學,其實每日僅有半天上課,還有若幹下農村去工廠的時耗,總學時加起來不到一年。盡管在校成績不錯,但因為種種原因,本人被告知不能升學念高中了。年少失學,小鳥折翅。隻好頹然回屋,靜候命運發落。     

見我在家閑得無聊。父親便讓我第二次去上海探望二爺爺二奶奶。此時二爺爺已從長期非法關押他的 “牛棚“ 裏放出,身體受到了極大摧殘,與我三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時相比差了許多。但老人的精神狀態依然很好,幽默、爽朗。      

老人見到孫輩自然很高興,同時也有些傷感。他對我說:“二爺爺是見一次少一次了“。但我答複他:“不是見一次少一次,而是見一次多一次。以後我還會再來看您” 。老人聽後大為讚賞。在滬期間,二爺爺給我講述了不少他過去的故事。還詢問我家裏是否還留有他當年在波士頓和哈佛大學時的照片。我遺憾地告訴他,家裏所有的 “高危” 老照片,通通都被迫燒毀了。老人很灑脫,笑著說 “燒了就燒了吧,反正也去過了”。

圖20. 二爺爺二奶奶與孫輩

圖21. 孫輩們在外灘遊玩。  

當年秋天,二爺爺因病去世。父親得知後極為悲痛。我數年前曾在《美篇》裏貼過一篇小文【百年父輩 - 2016年父親節有感】,其中還有更多關於我二爺爺的故事。有興趣的親朋好友不妨也去那裏找來看看。

圖22. 父親和二爺爺在南京西路東萊大樓頂合影  

1972年底,我第三次去了上海。那時我已經是被迫下鄉務農的 ”知青”。此行的目的,是去配一副供近視眼用的隱形角膜眼鏡,以備不時之需。五十年多前在國內,那樣的鏡片是稀罕東西,隻此一家,別無分店。到上海後我仍然住在東萊大樓二奶奶家。那時大樓隔壁的原上海彩電中心(即現在的廣電大樓),正在緊鑼密鼓地建造新電視塔。      

每天清晨,我頂著凜冽的寒風,騎車沿南京路向東。到外灘路口後右轉經海關大樓,抵達位於金陵東路141號的上海第二眼鏡廠門市部。那裏有一位捯飭得清清爽爽的白麵郎君周大夫,為眾人驗光、檢查有無眼病,測量角膜曲率、然後配鏡。根據要求,眾人每天得去那裏試戴角膜鏡。適應一周後,交錢拿鏡,離櫃走人,每副人民幣四十元。對於有近視眼的我來說,這算是未雨綢繆。      

果然,一年多後我碰上了念技校 “曲線就業” 的回城機會。但首先需要體檢合格。在縣醫院裏,我先戴著這副隱型鏡片過了視力檢查關,然後將鏡片取下,再去另一間屋檢查有無眼病。如願以償,蒙混過關;有驚無險,順利回城。兩個鏡片物超所值了。      

回城後,自己被選入學校籃球校隊。比賽時角膜鏡曾經數次被對手碰掉踩壞。好在眼鏡二廠門市部有個人病曆記錄存檔,可以通過郵電局郵購鏡片,方便百姓。大上海畢竟是大上海。

圖23. 戴著角膜鏡蒙混回城的校籃球隊員 (二排右三)  

“四人幫” 倒台後的1976年秋,我因公出差去無錫望亭發電廠,再次路過上海,小住了幾日。改革開放,讓自己有機會考上了大學。七九年大學放暑假時,自己和幾位親友順長江而下,分別去了廬山、黃山、九華山。下山後又去了滬上。本打算還去普陀山,但因台風肆虐,未能成行。      

八十年代初大學畢業後來美。摸爬滾打,忙於學習和謀生,力圖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一晃也就有許多年沒去上海。從九二年起至新世紀到來以後,因父親去世、與國內合作、以及母親八十壽辰等事宜,我又曾數次路過上海。那時上一醫在汾陽路上海眼耳鼻喉科醫院內給二爺爺樹立了一座銅像,我特意帶了兒子去獻花祭拜。

圖24. 二爺爺銅像。位於汾陽路的上海眼耳鼻喉科醫院內。  

“再回首,雲遮斷歸途。再回首,我心依舊”。那些年回滬次數也不算太少,但每次時間都很短,不能再像少時那樣悠哉遊哉地閑逛了。      

記得數年前最後一次離開上海時,我給了年已八十、但仍然每周還去一次華東醫院看專家門診的大姑一個告別擁抱。去年得知大姑也隨二爺爺二奶奶駕鶴西去,那也就成了兩輩人之間最後的一次告別了。願老人們在天之靈安息。      

如今人在海外,浪跡天涯已有四十載之久,大上海與我也就漸行漸遠了……      

在我腦海裏曾鏤刻下難以磨滅時光印記的上海、南京路,我們後會有期。

 

p.s. 因時光久遠,難免我的記憶有誤。還望熟知老上海的朋友們斧正。

1/14/2024 於芝加哥北郊家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7)
評論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謝謝皮卡,新年吉祥!期待你也多講講大上海的故事~ :)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YTOU' 的評論 : “輩分兒搞錯了。胡懋華是作者父親的姑姑,是作者的姑奶奶” 哈哈哈,是滴是滴,謝謝!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原來白鶴的先生也是上海的“大人家”出身“,真是珠聯璧合:)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YTOU' 的評論 :
你好!謝謝你細心指正。:)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水星好!真是無巧不成書啊。胡懋華是我先生的姑奶奶,以前就一直住在北京協和醫院醫生宿舍大院的小洋樓裏。我先生的姑姑是北京友誼醫院的主任醫師,現已退休。我公公生前是譽滿重慶的耳鼻喉科名醫。他們家族中出了許多位白衣天使。:)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蘑菇好,謝謝表揚!我先生的家族和他自身的經曆——16歲就到山村裏插隊、自己補習高中課程、考醫學院、來美留學當教授,很多故事值得講出來。他說他現在先寫點隨想,等退休後時間充裕了再多寫寫。:)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笑薇.' 的評論 :
笑薇新年好!我先生比我記憶力強,我對往昔的許多人和事都記不清細節了,我也說他應該把自己人生的經曆記錄下來。
看來人在某地久了,藝術創作上很難擺脫本地的特色,所以王家衛鏡頭下的上海灘確實港風十足,嗬嗬。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迪2000' 的評論 :
謝謝你的留言,新年快樂!這篇回憶是我先生寫的,他的爺爺在他出生時已故去,他們父子都對二爺爺感情很深厚。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香香好!我看到文學城有不少來自四川的同胞,很是親切。我先生的父母祖籍並非蜀地,因為他爺爺民國期間曾是成渝鐵路的總工程師,所以晚輩也隨之到四川求學安家了。我先生在重慶出生長大。我母親家幾代人都在重慶,是地道的四川人。雖然我母親14歲就被選入解放軍文工團離開了家鄉,但她一生都很眷戀重慶的山水和親朋,我回國時曾多次陪她去重慶看望親友。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曉青好!我先生家的前輩裏較多醫生學者,稱得上是書香門第吧,對他的人生追求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VictorWu' 的評論 :
你好,謝謝你的來訪和留言!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的評論 :
老樹新年好,歡迎來訪!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ufang' 的評論 :
你好,謝謝告知。:)
TYTO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輩分兒搞錯了。胡懋華是作者父親的姑姑,是作者的姑奶奶。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白鶴的夫君出身名門,爺爺輩譽滿天下。除了他們,我知道協和醫院的胡懋華大夫,非常有名。與婦產科林巧稚、眼科勞遠琇教授同稱“協和三女神”,原來是先生的大姑,了不起!我出生的時候母親差點難產,是林巧稚大夫把我接出來的。所以我對這三位女神記得特別清楚。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真棒,值得擴展出書。
笑薇.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感謝分享!文筆流暢,信息滿滿!

電視劇把一個現代化大上海硬是給拍成香港社會幇派聚會故事,攝影更是下了功夫,也再現了香港風貌。它缺失了大上海風情。
阿迪2000 回複 悄悄話 銅像我可能看到過,我當天幾天醫療記者,去過這個醫院。原來這個了不起的人物是您的親人。作者也很厲害,小小年紀就很會說話。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原來白鶴的先生的二爺爺是胡懋廉先生,大名鼎鼎。我的母校重慶醫科大學的前身就是“上一醫”,50年代有400多名上一醫的教師南下支援重慶,成立了“重慶醫學院”。白鶴的先生也是重慶出生。此文寫得真好!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名門之家。不一樣的白鶴!
VictorWu 回複 悄悄話 在上一醫讀書的時候,文中的地方逛了好多。你二爺爺很有名。謝謝。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回複 悄悄話 wow!
chufang 回複 悄悄話 航模商店應該是翼風航模店“。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菲兒好,謝謝欣賞!:)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雅美之途' 的評論 :
你好,謝謝你的鼓勵,我轉告我家那位了。:)
我個人的閱曆比較簡單,讀書、當文藝兵、進央視一直都在北京,寫出來意思不大。我先生比我閱曆豐富,他也一直對人文曆史很感興趣。我一直跟他說應該把經曆寫出來,我可以跟他合作潤色。他說等退休後時間充裕了再寫,現在工作太分心,就有感而發先寫點短文,也算是存個素材吧。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花似鹿蔥、燕京夜話:
你們好,謝謝善評!:)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販外煙的打仗模子' 的評論 :
你好,謝謝!我先生老胡家的上下幾代人裏還真是出了許多位醫生、教授、學者、專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裏有所建樹,算是繼往開來沒辜負前輩的期望。
逍遙白鶴 回複 悄悄話 邢泗河、優子、yanlan:
新年好,謝謝你們的來訪和留言!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販外煙的打仗模子' 的評論 : +1

大讚充滿了曆史感的好文!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原來是夫君寫的。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白鶴的精彩回憶,your article makes my day today! 你完全應該出書發表,你參加Parties之餘有事做了,以紀實體或小說的形式,你肯定有才華和時間。沒有想到重慶在文革中的武鬥達到了戰爭的級別,以前隻知道那裏的紅衛兵的墓地。同濟遷漢後,上醫就更強大了,其實上醫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醫學院,隻是創辦院長顏福慶是耶魯校友,上海本身是中國最西化城市,自然有很多美國海歸大佬,包括你的大伯。
燕京夜話 回複 悄悄話 白鶴的先生從小就是個帥哥哦! 兒時的回憶很有趣。讚同有關王家衛的繁花點評。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一氣嗬成,好文!
販外煙的打仗模子 回複 悄悄話 有這樣的長輩,肯定是一門俊傑
yanlan 回複 悄悄話 二奶奶漂亮!
優子 回複 悄悄話 讚,寫得真好
邢泗河 回複 悄悄話 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的西南角原有上海電視塔,後來在浦東重建了東方明珠. 在這個西南角應還有一個上海國際俱樂部的建築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