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
2008 (1)
2013 (86)
2014 (110)
2016 (55)
2017 (77)
2018 (80)
2019 (90)
2020 (50)
2021 (92)
2022 (71)
2023 (64)
2024 (63)
我最近欣聞女友Lily Zhou的先生--美國西北大學教授黃永剛先生榮升全美工程院院士,一眾熟人好友無不歡欣鼓舞,為黃教授取得顯著的事業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和驕傲!大家紛紛要求向他們夫婦表示祝賀!於是,Lily與先生近期分別安排了同窗、同事以及私人好友的幾次聚會,給大家一個機會共享喜悅。昨晚,我們夫婦和另外幾家朋友受邀去往Lily和黃教授芝城北郊溫馨美麗的宅邸歡聚一堂,來賓帶去一束束鮮花和一瓶瓶美酒,主婦為客人們烹飪了許多既美味又健康的食物,大家舉杯暢飲熱情致賀,品嚐美食,聊天交流,興致勃勃,直到入夜時分才依依惜別。
圖1,美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黃永剛先生。
圖2,前排落座的是女主人Lily和黃教授,及他們家的寵物寶貝Coco。後排是Lily的女友們,中間是本鶴(他們家的兩位帥哥公子,一位在大學就讀,一位在紐約工作,此刻未能返家)。
圖3,當晚赴約的來賓和主人夫婦合影留念。
其他圖為當晚實況、雅宅剪影與部分美食(以下均為手機片)......
主人夫婦本意欲在餐廳設宴款待朋友們,後經友人提議在家中便宴,更加親切放鬆,隨改為家庭致賀聚會。
女友在聊天。
男士們在交談。
女賓和女主人在備餐。
附:媒體報道
《黃永剛, 沈向洋, 張東曉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2017-02-09 知社學術圈
知社學術圈華盛頓特區快訊,美東時間2月8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2017度新科院士名單,84名院士、22名外籍院士當選,其中有多位著名華人學者,包括黃永剛、沈向洋、張東曉等人。
西北大學黃永剛教授因在可伸展電子器件力學及機械引導三維自組裝方麵的先驅工作當選。黃永剛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出生於力學世家,是清華大學教授黃克智院士的公子,父子二人均為國際固體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黃教授也是繼鎖誌剛、高華健之後近年第三位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的華人固體力學家。
沈向洋博士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主管微軟技術與研發部門,因在計算機視覺與圖形學的突出貢獻、以及在業界的研發領導力而當選。沈向洋是南京人,本科畢業於東南大學。值得一提的是,沈向洋當選的是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張東曉教授現任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因在多孔介質流體隨機模擬的先驅工作而當選。張東曉教授本科畢業於東北大學,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和奧克拉荷馬大學任職,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協助陳十一教授創辦北京大學工學院。
今日當選的華人學者,還有伯克利的Tsu-Jae King Liu教授、UCLA的Jingsheng Cong教授,兩人均擔任校級行政職務,而且Cong教授也畢業於北京大學。另外,還有RPI的周祖康教授通用電氣副總裁Xiangli Chen, 和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Lai-yung Ruby Leung。
謝謝親,好久不見你啦!:)
給曉青問好!:)
謝謝你的暢所欲言。力學我是門外漢,不過據我所知,黃教授目前與許多機構的合作都是開發在實用性領域裏發生效益的產品,肯定不是搭建空中樓閣。:)
人類從幾百年前就開始嚐試運用力學原理去指導建築設計施工采礦等,近代又把力學用上製造業。現在工程師設計房子設計橋梁製造機床都要以牛頓三大力學定律為基礎。可是三大定律不能有效解釋很多橋梁房屋的倒塌,製造業中產品的破壞等,所以人類總是在探索,或者說科學家也要吃飯,總要搗鼓一些新的內容。但目前為止,各種各樣的理論多如牛毛,但是,無論那些新的力學理論多麽時髦,多麽花裏胡哨,但技術設計裏主要依賴的仍然是牛頓運動三律。產品設計運行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隻能用很大的安全係數或安全度去努力避免。
這些新的力學理論中包括三四十年前風行的斷裂力學,十幾二十年前開始流行的多孔介質力學,以及十幾年前開始流行現在仍然流行的納米力學,等等。越是時髦的東西越容易到NSF和NIH等FUNDING 機構那裏拿到錢,越能出論文,在現代力學理論、數值分析方法方麵發表幾百篇論文的大有人在,所以去經營的人趨之如騖。但相對於各種各樣的現代技術,各種現代力學理論所扮演的角色主要還是幫著為推銷新技術而忽悠。現代力學理論製造出來的圖表和小電影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給,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忽悠。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有一個舞台可供表演,能不能表演得好,就在於你的技術是否精湛。年紀大了,閱曆深了,對人生舞台上各種表演的理解也隨之加深。西方人深刻理解這種表演的價值,所以明碼規定,那種院士什麽的不能賣錢,絕不能象在中國那樣用它去走江湖,招搖過世。
隔行如隔山,但願隔行的人不要被忽悠得太多,至少在離開這個世界以前,能理解紅塵之中的一些真諦。:-)
看來你也是物理領域的專才啊,我代主人謝謝你的祝賀!:)
波城MM好!賓客中有好幾位北大畢業的才子佳人,從醫的、作家等各有所長,都是飽學之人。和他(她)們聊天很漲知識~ :)
謝謝貼心的菲兒,春天快樂啊~ :)
謝謝你的科普介紹!:)
兩者均為材料與製造業的新概念、新方法,新技術。前者主要應用在電子行業。比如柔性電路板。你肯定記得 08奧運開幕式有個展示清明上河圖的液晶顯示屏幕、是像畫卷一樣打開的、就是柔性電路技術的產品。如果說現在固體印刷電路板是竹簡的話、柔性電路產品將是紙媒一樣靈活而輕便。以後在各行各業應用會相當廣泛。例如可折疊laptop、把醫療檢測器等與肌肉融合一體、可為像白鶴這樣時尚女性製作可變圖案與顏色的電子衣服與美容膜。航天器上的太陽能薄膜。
後者為材料(尤其納米材料)與現代三維複雜結構加工與製造技術。可在分子層麵上設計材料、三維複合材料設計與編織、加法式加工、三維打印技術(用材料打印機把複雜機器打印出來) 等等。十年八年之後這些技術的產品會走進我們的生活之中。
在力學上與材料學上、現在固體技術主要用線性力學就可以解決了(源於胡克定律)、但這兩類技術需要大變形的非線性力學與更深層的材料微觀力學。對這兩方麵技術的發展與形成具有基礎性與指導性意義與作用。永剛在這方麵是大師、達到了得心應手與爛孰於心的程度、在這兩方麵的理論構建與實際應用都有傑出貢獻。
謝謝你,我們一起為他擊掌稱道,一起祝賀他的成功!
你好!我是文科女,理工科的事情我隻是照本宣科,也難以解釋清楚。簡言之,黃教授研究的範疇屬於cutting edge,相當先進,例如可利用電子力學原理產品應用在醫學等方麵對人體進行細微檢測與觀察...
-------------------------------------------------------------
搞不太懂到底是幹什麽的。能不能寫的讓外行人好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