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
2008 (1)
2013 (86)
2014 (110)
2016 (55)
2017 (77)
2018 (80)
2019 (90)
2020 (50)
2021 (93)
2022 (71)
2023 (64)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所在的芝加哥比故鄉北京遲來一天)。我看到網上微信上,似乎不止是小朋友,許多成年人甚至是踏入了老年門檻的人也都在頻發感慨、彈冠相慶。對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我的同齡人們來說,我們的童年仿佛已是上輩子發生過的事,玄虛飄渺、遙遠而模糊——
我上過的小學叫做祿米倉小學,在北京市東城區南小街,座落於東西走向的祿米倉胡同的東盡頭,是一座祠廟改建的。祿米倉是明、清兩朝存儲京官俸米的地方。清朝屬鑲白旗,清康熙之時有五十七廒。祿米倉之北,明時有舊太倉,再北有海運倉,海運倉之西有新太倉。入清之後,新太倉裁撤,海運倉分為北新倉、海運倉,舊太倉分為南新倉、舊太倉、興平倉、富新倉。民國時,諸倉改為他用。海運倉改為朝陽學院,舊太倉改為陸軍醫院,祿米倉改為聯勤總部平津被服總廠。祿米倉現被軍需裝備研究所占用。今胡同東口北側有智化寺,建於明正統九年(1444),保存完好,1961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祿米倉胡同寬且直,兩側盤桓著許多條分支出去的小胡同,我的大部分小學同學都居住在那些曲裏拐彎的小胡同內。我記得上小學的第一天沒有課本,學校要求每個新生要攜帶一本紅塑料皮的毛主席語錄,上課時端放在課桌的左上角。有同學忘記帶來,被勒令回家去取,否則不讓上課。上學是學生們分散走去的,下課要按照居住的遠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小組長,我們排成隊從學校回家,到鄰近家門的時候才許出列。
冬天大屋頂的教室裏燃著一個小鑄鐵爐子,火爐是封著爐蓋的,為了省煤不讓它熊熊燃燒,所以教室裏並不溫暖。幾堂課下來,小夥伴們都凍得手腳冰涼。講究點的家庭給孩子帶了手絹揩凍出來的鼻涕,家中清貧的孩子鼻涕常常掛在唇以上,不停的吸溜,又不停地淌,在小臉上結成痂,髒兮兮的。我就從那時得了慢性鼻炎,幾乎整個冬天鼻子都不通氣,頭疼,十分不適。
那個年代我們本來就不正規的課業經常被各種政治活動打斷。一會子是偉大領袖發表了最新指示,一會子是黨的代表大會召開了,我們就停課,在老師的帶領下用電光紙(一種一麵很光滑的彩色紙)或者是彩色皺紋紙做成大紅花、葵花,手舉著走上街頭遊行慶祝。滿校園滿大街的大喇叭哇啦哇啦地唱著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革命群眾離不開共產黨,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課後我們有學習小組,記得很長一段時間月都是我的小組長,放學後我們就去月的姥姥家的小四合院裏做功課。月的父母是中央美院的教師,我的父母是演員,都被趕到農村接受“再教育" 去了,月和哥哥、弟弟跟著姥姥過生活。姥姥總是慈眉善目和聲悅色的,對調皮的小孩子們一點都沒有不耐煩,我們都很喜歡她。月的學習成績一直很拔尖,改革開放後到美國留學,一舉拿下生物學博士學位,月現在是美國國家衛生部的官員。月的哥哥星喜歡在學校的黑板上塗鴉,曾經用簡單的線條勾絡出一個沒穿衣服的女人體,此舉驚動了整個校園。高年級的同學說那是不正派的流氓表現應當被批判,可能我們小學的老師們還算寬容,此事後來不了了之了。星長大以後考上了美院油畫係,師從靳尚誼,1991年結業於法國寫實主義畫家克勞德·依維爾油畫材料技法研究班。曾參加“國際青年美展”、“中國油畫精品展”等海內外大型展覽。作品《鴿子》獲國際青年美展銅獎。現在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優秀油畫家。有趣的是,和我同桌、同一個學習小組,一起坐在小板凳上寫作業的燕子同學後來成了畫家星的夫人,月的嫂子。
......
當我們各自經過幾十年顛簸的人生以後,童年的許多場景任憑你伸長了手臂不再能觸及,任憑你瞪大了眼睛再也看不清蹤跡,好似太虛幻境,漸漸地沉入我們記憶的潭底。
上個周末,我應邀去華盛頓地區參加一位我的小學至中學時期的閨蜜——月的大女兒的婚禮,月夫婦還是我家先生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的同窗,我們兩家的緣分可謂非同尋常。現如今,我的同齡人都開始為人嶽母為人婆婆了,似乎昨天還是小丫頭小小子的孩子們轉眼都要成家立業了,我一邊為好友一家欣喜,一邊對時光流逝的速度之快暗自磋歎。
由於美國對中國簽證的寬鬆與開放,這次月夫婦在國內的多位親眷都得願以償地成行,前來美國參加婚禮。得知賓客中有幾位曾是我兒時的小夥伴,於是很期待在婚禮上與他們相見。婚禮前,月和她的哥哥——著名油畫家星的一對好友夫婦在家中舉辦了一次Pool Party-泳池畔的燒烤便宴為婚禮預熱,熱情招待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我們夫婦也在邀請之列。這下子,我竟提前在party上不期而遇了多位童年的熟人、朋友,他們有的遠道來自北京,也有的已在美國定居,有的是工程師、有的是商人、有的是藝術家。WOW,這不是小那誰,小那誰麽,你還記得我麽,當然記得!一見麵我們就忙不迭地握手、擁抱,頓時忽略頭頂的稀疏、體態的的發福,種種童年的記憶自潭底攪起,大家興奮雀躍著在對方的眼睛裏返老還童成當年的小模樣,我們的心思一起奔逸去了胡同裏的歲月......
幾十年沒有多少交集還能一見如故的原來不隻是親姐妹親兄弟,世間還有一種親情叫做 “發小兒”。
有圖為證——
Party主人家的後院
瓊漿玉液,雞鴨魚肉,花紅柳綠,親朋好友——多麽美妙的生活!
右起:發小兒-月、本博主白鶴、楊-我們的中學好友(她剛好來美國探望在此工作的女兒)
發小兒燕子和她的愛犬
我、燕子和舉辦Party的男女主人
月的哥哥——畫家星,正在為親朋好友斟酒呢
白鶴和月的弟弟、弟妹——專程從北京遠道而來參加侄女婚禮的雲子夫婦
發小兒大會師~
白發老者是月、星、雲的父親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發小兒見發小滿心喜洋洋!
新朋老友喜笑顏開
Party上的部分美味佳肴:
主人烹製的烤鵪鶉,外焦裏嫩,香極了!
你永遠是那麽的美麗!
謝謝,白鶴給北京小老鄉問好!
曉青好,謝謝來訪!
早上好,謝謝你! 國內的生活環境日新月異,我們的童年記憶仿佛變成退色了的老照片。那時整個社會的氣氛很黯淡,但孩子們單純的友情依然不乏各種趣事、齟齬和溫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