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法蘭西——瑞士之旅(1)***
--此遊記係列的全部實景記錄照片均由逍遙白鶴夫婦拍攝--
回望歲月,年輕時的我曾經行色匆匆地路過許多地域,許多山川湖泊,許多日出日落,許多美景。因為彼時行程的目標不是賞景,而是為了工作任務出差、抑或奔赴某一個未確定的終點,心情要麽惶惶然要麽忐忑著,往往被預期裏那個超越景色的責任牽製,途中來不及細細咀嚼和品味,來不及回顧,那時相機還是稀罕物,也不可能隨時拍照,便任由她們溪水般地從眼前流走,水過無痕,多少有些可惜。
如今人生過半,對我個人而言,鑒於現實的種種羈絆和對家庭的眷戀,漸漸地放棄了對名與利身不由己的疲憊追逐,看清了個人能力和運氣的極限(大概世上無人可以在所有領域裏馳騁自如大展拳腳吧?)。更不要說有些事即使你勉強可以做到,但做起來毫無興致度日如年,若不是被生存逼迫著,舍棄了也罷。我漸漸地安枕於一份尋常的衣食無憂,習慣於理埋照顧家庭的細細碎碎,愛惜好仍然扛著養家糊口重任的那一口子,兼顧做一些自己興趣之內的事情。卸下職業壓力的我身輕如燕,心態也沉靜了許多。現在行走於山水之間,我賞景的心態逐漸純粹,企望能夠心無旁騖、全視野地去擁抱世間所有美好的存在!我們夫婦早已有了默契,幾十年兢兢業業、辛辛苦苦於各種現實的追求和奉獻以後,我們將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享受生活的饋贈,享受造物主和人類文明建築在世界各地的各種燦爛與輝煌。
我先生以往因公務和參加學術會議去過歐洲,於我,今年9月的巴黎——瑞士之旅是第一次與歐洲國家麵對麵邂逅。對於法蘭西最初的想象和向往,應該說奠定在我少年、青年時期偷覽數不勝數的譯本“禁書”的癲狂之上——《巴黎聖母院》、《紅與黑》、《悲慘世界》、《雙城記》、《九三年》、《俊友》、《羊脂球》、《茶花女》、《基督山恩仇記》、《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唐璜》……未與真實的巴黎謀麵,巴黎紙醉金迷、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以及其他豪華城堡裏那些夜夜笙歌、衣香鬢影、驕奢淫逸的貴族舞會、貴婦與闊少們曖昧情緣的糾纏齟齬;巴黎公社社員們曾經浴血築壘而戰的曲折街巷、小說中多個人物曾經匿身於其中的深邃寬闊的地下水道—— 那一楨楨激蕩人心的畫麵呼之欲出;巴黎聖母院鍾樓的遼遠敲擊聲、塞納河水含情脈脈的涓涓流淌早已在我耳畔森然回蕩……
出於政治和體製的分歧,法蘭西對我們來說曾經是遙不可及的一個夢境。在這麽多年以後,國際格局的變更重組風起雲湧,中國經濟國力的崛起突飛猛進,like it or not,西方的大門對曾經閉塞的、曾經“老土”的中國人洞開了,一貫不屑於使用其他語言的、傲慢的法國人在巴黎的櫥窗和菜單上標出了中文,不斷傳遞著對“東方睡獅”接受與友好的情愫——歡迎你,或者歡迎你們送來的錢幣,嗬嗬。在這麽多年以後,在2014年秋高氣爽的九月,曆史故事和人物層出不窮的魅力巴黎,創造力和藝術氛圍揮之不去的美麗巴黎,我來看你了,我揣著難抑的興奮心情來接受你的麵諭。
Day1, 9月19日,星期五
我們一行13位朋友乘坐美聯航芝加哥直飛巴黎的航班,經過9個多小時的飛行,於歐盟時間9月19日上午9點25分抵達夏爾.戴高樂機場(期間有兩位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女友另行乘坐其他航班,分別“插隊”參加了我們在法國和瑞士的部分行程)。此行的發起和召集者是我們的多年好友,任職美國公司的資深電子工程師夫婦——Stanley&Lan,熱心的Stanley行前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從選擇景點到食宿行的安排與預訂事無巨細盡量落到實處,可謂勞苦功高,成全此行的功臣非他莫屬。若問周圍友人們對Stanley夫婦個性的評價,美其名曰,“他倆是最像北方人的上海人了!”我本人是反對地域偏見的,且好友中幸遇許多待人熱情誠懇的上海籍人士。人們大多以為上海人總體上屬於比較精於計算、事不關己慎於介入的類型,從這個角度論Stanley夫婦確實是個例外,在朋友交往或是社團公益活動中,無論是財務還是處事待人他倆都落落大方、勇於擔當。當然,全體參與這次行程的“旅友”也紛紛獻計獻策,相互包容謙讓,氣氛十分融洽。男士們分擔了長途駕車的重任(由於不熟悉歐洲的地形和路況,駕駛的難度大大增加,這一點有過歐陸自駕遊經驗的網友應該很有同感)。持有換匯減免手續費信用卡的幾位朋友也多次為大家刷卡墊付各種費用。多方協力使我們的旅程順利而節省,圓滿快意。其中一些細節我會在以後的博文中提到。
我們在巴黎預定的旅館在遊客們眾所周知的商場“老佛爺”所在的街道La Fayette上。為避免出租車沿途的堵車麻煩,我們從機場直接乘坐RER藍線地鐵抵達巴黎城內,然後步行去旅館入駐。有意選擇RER的朋友要注意follow the sign ”Trains to Paris” 即可找到乘坐的位置。RER來往巴黎的車次約15分鍾一班,可在Terminal 2 or 3 上車,單程票價(when purchase ticket, need to mention Paris Aller-Sample)9.75歐。在機場買票可用信用卡或現金,在地鐵的自動售票機可用卡及硬幣。根據行前“偵查”到的情況,我們還在機場內售票處購買了巴黎市內地鐵Metre的10次連票,以備以後幾天遊覽使用。
我們一行人在Gare Du Nord-巴黎北站地鐵站下車,那裏應該是一處較大的中轉站,上上下下有多個出口,站台四周密布著售賣食品和旅遊紀念品的小商攤,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幾分喧囂、幾分雜亂,不少煙民在肆無忌憚地噴雲吐霧,恍然間像極了北京某些地鐵周轉站內的環境,是一種與華麗嫻雅毫不相幹的市井生活氛圍。想起關於巴黎神偷活躍的傳聞,我們一邊懵裏懵懂地查看站內的標示牌,一邊互相提醒看顧好各自的行李。尋尋覓覓地走出站口,天空是一襲透徹的藍,陽光明晃晃地刺眼,呈放射狀的巴黎街巷在我們眼前鋪陳開來。沿街店鋪連著店鋪,住宅建築大多是古典樣式,高度比較平均、風格也相對統一。許多住家的窗台上點綴有色彩嬌豔的盆花,溫馨宜人。舉目四望,幾乎見不到流線型鋼筋玻璃結構的現代化大廈。車站外圍有些流浪漢模樣的人,三三兩兩席地而坐。不規則的條石地麵上散落著一些行人丟棄的包裝紙、飲料罐,看上去並不十分整潔。車站的門臉甚為氣派,高大建築的拱形門廊上端立著一排古典人物的石塑,巴黎的顯赫與曆史的厚重從此可略見端倪。
路上拖著行李箱行走的不隻我們一撥人,被我們詢問路徑的本地人態度也還算友善,看上去穿戴整齊講究的中青年基本上都能講些許英文。巴黎到處都能遇到華人麵孔,有的是遊客,有的是留學生。我們沒走多少冤枉路就找到了預定的旅館。天色尚早,我們雖然經曆了長途飛行,因為心情興奮都沒有太多倦意,大家放下行李,稍事休整就集結起來朝著計劃好的目標去觀賞附近的一些名勝。
我們在行走中感受巴黎——
![](/upload/album/18/24/01/f4fa81537997OA2Wq0Vy.jpg)
精致、敦實而穩重的建築風格
![](/upload/album/18/24/01/f4fa81538057WcYDvKBO.jpg)
![](/upload/album/18/24/01/f4fa81538091ecw5Co7M.jpg)
琳琅滿目的櫥窗
巴黎街頭的餐館既有高大上、也不乏小巧、古樸便捷,客人總是在室外落座的多過室內。
晶瑩的一杯美酒,擺放精致、分量不大的一碟美食,細細地嚐、慢慢地飲,沐浴著流光溢彩的夕陽之輝。似乎他們的吃不僅關乎於飽口腹之欲,還是一種文化浸染,一種充滿濃情蜜意的時光消磨......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84072kb05a6b.jpg)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8479zxJBk3Pu.jpg)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8651G4uFmWBr.jpg)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8754IbgojFpr.jpg)
新生代的巴黎人: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8813wchyqnMk.jpg)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8844aS9aKVa1.jpg)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89023SymfIb0.jpg)
蘋果店門口排隊購買新版iPhone的盛況......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8973TvrG4dBz.jpg)
我們到達的第一個景點是巴黎歌劇院-Opera Palas Garnier。這是全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也稱加巴葉歌劇院,巴洛克式建築,麵積一萬一千平方米,可容納2156名觀眾。可惜我們走到那裏時,歌劇院已經閉門謝客,室內參觀停止了。有趣的是,有一名我不熟悉的美國流行歌手在歌劇院前的廣場上演唱流行歌曲,劇院的的台階上坐滿了興致盎然的聽眾,一歌音落,熱烈的掌聲四起。這個世界的文化藝術是越來越相互接納、融匯貫通了……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9437PDwbItdz.jpg)
歌劇院的另一側,一位青年在傾情彈奏鋼琴
蒙馬特高地沿途聚集了許多藝術家,有的演奏,有的歌唱。小丘廣場(Place du Tertre)上一個接一個擺滿了繪畫作品和畫家的畫架,你可以讓你心儀的畫家給你畫上一幅肖像,或是選購一幅凝固在畫布上的巴黎風光。情侶們可以牽著手去尋找用各國語言寫下了“我愛你”的愛之牆(Mur d’amour),留一張影讓愛牆見證你們的一往情深。聖心大教堂前高高的台階更是個讓你發呆曬太陽、俯瞰和瞭望巴黎的好地方。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9916FWjvAktl.jpg)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0112VfMEt07x.jpg)
修建聖心教堂的動力來自於一段動亂年代的紛爭。1871年,一場名為“公社戰(la commune)”的內戰將巴黎與法國分離。這場內戰起源於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敗北後,一部分民眾因社會的陰鬱和政治的混亂而對當時政府喪失信心。於是在巴黎,反提耶(Thiers)政府的巴黎民眾在巴黎城中設路障,築街壘用以阻擋來自凡爾賽的政府援兵。反政府的巴黎民眾進行了近兩個月的艱難抵抗,但終究沒有抵禦住強大的軍隊,提耶政府的士兵最終衝開了起義民眾築起的防線,援兵進入巴黎城。當政府力量反敗為勝後,當權政府組織了一次大屠城行動,將曾經反抗他們的血肉同胞全部殺死。
這場血腥事件之後,兩個資本家亞曆山大·勒讓蒂(Alexandre Legentil)(巧合的是亞曆山大的姓“勒讓蒂”的意思就是“善人”)和他的妹夫於伯赫·豪奧(Hubert Rohaut)建議修建一座紀念堂用以向公社保衛戰中犧牲的同胞們獻上他們崇高的敬禮。他們的這一舉動是具有宗教性質的,他們希望能以此舉得到耶穌基督聖心的寬恕,以求他能原諒他們所犯的錯誤。1873年,巴黎的大主教,紅衣主教吉百赫(cardinal Guibert)接受了他們的這個請求,隨後國家眾議會聲明該建築是所公共建築,歸巴黎市政府所有,而不歸教會。聖心教堂最後選址在巴黎西北方的蒙馬特高地的馬赫蒂赫陵(Mont des artyres)上,為的是全巴黎都能看到它,全城人民都能夠感受到上帝的護佑。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1335sSM3okpC.jpg)
嬤嬤用淳厚的女中音歌詠上帝的神跡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1391VPvHnjDy.jpg)
我點燃一支蠟燭奉上神壇,表示我對上帝和巴黎人民的崇敬之意
從蒙馬特高地可俯瞰巴黎市區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154293LHqHv0.jpg)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1581jtUCUolr.jpg)
教堂台階下的小廣場上,有一群歌劇演員在露天演出歌劇片斷
![](/upload/album/9a/ad/ff/4e4248151665hOl7uKpY.jpg)
同行的朋友們拍攝了我們在巴黎的第一張合影
經過接近一整天的暴走,回到旅館沐浴之後我頭沾枕頭就沉沉睡去了,一夜無夢。明天我們的觀賞目標是盧浮宮......
你好,哈哈,可惜你不與我同城,現在旅遊很方便,網上可以查到許多詳細的攻略,你可以按圖索驥遊四海啦。對不起遲複,文學城隻顯示我博客裏最近的留言,如果我有段時間沒顧得上來就會錯過回複一些朋友的評語,十分抱歉。
教練好! 我的祈禱shouldn't be that way... 嗬嗬。我為善良的人們祈福,也願上帝保佑我和家人今後的日子平安、平靜,僅此而已。:)
謝謝,我去瀏覽了一下你的博客,歐洲你走過許多地方,圖文並茂信息量也很大呀。:D
如果需要敲字多些,我都先在word裏麵寫好存起來,再copy and paste過來。這裏確實有時弄到一半會掉鏈子,如果沒有存底是很讓人懊惱~~~
你好,謝謝你的來訪和留言! 你有親屬在此肯定對巴黎感覺更親切。。。現在來往比較方便,相信你還有機會造訪巴黎,造訪蒙馬特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