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懷念司塔瑞斯教授

(2025-10-19 15:29:31) 下一個

懷念司塔瑞斯教授

鮑敏琪

司塔瑞斯教授的遺照

安東尼司塔瑞斯(Anthony F. Starace)教授是我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的博士論文導師。平時大家都叫他的小名托尼(Tony)。大約六年前,他突發胰腺炎並發症送院治療,一周之內就去世了,享年74歲。他生前是專業級的高強度運動壁球(squash)好手,天天鍛煉,身體強壯結實,走起路來比小夥子還快。他的突然過世,讓他的家人、同事和朋友都感到十分意外!聯想到當今中美關係之亂象不斷,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他生前幾個禮拜,我還接到他的一個電子郵件,告訴我他正在法國多維爾參加國際光子、電子、原子碰撞會議(ICPEAC),我們1995年的一篇論文(Static-electric-field effects on high harmonic generation)被一位受邀主講人稱為ahead of its time並為許多與會者提及或引用。幾年後開始興起的阿秒(attosecond)物理學實驗檢驗了我們的一些理論預測。

我是1990底在大雪紛飛中抵達美國中部富裕的農業州內布拉斯加的首府林肯市。這是一個人口隻有二十幾萬的大學城,人均收入較高,民風淳樸,一年到頭都沒聽到過一起凶殺案。陌生人在路上見麵都會熱情地打招呼。

我在托尼指導下學習了五年,從他那裏學到了科研的方法,帶領國際團隊必須的領導力與執行力,以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我在此把跟他相處的一些細節的寫下來,讓世人在目前中美不斷發生矛盾衝突時可以從我個人的回憶裏看到曆史上中美人民之間曾經有過深厚友情的一個縮影。

托尼和我物理研究的啟蒙老師李家明院士是師兄弟,他們都師從芝加哥大學意大利裔教授Ugo Fano。Fano是意大利羅馬大學物理係以物理學大師費米(Enrico Fermi)為首的潘尼斯佩爾納大街的夥計們(via Panisperna Boys)研究團隊的成員之一,他曾經對原子物理學和生物物理學發展做出過傑出的貢獻。

托尼從1984到1995年任物理天文係主任。我們之間討論物理問題大多在每天下午5點他完成係主任工作之後才開始。托尼為人謙和,工作勤奮,有強烈的求知和動手欲望,對教育事業充滿激情。托尼的領導風格公平理性,凡事以身作則。當年他搬入貝棱(Behlen)實驗室時選擇了在地下室一樓的辦公室並且在那裏工作了二十幾年,而把窗外有景色的房間讓給其他同事。

托尼周一到周五上班總是穿西裝打領帶,與許多其他教授隨意著裝大不相同。他說這是教授和係主任的製服。他通常周六穿便服來上班,學些新東西或不受打擾地完成比較複雜繁瑣的工作。他說如果每周六都學點或做點新東西,每年就多出五十二天的學習工作時間,自然會比別人進步快得多。這和中國人講天道酬勤是同樣的道理。我到美國時,國內還沒有實行每周雙休日,覺得周六上班沒什麽大不了的,也逐漸也養成周六要學點東西的習慣。如果哪個周末出去玩或在忙別的瑣事,心裏就總覺得缺了點什麽,有象閩南人一整天沒有喝茶的感覺。

托尼和世界各地的同行有著廣泛深入的合作。他善於把各國不同膚色和種族的科研人員召集在一起取長補短,發揮不同學術傳統的雜交優勢來推動學術研究。

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時通貨膨脹惡化,俄國人民的存款和退休金幾乎歸零,許多著名的前蘇聯物理學家來美國尋找工作機會,我有幸和不少俄國物理學家合作。我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讀的物理參考文獻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從俄文翻譯成英文刊登在JETP (Sovie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Physics)的期刊上。俄國人論文中經常隻給出最終方程式而沒有中間過程。我花了兩年多時間天天鑽研他們的論文,成了俄國論文方程式推導的專家。

托尼經常教導我們麵對新問題時要從物理學第一原理著手,將它拆解到本質,再加上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往往很快就可以對問題的輪廓有一定的把握。比如問題是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最好的情況和最壞的情況是會是怎麽樣?其他可能的情況就大多介於這些極端的情況之間。這樣的物理學思維方式對我後來在工業界服務時,在往往不可能取得完整相關信息的情況下解決複雜的技術問題非常實用。

托尼平常總是鼓勵我們努力工作,爭取每年在美國物理學會原子分子和光學年會上發表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會議期間完成與同行交流之後,他總是帶領團隊在開會地點附近的景點觀光,盡情享受當地美食。九十年代初沒有像大眾點評或小紅書這樣的就餐攻略,托尼教給我們一套至今仍適用在陌生城市裏尋找價廉物美餐館的規則:1.去有很多人排隊的餐館;2.去離旅遊區步行十五分鍾、菜單上用當地的語言、以服務當地人用餐為主的餐館;3.如果餐館的菜單是寫在牆上的黑板,那些菜就很可能是用當天新鮮食材做出來的。

除了每年參加專業會議之外,托尼還給了我各種的學習機會。比如在我讀博第二年,他推薦我申請參加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暑期班。這個實驗室是美國政府能源部所屬的大型科研機構,類似國內九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我在那裏求學的兩個多月裏,有幸見跟多位久仰大名原子物理學家學習。其中有的人的名字是我以前在國內從教科書和文獻中曾經讀到的。

每周五下午托尼研究團隊開完周會後,大家會一起去學校附近的酒吧喝點快樂時光(Happy Hour)促銷啤酒談天說地,輕鬆地聊聊學術之外的事情,諸如世界各地政治、生活、文化、音樂、藝術和哲學等等。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我在托尼身邊學習和工作期間,從未見過他對人發火吼叫。這一點與我以前在國內接觸到的長輩和領導很不相同。有一回,係裏有個土耳其的留學生因家暴被警察局拘留,托尼花了不少時間將他保出來。我以為他一定會對土耳其同學發火。但是我也隻是看見他心平氣和地跟土耳其的學生說在美國不允許打太太和家人,要他保證不再重犯。我曾經問他為什麽不發火。他說如果問題已經發生,作為領導,必須讓人心悅誠服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發火隻能把事情弄得更糟,而且被你發火的人一定會對你懷恨在心甚至拒絕改正,於事無補。我也慢慢改掉自己以前隻圖口舌之快而對別人發火的陋習。

托尼不僅是良師也是益友。與許多美國人一樣,他熱愛世界各國的不同文化和美食。他團隊裏有許多遠離家人,包括從中國來的外國學生和訪問學者。每逢重要節假日他都會在他家舉辦聞名校園的家庭聚會,親自下廚給大家做出各地的美食。餐前、餐後大家一起喝點酒或飲品、聊聊天。或是和他兒子、女兒一起玩大富翁(Monopoly)的遊戲,像一家人。托尼的太太還會經常給我們送她親手做的美國節日小吃。

投資理財是托尼的許多愛好之一。他曾經參與管理美國物理學會資產。我在美國拿到第一個月學生資助以後,他就告訴我可以開個退休金賬戶,這樣既可以攢下退休金投資又可以少交稅。托尼喜歡動手弄懂每件重要的事情。他從來都是自己管理投資、自己報稅,我跟他學,也一直是自己做投資、自己報稅。

我1985年從廈門大學畢業後曾經在漳州師範學院(現為閩南師範大學)教了幾年書,經常帶學生去福建農村實習。深知當時中國農村中小學師生生活的困難。1992年,我和施文元、吳雅楠等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留學生誌願者一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救援基金會(後改名為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https://ocef.org)。當時美國高校的絕大多數導師都恨不得要留學生把所有業餘時間都花在科研工作上。我先後花了三千多小時的業餘時間在海外籌款和在國內聘請協調員分發捐款資助國內貧困鄉村兒童上中、小學,離不開托尼的理解與支持。三十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基金會的海外捐款人和誌願者駢手胝足、前赴後繼,資助了遍布大半個中國成千上萬來自農村的大、中、小學師生。

1995年夏天,托尼前往哈佛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和理論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展開學術休假(Sabbatical)研究,我跟隨他到哈佛大學去做完我博士論文的最後一部分。我們一起各自駕車從林肯前往波士頓,沿途訪問了格林內爾學院(Grinnell College)和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途經康乃狄格州紐黑文(New Haven)時還在他妹妹家住了一天,他妹妹在耶魯大學工作。托尼是第二代意大利裔美國人。他父母來自意大利南部,和他妹妹一家住在一起,他哥哥也住在附近。意大利人和中國人一樣酷愛美食,注重家庭生活。他媽媽見到兒子很高興,整天都在廚房裏忙著做了一道又一道的飯菜。兒孫們一天到晚都聚在廚房裏輪番上桌,一邊聊著家事、國事、天下事,一邊把桌上所有美食一掃而光。就象許多意大利影片裏一樣,廚房是他們意大利人將愛家和愛美食的文化結合在一起而成為家中幾代人聚集的活動中心。

波士頓冬天經常下大雪,路況比林肯擁擠複雜,托尼擔心我在這雪地裏開車沒經驗容易出車禍,建議我在波士頓去上防禦性開車(Defensive Driving)的培訓課,對我後來在美國安全駕車很有幫助。

1995年秋天,我在哈佛大學完成了博士論文後,物理係Roy J. Glauber教授對我的離子陷井計算機動畫模擬論文感到興趣,要接收我做他的博士後。托尼知道了很高興,馬上同意用我以前在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物理係裏所做的學術總結報告取代我的論文答辯。這就意味著我已達到完成博士學位的所有條件,馬上可以在Glauber這位十年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大師指導下開展博士後研究。

我後來進入美國工業界,每當托尼到我所在的城市附近出差,我們總會聚一聚,吃點當地美食,聊聊各自的工作和生活。2008年我應邀回林肯為母校應屆畢業生餐會演講和2015年我回林肯參加了托尼的七十歲生日慶祝學術研討會,都見到了托尼、他家人、許多老師和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大家在一起撫今追昔,其樂融融。

我在美國求學期間的全額獎助學金都來自美國政府能源部、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內布拉斯加州政府。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十幾年前,我服務多年的公司股票翻了幾倍。我就跟托尼說希望捐些公司股票給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建立永久基金(endowment)。托尼說林肯遠離美國學術中心,建議我用這個基金資助師生旅行參加在其它城市舉辦的學術活動,還親自幫我起草了基金的條例。後來他每年還親自向我詳細地介紹了基金的資助學術項目。

托尼生前的電子郵件簽名下麵有一句格言CARPE DIEM,意思是把握今朝,活在當下。這正是他精彩一生的寫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鮑敏琪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謝謝!當時不太容易在好的大學找到tenure track的教職。在工業界也可以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有意思的實際問題。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感恩之文,華人榜樣。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分享。懂得感恩,好人!您這學問做這麽好沒有去學術界做教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