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光

記錄思想與腳步,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正文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感受

(2025-11-02 19:32:10) 下一個

這段時間,我和一位文城朋友有了一場很有意思的交流。話題從寵物、孩子、生命、陪伴,一路延伸到人應該如何麵對失去,以及如何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一開始,他說了一段讓我震驚的話:

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有生老病死。生命想要延續,就必須有新生命不斷到來。因此,擁有兄弟姐妹是自然狀態,而不是例外。

他說,他家每次養狗都會養兩三隻,不閹割,讓它們在院子裏自由奔跑。狗老了,走了,再迎接新的小狗到來。
對他而言,生命的過程不是固定在某一隻寵物、某一個個體上,而是一種延續的循環

他說得很篤定、很坦然。
但我卻恰恰相反。

我曾經養過一隻薩摩耶,我叫它“湯圓”。它奔跑時不聽話,讓我生氣過,也讓我笑過。它的笑容真的很像一小團天使。
後來它生病離開了,我痛到無法回頭。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養狗。

不是不喜歡,而是害怕再次失去

我們在這裏第一次真正意識到:
有的人用“循環”來抵禦離別,有的人選擇“隻此一次”來保護自己。
沒有誰對,隻是心的形狀不一樣。

接著,我們聊到了孩子。

他說:

孩子會長大,會離開,但正是因為這樣,陪他們長大的過程才那麽值得珍惜。
多一點孩子,就能多延長這段幸福的時間。等到他們長大生子,那就是另一輪天倫之樂。

而我說:

我可能不是那種能擁有很多孩子的人。
我害怕太多的嘈雜,害怕心力不夠,害怕自己無法麵麵俱到,更害怕自己還沒準備好,就又麵對下一次離別。

我說:

有些幸福,是短而深的。
對我來說,一段無法替代的愛,也許已經足夠。

他說:

如果童年裏缺少溫暖,那就在陪孩子的過程中,把那份缺失重新體驗一遍,讓自己也被療愈一次。

他說他去孩子學校做義工,陪孩子長大,就像自己重新再過一次童年。
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他所說的“多子多福”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循環式的生命觀
生命的意義在於陪伴與延續,而不是抓住不放。

而我,是保留式的生命觀
我愛過,就不想再替代。
我失去過,就不敢再開始。

這場對話,讓我意識到: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是價值觀“對或錯”,而是我們如何麵對無可避免的失去。

有人選擇擁抱新的開始,有人選擇守住唯一。
有人相信延續,有人珍惜獨一。
有人追求熱鬧的繁盛,有人尋找靜謐的深情。

目前我們沒有誰說服了誰,
但我好像理解了她的世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EllaChen934 回複 悄悄話 每個人對“失去”的感受都不一樣,我能理解你不敢再養狗的心情。養寵物真的會讓人深深地愛上它們,而一旦它們離開,那種空虛感是難以承受的。朋友的“多子多福”說法,反而讓我開始思考他所說的“生命的延續”。對他來說,新的開始是走出失落的方式,他用“循環”來緩解失去的痛。而你呢,你的方式就是守住那份“唯一”,不想讓失去再發生,這樣的情感深度和專注也非常打動我。

我自己也曾經曆過類似的感受,失去後真的會害怕再次投入。朋友提到“陪伴”的意義,這讓我想起自己曾經想過的那個問題:有些愛就是那麽深刻,不一定需要延續或者替代。短暫的幸福或許也是完整的。

再談到孩子的部分,朋友說“多子多福”,那種生命的延續和陪伴感很強。可我也明白你那種不敢過於擁擠的心態。每一次迎接新的生命,也意味著麵對下一次離別。這種感受,我想很多人都有。其實,陪伴的意義或許在於感受那一份溫暖,而不是延續多少次生命。每個階段都有它的意義,短暫而深刻的愛也足夠讓人滿足
futy 回複 悄悄話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感受 (2025-11-02 19:32:10)下一個
這段時間,我和一位文城朋友有了一場很有意思的交流。話題從寵物、孩子、生命、陪伴,一路延伸到人應該如何麵對失去,以及如何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一開始,他說了一段讓我震驚的話:

人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有生老病死。生命想要延續,就必須有新生命不斷到來。因此,擁有兄弟姐妹是自然狀態,而不是例外。

他說,他家每次養狗都會養兩三隻,不閹割,讓它們在院子裏自由奔跑。狗老了,走了,再迎接新的小狗到來。
對他而言,生命的過程不是固定在某一隻寵物、某一個個體上,而是一種延續的循環。

他說得很篤定、很坦然。
但我卻恰恰相反。

我曾經養過一隻薩摩耶,我叫它“湯圓”。它奔跑時不聽話,讓我生氣過,也讓我笑過。它的笑容真的很像一小團天使。
後來它生病離開了,我痛到無法回頭。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養狗。

不是不喜歡,而是害怕再次失去。

我們在這裏第一次真正意識到:
有的人用“循環”來抵禦離別,有的人選擇“隻此一次”來保護自己。
沒有誰對,隻是心的形狀不一樣。

接著,我們聊到了孩子。

他說:

孩子會長大,會離開,但正是因為這樣,陪他們長大的過程才那麽值得珍惜。
多一點孩子,就能多延長這段幸福的時間。等到他們長大生子,那就是另一輪天倫之樂。

而我說:

我可能不是那種能擁有很多孩子的人。
我害怕太多的嘈雜,害怕心力不夠,害怕自己無法麵麵俱到,更害怕自己還沒準備好,就又麵對下一次離別。

我說:

有些幸福,是短而深的。
對我來說,一段無法替代的愛,也許已經足夠。

他說:

如果童年裏缺少溫暖,那就在陪孩子的過程中,把那份缺失重新體驗一遍,讓自己也被療愈一次。

他說他去孩子學校做義工,陪孩子長大,就像自己重新再過一次童年。
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他所說的“多子多福”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循環式的生命觀:
生命的意義在於陪伴與延續,而不是抓住不放。

而我,是保留式的生命觀:
我愛過,就不想再替代。
我失去過,就不敢再開始。

這場對話,讓我意識到: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是價值觀“對或錯”,而是我們如何麵對無可避免的失去。

有人選擇擁抱新的開始,有人選擇守住唯一。
有人相信延續,有人珍惜獨一。
有人追求熱鬧的繁盛,有人尋找靜謐的深情。

目前我們沒有誰說服了誰,
但我好像理解了她的世界。
遠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煥華' 的評論 : 感謝來訪。同好
煥華 回複 悄悄話 承認,接受 不同,世界太平。
問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