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係列製度傳播篇(外章)》
為什麽華語世界沒有信仰論壇
即便身處製度自由的環境,也依舊集體回避信仰?
(篇首提示語)
本篇為《製度傳播篇》外章,緣起於作者在準備發表《宗教與法的翻譯機製》時,意外發現文學城、留園與萬維等主要華語網站皆未設立信仰或宗教類討論區。
這一缺席,不僅是網絡平台的偶然設計,更是一種文明語境下的製度沉默。
(摘要)
當一個文明在網絡上無法找到信仰的位置,它失去的並非宗教,而是公共理性的深度。
本文追溯這種製度性失語的根源從曆史、文化到算法,信仰被溫柔地消音,理性被抽離了靈魂。
一、導言
前幾日,我準備發表《文明係列製度傳播篇(第二章)宗教與法的翻譯機製:當信仰成為製度語言》。
然而,當我打開《文學城》的數十個論壇,卻發現沒有一個欄目涉及信仰;
轉向《留園網》《萬維網》,同樣如此。
這讓我頗感意外在一個信息高度自由的時代,海外華人世界幾乎沒有留下一個可以公開討論信仰的空間。
於是我開始追問:這僅僅是編輯設定的疏忽嗎?
還是一種更深層的文明慣性一種關於可討論範圍的製度約定?
換句話說:為什麽華語社會,即便身處製度自由的環境,也依舊集體回避信仰?
二、製度層麵:公共話語的繼承斷層
在美國與歐洲,信仰長期是公共製度的一部分。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信仰自由,但同時確立了政教分離的製度共識;
歐洲則在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並立中,形成了將宗教內化為教育與社會倫理的傳統。
因此,在西方社會中,宗教並非私人領域,而是公共製度討論的一環。
而在華語語境中,宗教被製度性地定義為個人信仰,
被排除出公共理性與製度設計的範疇。
國家強調世俗治理,社會則強調理性生存。
這種劃界延續到網絡空間,形成了一種製度過濾機製:
信仰話題被溫柔地回避、算法性地刪除、無聲地遺忘。
三、文化層麵:從破迷信到身體以內
中國現代公共知識體係的形成,是以五四啟蒙為起點的。
那場啟蒙的主題不是宗教改革,而是科學與民主。
於是,破除迷信去宗教化成為現代化的標誌。
幾代知識人因此養成了一個文化習慣:
討論信仰被視為非理性;
討論經濟、股市、房產、健康,才是有用的理性。
於是我們看到,中文網絡幾乎所有熱門話題都集中在身體以內
吃什麽、投什麽、買哪兒的房、如何延壽、怎樣理財。
但極少有人問:我們信什麽?我們的信仰如何塑造法律與秩序?
理性成為形式,信仰被流放。
四、媒介層麵:算法與溫柔的消音
在文學城、留園、萬維這類海外中文社區中,
表麵上看不到任何限製,但算法早已取代了編輯。
信仰話題因點擊率低、共鳴難、爭議大,被算法自動降權;
而消費、政治、情緒類帖子則獲得推薦、置頂與回響。
這是一種溫柔的消音:
平台不需要禁令,社會共識已足夠自我約束。
信仰被算法性地排除在公共討論之外,
如同文明深處的一處製度性沉默區。
五、對比視角:歐美社會的製度常態
若轉向美國、歐洲類似的公共網站
Reddit、Quora、Medium 等,
會發現宗教與信仰是極為常見的討論主題。
這些討論不僅理性,而且製度化:
信仰與倫理、政策、教育、法律交織在一起,
成為社會理性的組成部分。
這並非西方的開放,而是製度史的延續。
宗教從未被完全驅逐,它隻是完成了現代化的再解釋。
於是,宗教不再是信仰的禁區,而成為理性的母語。
六、製度餘響
當我找不到可以討論信仰的論壇時,
我意識到這不僅是網絡的偶然缺位,
而是文明自我定義的結果。
華語世界在全球範圍內,已形成一個獨特的去信仰化共同體:
可以談倫理、談命運、談文明,但不能談信仰;
可以研究製度的起源,卻不能觸及製度的靈魂。
然而,正是在這種沉默之中,新的問題正在被逼近:
沒有信仰支撐的理性,能否持久?
沒有意義根基的製度,能否繼續自洽?
這篇外章,正是為此而寫。
它並非為信仰辯護,而是試圖追問:
當信仰失語,我們的製度語言是否也隨之失去溫度?
附章銜接
《文明係列製度傳播篇(第二章)》
宗教與法的翻譯機製:當信仰成為製度語言
一、導言
當一個文明能夠用語言規定法律、用製度解釋信仰,它便完成了對自身的翻譯。
在漫長的曆史中,信仰從未真正消失。它隻是不斷改變形式,從祭壇走向法庭,從教義轉化為憲法的序言,從個人的祈禱變為社會的製度邏輯。
在歐洲的中世紀,信仰是秩序的起點。教會法與國王的法並立,二者的衝突推動了早期的法律理性化。
而在現代社會,信仰的內容被剝離,隻留下程序、條文與治理技術。
這種轉變使製度獲得了冷靜的力量,卻也失去了溫度。法律的理性,在某種意義上,是信仰的翻譯殘響。
今天,當我們討論製度傳播時,我們其實也在討論一種文明的語言學。
為什麽同樣的法,在西方社會與東方社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文化氣質?
為什麽美國的憲法條文中仍可見信仰痕跡,而中國的法律體係卻以中立理性自居?
這些差異,並非技術問題,而是翻譯問題。信仰如何被翻譯進製度,決定了文明的底色。
製度餘響
一個文明的成熟,不在於它能否建構法律,而在於它能否承認信仰。
信仰是製度的記憶,而製度,是信仰的語法。
當兩者脫節,文明便陷入自我失語。
或許,有朝一日,我們能在中文世界找到一個能夠平靜談論信仰的論壇
那將意味著,製度終於學會了傾聽靈魂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