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個人資料
正文

川普藥品價格改革:起因、現狀、前瞻與製度性影響 ——民生痛點與製度保護主義的雙重邏輯

(2025-10-05 09:40:09)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醫療篇》

川普藥品價格改革:起因、現狀、前瞻與製度性影響

民生痛點與製度保護主義的雙重邏輯

導言

川普在第二任期(2025年1月就職後)將藥品價格改革列為核心政策,目標直指讓美國人獲得全球最低藥價。這一改革延續其第一任期的承諾,但在2025年更為激進:結合行政命令、藥企協議與關稅威脅,打擊藥品福利管理者(PBMs)、推動最惠國定價(MFN),並引入TrumpRx直銷平台。短期改革初見成效,但長期則觸動了製度與全球市場的根基。

一、起因:高藥價危機與政治承諾的驅動

1. 經濟與民生根源

美國藥品價格全球最高。2024年處方藥總支出達6000億美元,人均1200美元,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平均的2.5倍。高價成因在於專利保護過強、PBMs中間環節過度分成,以及缺乏價格管製。結果是三分之一低收入家庭承受巨大壓力,醫療破產率全球最高。

疫情放大矛盾:新冠疫苗與抗病毒藥價飆升,暴露供應鏈脆弱。拜登的《通脹削減法》(2022年)雖開啟醫保談判,但覆蓋麵有限。

2. 政治與政策驅動

川普在2024年競選中重申藥價是恥辱,承諾立即行動,獲得中產選民支持。他視改革為美國優先的一部分:減少民怨,同時削弱對華依賴(中國掌握40%原料藥API)。這一政策既是民粹回應,也是地緣戰略。

二、現狀:執行令、企業協議與關稅威脅並舉

1. 關鍵舉措

20255月,《最惠國處方藥定價》行政令生效,要求Medicare/Medicaid藥價與OECD最低價對齊。

20257月,白宮致信十大藥企,要求提交降價計劃。

20259月,輝瑞簽署協議,承諾新藥執行MFN定價,並上線TrumpRx直銷網站。

202510月起,對進口品牌藥征收100%關稅,除非企業承諾在美建廠。

2. 進展與挑戰

積極麵:胰島素價格下降30%Medicaid節省5億美元,民意支持率超過70%

阻力麵:製藥業提起訴訟,國會民主黨反對,PBMs可能通過轉嫁成本讓中產多付。

三、前瞻:降價潛力與製度風險

積極情景:到2026年藥價整體下降2050%TrumpRx覆蓋過億用戶,本土投資帶來十萬就業。

風險情景:研發預算下降1020%,新藥上市放緩;最高法院可能推翻MFN。改革成敗取決於2026年中期選舉。

四、對美國國內的製度影響

消費者方麵:低收入群體藥費降幅顯著,醫療破產減少,但中產可能承擔更多隱性成本。

產業方麵:製藥業收入下降,但本土投資帶來就業。對GDP影響中性。

五、對國際市場的衝擊

全球層麵:MFN定價迫使藥企抬高歐洲、加拿大藥價,全球藥價可能普漲,引發世貿爭端。

中國影響:出口美國的原料藥與仿製藥受關稅衝擊,預計2025年損失100億美元。中國將被迫加速國產替代並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六、總結與展望

川普藥價改革是一種民粹與保護主義結合的製度實驗。短期內惠及美國消費者,長期則可能削弱創新,並衝擊全球供應鏈。其根本矛盾在於如何平衡保護民生激勵創新。如果無法觸及專利壟斷與製度扭曲,改革可能隻是治標不治本。

評論區簡短回應版:

川普之所以冒著製藥業反彈去推藥價改革,本質上是兩點:一是回應美國國內藥價全球最高的民怨,兌現政治承諾;二是通過關稅和本土生產減少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體現美國優先。短期內民眾受益,長期風險在於創新減緩和供應鏈動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