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正文

製度懲罰的非法院機製:哈佛與哥大事件的治理範式轉型

(2025-07-29 18:48:38)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教育篇(補章)》

 

製度懲罰的非法院機製:哈佛與哥大事件的治理範式轉型

 

 

 

一、引言:當大學不再無罪

 

哈佛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曾長期代表美國製度自信的上層結構。它們培養總統、主導思想、鏈接全球,是製度文明的象牙塔。

 

但在2025年盛夏,兩所大學卻相繼被聯邦政府施加“非正式懲罰”:

 

哥倫比亞先行繳納21.1億美元“和解金”,

 

哈佛則傳出將支付5億美元以息事寧人。

 

這不是法院判決,而是一種新的製度節拍:

 

通過聯邦安全認定、財政談判與政策威懾,迫使傳統學術機構服從一種新型規訓邏輯。

 

製度正在發生轉向。它不再主要依靠法院這一形式正義裝置來主導衝突解決,而是依賴行政裁量、財政杠杆與合規機製,構建一種“非法院化的製度懲罰體係”。

 

 

 

二、行政仲裁機製的興起:誰在判大學的“製度罪”?

 

哈佛與哥大不是被法院裁定“違法”,而是被白宮主導的國家安全係統“評估為風險目標”:

 

   司法部國家安全司(NSD)評估其與外國資金或政治勢力有關聯;

   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施壓,審查其資金披露、科研合作與學生錄取程序;

   國土安全部一度暫停簽發部分F-1簽證,暗示“製度不安全”;

   白宮法律顧問辦公室設定談判框架,主張參照哥倫比亞大學案例執行“對價換合規”;

 

這些機構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仲裁者,卻通過多部門聯合節奏掌控,將高校推入“非正式審判程序”。

 

所謂“仲裁者”,不再是法官,而是行政結構的集體意誌。其特點是:

 

  不給判決,但製造持續性不確定;

  不訴訟,卻以行政權為威懾;

       不設罪名,卻設定了“製度不安定”的主觀標簽。

 

 

 

三、罰而不判:合規協議如何取代司法正義

 

哥倫比亞大學繳納的21.1億美元,哈佛預付的5億美元,都不是法律賠償,而是“合規性轉向的預付款”。

 

它們沒有承認違法,卻不得不付錢、改製、接受監督。

 

這一邏輯源於美國近年來廣泛應用於企業的製度機製:延緩起訴協議(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 DPA)。

 

在DPA框架下:

  被監管者“承認部分製度風險”;

  同意支付費用、內部改革、第三方監督;

  檢方則“暫緩起訴”,保留未來追責權力;

  若未來合規,則徹底“既往不咎”。

 

本質上,這是製度領域的“軟罰而硬控”機製:用不設罪的懲罰,達成非自願的服從;用模糊合規代替清晰定罪,使製度邊界始終可調。

 

哈佛與哥大的繳納,不是因為承認,而是因為“無法不繳”。

 

 

 

四、川普時代的製度轉向:從訴諸法院到施壓和解

 

川普治下的製度邏輯與以往政府不同。他強調非司法性控製機製,以速度、節奏與話語重建製度權威。

 

在這一框架下,司法體係因其“程序正義”特征被視為“效率不夠”,而行政部門可通過如下手段快速達成“懲罰性目標”:

 

1. 製造不確定:公開質疑高校的國家忠誠度;

 

2. 建立輿論環境:將哥倫比亞大學事件設為示範模板

 

3. 談判條件:用財政部作為落地執行機構,要求直接支付;

 

4. 設置對比:若不服從,則吊銷簽證/停止撥款已在預設中。

 

這是一種典型的製度去程序化治理方式:目的不是贏得訴訟,而是通過製度威懾迅速達成政策意圖。

 

 

 

五、大學如何被製度重編:從自治堡壘到安全對象

 

哈佛與哥大支付的,並不僅是金錢,更是學術製度自主性的讓渡。隨著聯邦安全結構的嵌入:

 

  外國資金將全麵追蹤;

    實驗室合作需提交國家安全影響評估;

   留學生招生將受國家原籍、學科敏感性等評估限製;

    教師言論亦在“政治風評”中受到微調壓力。

 

大學原本作為“製度邊緣自治體”,如今被納入國家製度安全框架之內,角色轉化為“製度對象”與“合規節點”。

 

從“製定者”變成“被規範者”,正是本次製度懲罰的實質目標。

 

 

 

六、製度文明的懲罰功能是否仍透明可控?

 

這不是一場單純的教育撥款爭議,而是一場關乎製度邊界的重新設定。

 

當美國製度從司法主導的“形式正義”轉向行政主導的“製度懲罰”,我們必須追問:

 

製度是否還能保持自我限製的邊界?

 

仲裁是否仍接受公開約束與責任歸屬?

 

哈佛與哥大之所以繳納巨額“合規費”,不是因為它們輸掉官司,而是因為它們輸給了行政權力所製造的“不確定性”。

 

在製度文明的深層中,這種變化比罰款本身更重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