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老想起讀過的一篇很有代表性的好文〈我渾身都是驕傲〉。
 
留學德國後我自學與教授中文的標準是中華民國教育部頒發的《國語辭典》。一直以為驕傲就是「傲慢自大而輕視他人」。十分驚訝有人以〈我渾身都是驕傲〉為題發文,看完後浮想聯翩。這是一篇折射文革一代經歷的短文。我想來想去覺得驕傲這個詞及其內涵通過文革被共產黨異化。其實作者隻是自信,卻被掌控其生殺大權的共幹扣上驕傲的大帽子,從此留下心理陰影。好在他能夠在半個世紀後撰文透露:「我最大的驕傲,就是移民美國。因為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再也不怕別人說我驕傲,我活出了自我」。換言之,作者像幾千萬中國人一樣背井離鄉就是為了追求自由,活出自我。這與楊振寧正好背道而馳。
 
楊振寧死了,是好消息,因為他與其父都屬甘願為共產暴政掩蓋罪惡,欺騙世人的高級五毛,也是中共暴政還未垮台的一個原因。楊蘭蘭從14歲起就被送到澳洲則從另一方麵證明共產高層自知大廈將傾。
 
楊蘭蘭在澳洲酒駕害人與於朦朧在魔都被害,其實就是共產鐮刀與韭菜的體現。我本有資格向楊振寧學做奴才,但我選擇為了自由抵抗暴政。遺憾的是有不少韭菜居然到了牆外還在為鐮刀唱讚歌。
 
但願於朦朧的哀嚎能夠喚醒韭菜,開始像朦朧粉絲一樣為自由而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t1eIayqEQI
 
 
 
西曆2025年10月於萊茵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