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赤日炎炎話補水

(2025-06-28 18:26:54) 下一個

前幾日多倫多連續高熱,日最高溫度35-37°C,體感44 -46°C。據多倫多衛生局,僅幾天就有42人因高溫天氣緊急送醫。2007年前,多倫多每年平均120人死於高溫,現在更加炎熱,可能隻多不少。合理補水,可大幅減少急性脫水和中暑導致的死亡。另外,合理補水,也能預防“慢性脫水”。

 

水是7大營養素之一,是最沒有存在感但是最重要的營養素。水是生命之源,個人在完全不進水的情況下僅能生存3-5天;而不進食隻少量飲水的情況下可存活一個月以上。當然,如果不進食,隻喝2700-3000ml淡水,很快會死於水中毒或低滲性脫水。7大營養素如果排權重,水排第一,碳水隻能排第二。簡單點說,機體最重視的是水,維持水平衡的是一個係統(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和一個激素(抗利尿激素);調控碳水的是2個激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究竟補多少水才能維持水平衡呢?我們先看看水的進出。水主要通過尿液、呼吸、皮膚和糞便排出,尿液排出可以稱為彈性排出,腎髒根據體內水量,每日可排出十升以上或400ml以下尿液;其他排出可以稱為剛性排出,機體對其排出量的調節能力有限。水的來源為飲水、食物和內生水,飲水量是彈性的,後兩者可以說是剛性的。正常成年人每日尿量為400-2500ml,平均約為1500ml。合理補水就是根據尿量(腎髒的量入為出)來調整的飲水量(量出為入)。尿量遠少於1500,多喝點水;尿量太多,少喝水。尿色也是補水的參考因素,尿色深則應適當多喝水。另外,也要注意飲水的時間,比如睡前夜間喝點水,使每小時的尿量比較一致。

 

不合理補水主要有兩種情況:1.攝入多於日常的液體,但同時沒有相應地多攝入鈉。多攝入的部分,不管從那種途徑排出---尿液、汗液和消化道,都要帶走一些鈉。單純補水(大量)而不補鈉,可能出現水中毒或低滲性脫水;2.水分攝入不夠,沒有根據飲食、環境、疾病等因素相應調節飲水量,可導致低滲性、等滲性或高滲性脫水。治療這類脫水相對簡單,去除原發因素,輕中度脫水喝點口服補液鹽或淡鹽水,重度脫水需根據血電解質檢查結果靜脈注射補充Na+、Ka+、HCO?-等。

 

以上談的是急性脫水,症狀明顯,容易診斷,丟失的是細胞外液;治療簡單、粗暴、有效。至於“慢性脫水”,可為低滲性、等滲性和高滲性,低滲性和高滲性脫水容易發現和糾正,應該少見;“慢性等滲性脫水“,血鈉在正常範圍,存在如何定義的問題。何為慢性,3個月、6個月或1年?即使“慢性脫水”的標準為6個月,你怎麽知道自己脫水已經多久了;何為脫水,丟失體重的3%、5%或10%?你怎麽知道自己體重減輕是由於脫水或丟失其他化學成分,你怎麽知道自己的含水量。所謂的“慢性脫水”往往是“慢性等滲性脫水”,意味著機體含水量下降的亞健康狀態。

 

慢性脫水沒有特異性症狀,尿量也往往在正常範圍,有一定意義的可能是不可解析的體重減輕和24小時尿鈉排出下降(一些疾病除外),血鈉濃度在正常範圍但接近下限。慢性等滲性脫水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先談談人體的水代謝。人體的水分布是由滲透壓決定的,滲透壓由水中的微顆粒產生,Na+是細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顆粒。水代謝也就是水電解質代謝,主要是水鈉代謝。保持內環境(滲透壓)穩定是機體的初心,維持鈉濃度穩定是核心。鈉多則水多,水鈉瀦留,先有鈉的瀦留,才有水的瀦留;缺水,實質上是缺鈉,慢性脫水,實質上是慢性缺鈉。即長期的鈉攝入量<鈉排出量,如你每日最低鈉排出量(最低需要量)為400mg,而你隻吃未加工食物,不用調味品,鈉攝入量很可能<400mg,從而導致慢性脫水。這種情況實際上不會發生,因為現代人總會用點調味品,吃點加工食品。常見的情況是你的鈉攝入量沒有隨最低需要量的增加而相應增加,如你因大便量多、血糖高等原因丟失鈉,假定鈉的最低排出量為2000mg,但你僅攝入1950mg,一年缺鈉50*365=18250mg,為維持血中鈉濃度的穩定,機體需多排出5.5公斤以上的水分。另外,鈉攝入的不均勻也可能在機體缺鈉的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急性脫水,丟失的是細胞外液,當失水達體重的5%時,血容量下降25%;慢性脫水發生非常緩慢,細胞內水分可遷至細胞外,細胞內液外液同時丟失,當失水達體重的5%時,血容量僅下降8.3%左右。糾正慢性脫水,首先要治療原發的疾病,如腹瀉糖尿病等,減少鈉的丟失;鈉的正平衡將帶來水的正平衡。如無原發病或不能去除原發疾病,應增加鈉的攝入量,開始可每日多攝入50—100mg鈉(相當於15—30ml水分),同時注意飲食鈉濃度的大致平均。在此過程中,注意監測體重,至少1次/周,一當體重增加,馬上增加鉀的攝入。慢性脫水是緩慢發生的,糾正時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如果單純補水,機體為維持鈉濃度的穩定,需要把這多補的水分排出,這過程或多或少帶走一點鈉,進而加重缺鈉缺水。

 

預防急性脫水,主要是根據尿量調整水的攝入量,如需要量較大,適當增加鈉的攝入。預防慢性脫水,實質是攝入足夠的鈉;糾正慢性脫水,一定要緩慢,同時補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