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一位校友突然找我聊天, 事後, 我決定把感想和建議, 在不涉及校友隱私的情況下,寫一段簡單的文字, 也是自己的學習功課記錄。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
童年不幸的人,這個小孩或是孤獨無助、缺少安全感;或是喜怒無常,缺乏自控力;更或是陰沉灰暗,失去了生命應有的色彩。不管是以什麽樣的形式存在於內心,這個小孩是你童年時期被虐待、被忽視、經曆過創傷而形成並留存的。
這個小孩對我們成年後的影響是:
.
1.很難說 "不 ",沒有自我界限,形成了我們熟知的討好型人格;
2.經常苛責自己,無論做什麽事,看到的永遠是自己沒做好的那一麵;
3.很容易焦慮,對於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總是無法控製地朝著壞的方向去想;
4.在乎外界的看法,會不斷地尋求外界的認同,如果沒有外在認同,會覺得自己很失敗;
5.很難控製負麵情緒,很容易悲傷或是發怒,發怒之後往往又會感到內疚。
.
內在小孩是我們自我消耗的根源,隻有療愈內在的小孩,才能找到平靜地自我,從容地體驗生活的快樂。以下8個練習或許可以帶你療愈內在的小孩:
.
1. 與你內在的小孩子建立聯係,聽聽她/他要什麽。這個小孩要的東西一般都是儲存在潛意識中你童年時期或好或壞的經曆和情緒。當這個小孩被關注之後時,會感到安全和愛;
2. 像抱他人那樣,每天抱抱自己;
3. 回憶童年那些愉快的時光, 寫下來;
4. 對鏡練習:每天找一個時間,對著鏡中的自己進行愛的冥想,對自己的身體說“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
5. 寫一封信給你的內在小孩,說出小孩在童年時希望得到的是什麽。如果你平常習慣用右手寫字,那麽這回用你的左手寫出這個小孩希望得到什麽。你也可以左右手交替來做一個現在的你與內在小孩的對話。
6. 關注觸發你負麵情緒的點是什麽?是什麽讓你憤怒、恐懼或是沮喪?童年時期是否有類似的經曆?或許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很少關注你,經常否定你,責怪你, 慢待你, 把他們自己的負麵情緒像垃圾一樣倒給你, 或者現在當你身邊的人或近親很少真正關注你的需要,認真傾聽你,你的負麵情緒就會不自覺得湧上心頭。
7. 像小時候那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Do what you love. Do more what makes you happy.
8. 引導冥想,讓你踏上一段內心之旅,與受傷的孩子見麵。引導冥想看似簡單,實則是連接並開始治愈你內在小孩的強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