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哈佛故事-告慰孩子父親的在天之靈

(2025-04-09 17:14:03) 下一個

四年前的那個下午,陽光透過玻璃窗斜斜地灑在桌麵上,我正通過視頻與孩子父親聊孩子的未來。他專注地聽著我分析孩子藤校準備的關鍵點,時不時點頭微笑。會議結束時,他輕聲說:“萬博士,孩子就拜托您了。”誰曾想,這竟成了他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幾小時後,噩耗傳來——一場意外永遠帶走了這位父親。電話那頭,孩子的母親聲音顫抖:“他說最後一麵見了您,就是要把孩子交到您手裏……我們家的天塌了,可孩子的哈佛夢,不能塌。”那一刻,我攥緊了手中的規劃方案,仿佛攥住了一個家庭的希望。

麵對失去經濟支柱的母子,麵對孩子清澈的眼眸,我無法拒絕,我必須接受,從那時起我對孩子說,不要叫我萬博士,叫我萬叔叔。同時我也盡最大努力對費用進行了減免。四年間,我為這個孩子量身定製了每一步:從標化考試的精準突破,到課外活動靈感打磨;從康奈爾全美第一專業的深度解析,到哈佛麵試中如何用故事打動招生官。每一次深夜的頭腦風暴,每一份修改了數十稿的文書,都凝聚著我們的執著與期待。

記得去年冬天,孩子因壓力崩潰大哭,我指著窗外的星空對他說:“你看,最亮的星從來不怕黑夜。你爸爸在看著,而我們會陪你走到天亮。”

上周,當哈佛、康奈爾、聖母大學的錄取通知接連湧入郵箱時,我也終於放任眼淚落下——這眼淚裏,是告慰逝者的釋然,是見證涅槃的震撼,更是對“責任”二字的敬畏。我對孩子說:哭吧,孩子痛快的哭吧!你是我們的精靈,我懂你四年間承受的一切!

今年已經是我在文美工作的第15個年頭,我見證了太多的感人故事,但這一個是我人生的心得裏程碑,我感恩遇見,感恩上天給了我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們互相成就。有人問我:“萬博士,您為什麽總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有的時候做的不好,不用動氣,氣大傷身,差不多就得了?”我答不上來,隻覺得肩上沉甸甸的。當年讀教育學博士,熬過無數通宵查文獻的日子,不是為了證書櫃裏多一張紙,而是為了能從千萬條路徑中,替華人家庭找到最亮的那條星光。

這行做得越久,越明白“如履薄冰”四字的分量。每一次規劃會議,我都像站在懸崖邊遞火把——怕風太猛,怕火不夠暖,更怕辜負了那些隔著大洋托付過來的目光。可正是這樣的故事,讓我不敢停下腳步。當孩子哭著說“萬老師,我替爸爸謝謝您”時,我突然懂了:這世上最偉大的職業,不是塑造天才,而是讓平凡的孩子相信,他們也能摘下屬於自己的星辰。

我從不把申請當作流水線上的商品。每一個家庭背後,都有未說完的故事、未完成的寄托。我的團隊常開玩笑說自己是“夢想縫補師”,因為那些被命運撕開的裂痕,我們會用專業、溫度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一針一線地縫合出星光。

那位父親,您看見了嗎?您托付給我們的星星,此刻正照亮整個天空。而文美集團的使命,就是讓每一顆蒙塵的星辰,都有機會在自己的宇宙裏璀璨綻放。

在此,我再次祝賀成人,成才,進入理想大學的2025文美學員們!希望你們不要走得太遠,有機會,回來看看,隻要你們願意,我永遠都在!

By Dr. Michael Wan 寫於2025年3月30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