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係列:不被理解的天賦 材與不材間
第一篇:高敏感——一種不太被理解的天賦
“你是不是想太多了?”
這句話,大概是高敏感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簡稱 HSP)一生中聽得最多的評價。
高敏,是個筐,什麽都能往裏裝。
有時被說成玻璃心,情緒化,過於脆弱,雙相,抑鬱體質。。。
其實,全球約20%人口具有高敏感特質。
真正的高敏,並非某一種情緒特征,而是一種“感知係統”的設定。它可以是天生的,也可能是階段性的心理反應。
什麽是“高敏”?
高敏感的人並不是“有毛病”,而是他們對外界的信息處理係統比常人更細膩。他們的神經係統像一張高倍放大的網,能夠捕捉到許多別人忽略的細節。因此,他們也更容易感受到美、痛苦、他人的情緒波動,甚至空間裏的微妙變化。
三種高敏狀態:
天生高敏:
這類人從小就是“敏感寶寶”,或是對聲音、光線、氣味極其敏銳,或是情緒感應特別強。比如,在嘈雜的地方容易崩潰,在人群中感到筋疲力盡。雖然可以通過練習和覺察減輕外界刺激對自己的影響,但他們永遠會比大多數人“多感一分”。
永久高敏:
高敏作為一種個性特質會持續終生。它像是大腦自帶的濾鏡,不一定是負擔。它可以是一種天賦:共情力強、洞察人心、藝術感敏銳、感知深刻……隻是,在未經訓練和覺察的狀態下,它也容易變成一種“自我困擾”。
短期高敏:
有些人在人生某些階段變得特別敏感,比如經曆抑鬱、焦慮、荷爾蒙波動、產後情緒崩潰等時期。這種高敏多半是身體或心理狀況引發的,會隨時間變化而恢複。這時的敏感是一種信號,提醒我們“需要休息,需要照顧自己”。
高敏不是錯,但需要建設
有些煩惱,隻有高敏者懂:
這不是“你太玻璃心”,而是你的感受係統比別人精細太多。
但好消息是:非高敏的人,也有很多煩惱!
高敏不代表“多一份苦”,隻是“感知維度不同”。所以我們真正要修煉的功課,不是如何“不再高敏”,而是:
和自己友好相處,和世界和諧共處。
結語:
如果你曾因“太敏感”而感到自己不夠好,或被貼上“情緒化”“脆弱”等標簽,請先暫停自責。你並不需要變成“更堅強的別人”,你隻需要學會,如何在自己的高敏係統裏,活得更自在、更清明。
這是一場自我了解的旅程,而你已經在路上。
下篇預告:
《高敏感係列(二):高敏者的功課——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
探討高敏者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困擾,以及如何透過三個關鍵練習,把敏感變成力量。